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天涯》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天涯》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涯

李商隱 〔唐代〕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爲溼最高花。

譯文

《天涯》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繁花似錦的春天獨在天涯,天涯的紅日又在漸漸西斜。

美麗的黃鶯啊你若有淚水,請爲我灑向最高枝的嬌花。

賞析

李商隱的這首絕句,“意極悲,語極豔”(楊致軒語),在表現手法上很有特色。

此詩一開頭詩人就製造出一種環境和心情強烈反差的氛圍。首句平直敘起,蘊藏着極深沉悽惋的感情。“春日”寫時光之美妙可愛,“天涯”喻飄泊之遙遠;兩詞並用,便將旖旎的春光與羈旅的愁思交織在一起。第二句使用“頂針”格,重複“天涯”二字,再點題意。春日越是美妙可愛,落魄江湖,遠在天涯的詩人更感到惆悵。“春日在天涯”已經使人黯然傷神;而“天涯日又斜”遞進一層,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獨行,窮愁飄泊的悲涼氣氛。“日又斜”是說時間向晚,一天又將過去,這就給豔麗的春景籠罩了一層慵倦悽暗的陰影。繁花似錦的春光,與西沉的斜陽,縱然掩映多姿,但無多時,終將沉沒於蒼茫暮色之中。日復一日,春天也終將紅英落盡,悄然歸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將凋零,與詩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復泯然相合。著一“又”字,則日暮途窮,苶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獨,空漠無依之痛,盡在言外。兩句既包含着對美好事物無限留戀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將凋零之可悲。

《天涯》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轉句在宛曲迴環中見奇警,結句餘音嫋嫋,哀豔動人。“鶯啼”本來是非常宛轉悅耳的,可是由於此時此境,詩人卻覺得像在啼哭。這是因爲詩人蠟炬成灰,淚已流乾,只有託啼鶯寄恨了。詩中“啼”寫聽覺,看花寫視覺,“溼”是觸覺,爲我而溼最高之花乃是意覺,這就把詩人敏銳的聯想和深切的感受寫出來了。詩人移情及物,使黃鶯感嘆悲啼而垂淚;而淚水所溼之花,自然也淚痕斑斑,悽楚欲絕。鶯花之嬌豔,最足以代表陽春的盛景,然而春歸花落,總不免於凋零寂滅。是鶯花爲詩人而悲者,正所以自悲也。

“最高花”之所以會引起詩人如此深情的關注,是因爲樹梢頂上的花,也就是開到最後的花,意味着春天已過盡,美好的事物即將消逝,鶯兒的啼聲也倍覺哀絕了。再者,也因爲樹梢頂上的花,上無庇護,風狂雨驟,嶢嶢者易折,這和人世間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損壞的命運非常相似,和李商隱這位有才華、有抱負而潦倒終身的詩人的命運也是非常相似。李商隱所處的時代,唐王朝已經到了崩潰的前夕,詩人對國家和個人的前途深感絕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虛,使詩的傷感情調更加顯得沉重。詩人的悲痛已經遠遠超過了天涯羈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着人生挫傷和幻滅的痛苦。

這種韻外之致,蕩氣迴腸,往往會令人不能自持,溺而忘返。這首美豔而悽絕的絕句既是春天的輓歌,也是人生的輓歌,更是詩人那個時代的輓歌。

創作背景

此詩馮浩《玉溪生年譜》編於大中九年(855年),當時李商隱在梓州柳仲郢幕府。張採田《玉溪生年譜會箋》編在大中五年(851年),當時李商隱在徐州盧弘止幕府。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