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柳宗元《植靈壽木》:讀者可感受到親切友好的氣氛

柳宗元《植靈壽木》:讀者可感受到親切友好的氣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其與韓愈並稱爲“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柳宗元的《植靈壽木》,一起來看看吧!

柳宗元《植靈壽木》:讀者可感受到親切友好的氣氛

植靈壽木

柳宗元〔唐代〕

白華鑑寒水,怡我適野情。

前趨問長老,重複欣嘉名。

蹇連易衰朽,方剛謝經菅。

敢期齒杖賜?聊且移孤莖。

叢萼中競秀,分房處舒英。

柔條乍反植,勁節常對生。

循玩足忘疲,稍覺步武輕。

安能事翦伐,持用資徒行。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後,因水土不服,或因江南溼氣太重,患有“重膇”之疾。“杖藜下庭際,曳踵不及門”(《種仙靈毗》),看來有時腳腫得利害,爲了能幫助行走,他的確使用過一條柺杖。

“白華鑑寒水,怡我適野情。前趨問長老,重複欣嘉名。”講的是尋得靈壽木的過程。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後,因政治上遭迫害和永州惡劣的生存環境,三十多歲的人迅速衰老,對於過早的生出白髮,詩人是很傷心的。《始見白髮題所植海石榴樹》雲:“從此休論上春事,看成古樹對衰翁。”隨着時間的推移,被重新啓用的希望已成爲渺茫的夢,而永州山水和永州人對詩人的關懷和慰藉,使詩人漸次忘卻了悲哀。而以一老翁自居,認真地做起了永州人來。

這一天,詩人又到郊外遊歷,倒映在明鏡般的瀟水裏滿頭的花發。不僅沒有讓詩人傷悲,反而有了幾份愜意。擡頭望去,前方正有一長者,正扶杖慢行。那手中的一條柺杖,引起了詩人的興趣,既然自己也是一白頭老翁,擁有一條支節強勁的柺杖,也是再好不過的了。詩人加快步伐,追上長老。而後一番熱情的對話,其詳情今天無法得知,但從詩人行雲流水般的詩句中,讀者仍可感受到親切友好的氣氛。當然,最讓詩人感興趣的長老的柺杖,竟是由久聞大名的靈壽木製成的。

柳宗元《植靈壽木》:讀者可感受到親切友好的氣氛 第2張

“蹇連易衰朽,方剛謝經營。敢期齒杖賜?聊且移孤莖。”講的是種植靈壽木的原因。

前兩句,當倒過來讀,詩人對自己正當年富力強,而不得拖展自己抱負、才華的處境,已沒有了流放之初的激憤與哀傷。也明白自己過早衰老的原因,在於面對的艱難困厄的現實。“敢期齒杖賜?”表明了詩人對這一現實的清醒理解,雖然爲此詩人付出了青春年華的代價。“聊且移孤莖”,在長老的指點下,詩人尋得靈壽木並挖得一枝,移栽至自己的住宅旁。這一舉動,是詩人對統治者的徹底失望,也標明詩人在永期間,思想上的一次飛躍。

汪森《韓柳詩選》曰:“‘叢萼’四句,寫物極能刻畫。”“叢萼中競秀,分房外舒英”,寫所植靈壽木成活、生長、開花的情景。從“競秀”和“舒英”看,該靈壽木在詩人的精心培養下茁壯成長的確令人欣慰。也可得知,詩人爲它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柔條乍反植,勁節常對生”。靈壽木枝條細而韌,故有枝條時從樹上倒垂向下,突兀強勁的枝節,又常相對而生。好一幅靈壽木的生態圖,其外柔內剛的形態,簡直能呼之欲出。難怪汪森大加讚歎。

然而接下來四句汪似乎理解錯了。他說:“‘循玩’四句,寫扶杖意亦極醒露。“看來,汪森以爲詩人砍下了一枝靈壽木做成了手杖,來幫助詩人行走。

讀者不妨將最後兩句,一氣讀下,“安能事翦伐,持用資徒行”。“安”作疑問副詞,和“能”一道修飾動詞“事”,當譯爲“哪能幹砍伐的事,將它用來幫助自己行走。”看來詩人是不忍心對靈壽木加以翦伐的。

往前兩句,“循玩足忘疲,稍覺步武輕”,“循玩”,作撫摩賞玩。那麼詩人撫摩玩賞的是靈壽木,還是用靈壽木做成的柺杖。足,作“足以”解,聯繫上文詩人對靈壽木的描寫,再聯繫下文“安能事翦伐”,可知“循玩”的對象,應爲蓬勃生長的靈壽木,而非用靈壽木製成的柺杖。“稍覺”,不應理解爲“稍微覺得”,而應爲“漸漸覺得”,自己走路的步伐也輕鬆了。

還剩下一個最爲關鍵的問題,那便是:詩人種植了靈壽木之後,爲什麼又不用它來作柺杖呢?

《植靈壽木》一詩中,有兩點值得讀者注意。一是種植靈壽木時,柳公被貶永州多年。被貶初期的那種焦躁不安的情緒,那種悲天憫人傷感,都已被歲月磨蝕。永州的山水,永州的人民已經和詩人的血肉融爲一體。正是“白華鑑寒水,怡我適野情”的心境,才奠定了創作享譽千古的“永州八記”思想基礎和感情基調。二是對統治者詩人已不再寄有什麼希望。對現實則有更多理性的認識。“敢期齒杖賜?”正是詩人這種認識的反映。所以植靈壽木的目的。不再於獲得一條柺杖,而是對“之所以賜老者之杖”的一種冷峻的抗議,甚至是一種大膽的諷刺。“聊且移孤莖”,活畫出詩人植靈壽木的目的。

明白了這兩點,再讀詩人對蓬勃生長的靈壽木的細緻刻畫,在讀者眼前出現的,就不僅是一棵靈壽,而更多地能感受到詩人的靈魂。讀者才能深切地體會“循玩足忘疲,稍覺步武輕”的深刻內涵。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