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桃源憶故人·暮春》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桃源憶故人·暮春》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桃源憶故人·暮春

蘇軾 〔宋代〕

華胥夢斷人何處,聽得鶯啼紅樹。幾點薔薇香雨,寂寞閒庭戶。

暖風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無數。樓上望春歸去,芳草迷歸路。

譯文

《桃源憶故人·暮春》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如同華胥一樣理想的安樂和平之夢做完了,人在何地?只聽得黃鶯啼於紅樹。薔薇露珠如香雨般滴下,寂寞地進入了閒空的庭院。

溫暖的春風不懂得留住花,卻將它一片片地吹落到人們身上。樓上人遠看着春天快要過去,滿地長長的芳草迷了人眼看不見歸路。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暮春,蘇軾在常潤道中。該詞是蘇軾回憶起同友人陳襄,在寒食節出遊西湖的情景所作。

賞析

上片以神話之筆,寫夢醒後詞人在友人家所見之情景。“華胥夢斷人何處”寫醒景,理想安樂之境的夢做完了,主人不知何處去?“聽得鶯啼紅樹”寫禽景,“鶯啼”於“紅樹”。“幾點薔薇香雨”寫物景,薔薇露水如香雨點點滴下。“寂寞閒庭戶”寫院景,寂寞籠罩着空閒的庭院。四幅圖景組綴,一“紅”一“香”與“夢斷”、“寂寞”對印,給讀者以寂寞空曠之印象。

下片以象徵的筆法,回憶着寫春遊中所見到的景象,回答上片所提出的問題。“暖風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無數”,這兩句截取典型的鏡頭來突出暖風“不解”無情,花“着人”有情,那人是無情還是有情?“樓上望春歸去”爲回答之筆,“樓上望春歸去。”樓上人是有情的,望春也應該有情,回到青春時期,永葆春意。然而縱觀眼前景色,現實是無情的。最後一句“芳草迷歸路”爲點題之筆,正如詞人《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五首》其二所寫:“草長江南鶯亂飛,年年事事與心違。”儘管滿目芳草,卻不見歸途。

全詞運用神話、象徵的筆法與寫實結合,借景喻意,含蓄深雋。借回憶寒食節出遊之筆,巧妙袒露了詞人自己對官場、功名的殘酷的現實不滿。儘管“鶯啼紅樹”,“薔薇香雨”,到頭來卻是“寂寞閒庭戶”。“望春歸去”,卻是“芳草迷歸路”,確屬一場華胥夢。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