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蘭陵王·江行》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蘭陵王·江行》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蘭陵王·江行

董士錫 〔清代〕

水聲咽,中夜蘭橈暗發。殘春在,催暖送晴,九十韶光去偏急。垂楊手漫折,難結,輕帆一葉。離亭遠,歸路漸迷,千里滄波楚天闊。

除寒乍消歇。剩霧鎖花魂,風砭詩骨。茫茫江草連雲溼。悵綠樹鶯老,碧欄蜂瘦,空留檣燕似訴別,向人共愁絕。

重疊,浪堆雪。坐縹緲浮槎,煙外飛越。銜山一寸眉彎月,照枉渚疑鏡,亂峯如發。扁舟獨自,記舊夢,忍細說?

譯文

水聲嗚咽,我半夜乘着蘭舟悄悄出發了。凋殘的春色還在,催來暖意,送去晴朗。九十日的春光偏偏去得這樣急,垂楊被離人隨手摺下,送別後就難以再綰結回去了。一葉輕帆乘風去,離亭漸遠了,回去的道路也漸迷失了,千里碧波與楚天相接,多麼開闊。

殘留的寒意剛剛消散,只剩下重霧鎖着花朵的芳魂。寒風刺入詩人的瘦骨,鄉上連着雲天的茫茫菸草都溼潤了。惆悵那綠樹上的黃鶯已老了,碧欄間的蜂兒都瘦了,空留下棲息在桅杆上的燕子,好像在傾訴着離別之情,都對着人一同陷入極度的憂愁中了。

重重疊疊,浪花翻滾,如雪堆積成坐在飄渺遠去的浮槎上,向蒼煙外飛度。銜在遠山間的,是一寸如蛾眉般彎彎的月亮,照耀着彎曲的小舟,疑似明鏡映照着紛亂的山峯,宛如髮髻偏舟,獨自前行。還記得從前的夢啊,但怎麼忍心細說呢?

註釋

蘭陵王:此詞牌原系唐教坊曲名。始見秦觀《淮海長短句》。三段,一百三十字,仄韻。

中夜:半夜。

蘭橈:蘭舟,泛指裝飾圖案的船。

橈:船槳,讀若“饒”。

韶光:春光。

砭:刺。寒風刺骨。

碧闌:碧綠色柵闌。

檣:船桅杆。

槎:船。

《蘭陵王·江行》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枉渚:“枉”是汪水,汪水在湘中常德,注入沅水的小水灣,故稱汪渚。《楚辭·九章·涉江》:“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

賞析

《蘭陵王》詞自宋周邦彥“柳陰直”一闋盛傳於世以來,後人難乎爲繼。詞分三疊,要善鋪敘,不重複,開合動盪,渾化無跡,殊爲不易。董士錫此詞,可謂迎難而上,就其境界之闊大而言,容或有出藍之譽。

首疊所寫,也不過是一般的暮春離別之意。“水聲咽,中夜蘭橈暗發”,半夜蘭舟出發,水聲嗚咽,時在春夏之交,“殘春在,催暖送晴”,難免生出節序如流、人生易老的感嘆,故云“九十韶光去偏急”。蓋春天孟、仲、季三個月,合九十日。一“急”字下得有力。晚唐詩人杜荀鶴有句:“每歲春光九十日,一生年少幾多時。”(《出關投孫侍御》)鄭谷詩又云:“春風只有九十日。”(《自適》)可知“急”字用意,在於時光匆匆。“垂楊手漫折,難結”,一語雙關。一層意,就離別說,謂離別本人生常事,如折柳送別則柳將不勝其折,此是反用熟典;另一層意,就傷春說,春去如此匆匆,則人力何可挽留?所以說“難結”。“輕帆”以下三句,寫船行之速,歸路漸遠,惟見水天一色。首疊境界,在柳永、周邦彥等人離別詞作中常見。

《蘭陵王·江行》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次疊寫景傳情,就以深細爲其特色了。“餘寒”句承上傷春意轉入,寫惜春情緒。“剩霧鎖花魂,風砭詩骨”,是極工緻、極騷雅之語句。“花魂”謂暮春之物,“詩骨”謂羈旅之人,物、人對舉,相互映射,頗有深意。唐人鄭元嫋有句:“花魂迷春招不歸。”(《花蝶謠》)董士錫以“霧鎖”形容之,表惜花凋零之意更有韻味。孟郊有句:“詩骨聳東野。”(《戲贈無本》)被東坡以“郊寒島瘦”相稱的詩人,自稱“詩骨”,詞人借用來稱己,儼然在讀者面前推出一個瘦骨嶙峋、但又風骨凜然的寒士自我形象,表人生飄零之感更有高格調。以下連寫“草溼”、“鶯老”、“蜂瘦”、“燕訴”,所謂“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二結用“向人共愁絕”一句總括之,則人之愁絕,傷如之何!

三疊推開,寫江行所見宏觀之景,可謂大筆濡染,氣魄非凡。“重疊,浪堆雪”,勾勒有力;“坐縹緲浮槎,煙外飛越”,遐想奇特。這是寫景嗎?誠然,因爲所寫是眼見之實景,顯出江上風高浪急。但是,這不也是因江行實感而催發的、詞人急欲超越現實處境這一潛在心理的形象折現嗎!是實,也是虛,是景語,也是情語,情景兼寫,充滿着藝術的張力。下面“銜山一寸眉彎月,照枉渚疑鏡,亂峯如髮”數句,寫月之細,水之清,峯之亂,均逼真如畫,“亂峯如髮”更是造語生新出奇,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當然,超然出世之想只不過是一剎那的幻覺,詞人清醒的意識是“扁舟獨自”,回到現實,種種“舊夢”縈腦,難以細說,也不必細說。這就是古人稱道的“感慨全在虛處”,有意留出藝術空白,意在言外。

近人沈曾植最爲推崇董士錫《齊物論齋詞》,以爲“其與白石(姜夔)不同者,晉卿(董士錫)無名句可標,其孤峭在此,不便摹擬亦在此”(《海日樓札叢》)。筆者則認爲白石詞“清虛騷雅,每於伊鬱中饒蘊藉”(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董晉卿庶幾近之,然謂晉卿詞無名句可標,就此詞而言,則不盡然。

又詞中“照枉渚疑鏡”一句,“枉渚”究竟何指?一般認爲是泛指水彎之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穀水》:“瀑布或枉渚,聲溜潺潺不斷。”也有說者引《楚辭·九章·涉江》“朝發枉陼(同渚)兮夕宿辰陽”,謂此處的“枉渚”當是實指。“枉”即枉水,是湖南常德附近注入沅江的支流。《水經注·沅水》雲:“沅水又東歷小灣,謂之枉渚。渚東里許,便得枉人山。”那麼董士錫“江行”的具體地點就在湖南境內的沅江了。但就這首詞的意境看,上片結句言“千里滄波楚天闊”,“楚天”一般指吳楚之地,且空間闊大,不像是在水流險急的沅湘之間。再者,考稽現存不多的有關董士錫的傳記材料,他一生主要輾轉於江、浙、皖等地,並沒有履跡沅湘一帶的記載,故“枉渚”還是作泛指理解爲好。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