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宿鐵關西館》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宿鐵關西館》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宿鐵關西館

岑參 〔唐代〕

馬汗踏成泥,朝馳幾萬蹄。

雪中行地角,火處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鄉遙夢亦迷。

那知故園月,也到鐵關西。

譯文

《宿鐵關西館》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馬汗落地踏成稀泥,清晨馳過幾萬馬蹄,

雪中來到大地邊緣,靠近火山宿昔天際。

邊塞遙遙心常畏怯,故鄉萬里歸夢迷迷。

誰知今夜故鄉明月,隨我來到鐵關以西。

賞析

岑參首次出塞,寫過許多報繪邊塞生活,抒發懷鄉之情的優秀作品。這首詩就是其中的一篇,寫千里行軍途中對故園的懷戀。

詩的首聯寫清晨行軍圖景。初赴邊塞,千里行軍,可記載的很多,詩人舍掉其他事物,僅從戰馬汗水落地,又踏成泥水這一細節寫起,從而突出行軍的急促和艱苦,描寫是極真切的,沒有切身的感受是寫不出的。之後,詩人才又補寫一筆;“朝馳幾萬蹄”,不僅點出時間:清晨,事件:行軍,而且以“幾萬蹄”交代出形馳之遠,與“朝馳”相映襯進一步突出行軍之急切,同時把首句細節描寫與長途行軍這一巨大場景聯繫在一起。這兩句僅從馬蹄着筆寫馬,而赴邊將士行軍的急切和艱苦卻已經表現很好了,似特寫鏡頭,渲染急促格調,帶起全篇。

《宿鐵關西館》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詩的次兩句回顧行軍途中經歷。“地角”、“天倪”都極言邊塞之遠,而“雪中”、“火處”則形成鮮明對照,寫出邊遠行軍途中氣候變化的懸殊,從而用概括的筆墨爲上文行軍提供了一個特徵十分突出的廣闊背景。一“行”,一“宿”,概括了行軍途中單調而又艱苦的生活,聯繫“朝馳幾萬蹄”一句,可知“宿”是多麼的短暫,而“行”又是怎樣的長久。如果說首句寫的是次句的一個細節,那麼首聯所寫的就不過是次聯所瀉的長途行軍的一個極爲普通的剪影了。至此鞍馬風塵,餐風宿露的長途行軍圖景已寫得十分突出。

在前四句描寫千里行軍的基礎上,後四句轉寫遠赴邊塞的鄉思。“塞迥”和“鄉遙”承上文“地角”和“天倪”而來,是觸動詩人情思的客觀因索,“心”和“夢”都寫詩人情懷,轉得極爲自然。而一“怯”、一“迷”又細緻入微地寫出了初出邊塞的詩人對環境的陌生和畏懼,對故鄉的夢繞魂牽而又難以歸去。詩的最後兩句寫宿鐵關西館時的懷鄉之館:“哪知故園月,也到鐵關西”,照應題目點出月夜和鐵關。詩人宿於邊塞,唯以望月寄託懷鄉之情,而又不寫自己望月,卻反寫明月有情伴隨自己,從而使自己更添鄉思,望的是“故園月”,想的是故鄉情,把思鄉之情寫得很含蓄,很深切。

這首詩寫塞上行軍,從“胡朝至夜,層層歸結到“宿”字上,既有細節描繪,又有場景概括。寫鄉思,既有直接點示,又以景物烘托,寫得十分生動,也十分含薔。全詩八句,前六句描繪出籠時情景與心情,最後才以景物暗示出“宿”字,結構較別緻。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八載(749年),岑參抱着建功立業的志向,離開京師長安赴安西都護府上任。岑參途中在鐵門關客舍中投宿,寫下此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