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二首

楊萬里 〔宋代〕

病眼逢書不敢開,春泥謝容亦無來。

更無短計銷長日,且繞欄干一百回。

不關老去願春遲,只恨春歸我未歸。

最是楊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飛。

創作背景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公元1167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楊萬里由於張浚的推薦,任臨安府教授。臨安府即今浙江杭州,爲南宋首都。“無憂館”則是作者給自己寓所起的名號。南宋時代,最高統治者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楊萬里正是處在這樣的大環境裏,很難有所作爲。

賞析

第一首一二兩句都是因果句:由於“病眼”,所以“逢書不敢開”,由於“春泥”所以“謝客亦無來”。而這正是他感到寂寞的來由,“更無短計銷長日”,春末時節,日並不長,然而偏偏說“長日”,大概是從《詩經》的“春日遲遲”化來。這個“長”字,有力地表明瞭作者的寂寞無聊。因爲越是無事可做,便越感到日長,這正反映了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厭惡。“短計”,即膚淺之計,“短”與“長”字相對,連個短計也還想不出來,真是無法打發這漫長的一天。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圍繞欄杆行走,而且至於百回之多,這樣寫有點誇張,可是讀者又感到真實,因爲這正是絞盡腦汁想出的“短計”,他的“短計”,似平只有如此。這句話寫得很具體,也很形象,似乎可以看到一個百無聊賴的人,圍繞着欄杆不停地打轉轉。

以上兩句,特別是末句,質樸無華,形同口語,這正是楊詩在語言上的一個特點。

在百無聊賴中,不免思歸了。作者此次寓居臨安,是短暫的,沒有多久,便由於“丁父憂”而回鄉了。看來他很不習慣於這種“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生活。

第二首“不關老去願春遲”,暗點題目的“春盡”。春天己經過去,但他還希望春天走得慢一點。他明確表白這個願望是“不關老去”的,究“願春遲”的原因則是“只恨春歸我未歸”,這就道出了作者的積愫,也點出了題目的“旅懷”,原來是因爲春已歸去而自己卻不能歸去的緣故。“恨”字直貫“春歸我未歸刀。看到春歸,“我未歸”之恨愈甚。

“最是楊花欺客子”,又轉向“楊花”楊花者,柳絮也,東風勁吹,楊花自然要飛向西去。“向人一一作西飛”,乃是春天的自然現象,然而作者卻認爲這是楊花的有意惱人,有意跟“客子”爲難似的。楊萬里江西吉州人,吉州在臨安之西,楊花從臨安西飛,飛向自己的故鄉吉州。一個寄離臨安的“客子”,而且對臨安的生活又是厭倦,對西飛的楊花即既羨慕又嫉妒。

這兩句的構思較之上兩句尤爲巧妙。周必大說:“誠齋(楊萬里)大篇短章...狀物姿態,寫人情意,則鋪敘纖悉,曲盡其妙,筆端有口,句中有眼。”(《宋詩紀事》五十引)“春歸”已令人恨,更可恨者則是“楊花”,故用“最是”二字以表達進一層的“恨”:楊花無知,何能惱人?然而它的“一一向西飛”,豈不是明明有意向人炫耀?作者把無知的楊花寫成有知,把楊花由於東風而西飛的自然現象,說成是故意惱人。把西飛的楊花,塗上了濃厚的感情色彩,從而表達了作者深重的思歸心情。不知道周必大的評論是否也包括作者的構思,然而這種構思是的確夠得上“寫人情意,曲盡其妙”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