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詠繡障》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詠繡障》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胡令能《詠繡障》詩詞鑑賞

《詠繡障》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牀描。

繡成安向春園裏,引得黃鶯下柳條。

賞析

《詠繡障》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這是一首讚美刺繡巧奪天工的詩。首句“日暮”、“堂前”點明時間、地點。“花蕊嬌”,花朵含苞待放,嬌美異常──這是待繡屏風(繡障)上取樣的對象。

首句以靜態寫物,次句則以動態出人:一羣繡女正競相拈取小巧的畫筆,在繡牀上開始寫生,描取花樣。爭先恐後的模樣,眉飛色舞的神態,都從“爭”字中隱隱透出。“拈”,是用三兩個指頭夾取的意思,見出動作的輕靈,姿態的優美。這一句雖然用意只在寫人,但也同時帶出堂上的佈置:一邊擺着筆架,正對堂前的寫生對象(“花蕊”),早已佈置好繡牀。

三四句寫“繡成”以後繡工的精美巧奪天工:把完工後的繡屏風安放到春光爛漫的花園裏去,雖是人工,卻足以亂真,連黃鶯都上當了,離開柳枝向繡屏風飛來。末句從對面寫出,讓亂真的事實說話,不言女紅之工巧,而工巧自見。而且還因黃鶯入畫,豐富了詩歌形象,平添了動人的情趣。

從二句的“上牀描”到三句的“繡成”,整個取樣與刺繡的過程都省去了,像“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羅隱《繡》)那樣正面描寫繡活進行時飛針走線情況的詩句,是不可能在這首詩中找到的。

沈德潛在論及題畫詩時說:“其法全在不粘畫上發論。”(《說詩晬語》卷下)“不粘”在繡工本身,不以正面敷寫爭巧,而是以映襯取勝,也許這就是《詠繡障》在藝術上成功的主要奧祕。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