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羅隱《金陵夜泊》:這首詩既敘事,又寫情,富於形象

羅隱《金陵夜泊》:這首詩既敘事,又寫情,富於形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羅隱(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羅橫,字昭諫,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人。唐代文學家。著有《讒書》及《兩同書》等,前者對當時社會進行的揭露和批判相當深刻,有很強的戰鬥性;後者提出“仁政”,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詩集有《甲乙集》,頗有諷刺現實之作,多用口語,於民間流傳頗廣。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羅隱的《金陵夜泊》,一起來看看吧!

羅隱《金陵夜泊》:這首詩既敘事,又寫情,富於形象

金陵夜泊

羅隱〔唐代〕

冷煙輕澹傍衰叢,此夕秦淮駐斷蓬。

棲雁遠驚沽酒火,亂鴉高避落帆風。

地銷王氣波聲急,山帶秋陰樹影空。

六代精靈人不見,思量應在月明中。

冷煙、薄靄、衰叢,詩一開始就以愁慘之墨,描繪出一幅慘淡的秦淮秋暝圖。在這令人惆悵的傷心之夜,一隻旅船緩緩地向河岸靠去。首聯在寫景敘事中點出“夜泊金陵”詩題。其中“斷蓬”二字用得極巧妙,秋蓬根斷,隨風飄蕩,來去無所,正喻詩人身不由己的飄泊生涯,而“蓬”音與船篷之“篷”相同,駐蓬,猶言駐篷,即泊船,故“蓬”字用,在一石二鳥,既敘事,又寫情,富於形象。

中間兩聯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夜色初臨,河岸上剛點燃的幾處酒店夜火,驚起了水邊草叢中棲息的徵雁,傳來陣陣悽唳的鳴叫和鳥翅撲打聲。旅船靠岸,風帆下落,盤旋在桅杆四周的昏鴉紛紛驚叫着高飛躲避。在這闃寂的秋夜中,遠處大江的濤聲顯得格外清楚、格外急促。秋陰遮蓋下的山上,那搖落的樹幹一枝枝孤零零地伸向朦朧的夜空,彷彿正在傾聽那急促的濤聲挾帶着三百年金陵王氣,消逝在遠方的夜空。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感慨萬千:啊,昔日歌吹動地,燈火徹夜的秦淮河,如今竟成了徵雁寒鴉的世界!秦淮河啊!秦淮河,自古以來,你伴着這虎踞龍蹯的金陵,審視着人間的滄桑變化,那些曾經在你身邊風流一世的六代人物,如今都在哪裏?在白日喧囂的陽光下,人們難以尋找他們的蹤跡,想來在這清冷的月光下,他們的精靈正和你一起,靜聽着寂寞的潮水拍打眼前這座空城,凝視着月色朦朦的大地吧。

羅隱《金陵夜泊》:這首詩既敘事,又寫情,富於形象 第2張

在金陵這塊土地上,產生過許多傑出的懷古之作,劉禹錫的《金陵懷古》、杜牧的《夜泊秦淮》等詩,千古爲人詠唱不衰,這些作品將詩人心中那一股故國蕭條悲嘆之感融入金陵山水,它們與金陵同在。羅隱這首《金陵夜泊》,受前輩詩人風格薰染,但它能夠在被白居易稱爲“後之詩人無復措詞”的劉禹錫《石頭城》之後,躋身金陵懷古詩精英之列,這不僅得力於爲人激賞的“六代精靈人不見,思量應在月明中”的名句,更在“羅隱一生身”的個性特色,即“篇篇皆有喜怒哀樂心志去就之語,而終不離乎一身”(《桐江詩話》)。正因爲羅隱身當末世,所以他有深沉的盛衰興亡的歷史意識;正因爲他處於軍閥混戰,兵火遍地的亂世,所以他的生命價值感更加激烈;又因爲他一生坎坷、感遇輒發,爲人忌恨,所以他對人生的淒涼體會更深。這些充滿人世憂愁的情感熔鑄在詩歌意象中,使全詩意境悲涼悽清。

詩人選擇了若干與自己悲涼身世可能建立同構關係的意象,來表現其潦倒落魄之情,在這樣一種創作思想支配下,昔日繁華富貴的金陵,在詩中就以冷月寒煙、空山急浪圍繞籠蓋的面目出現,充斥其中的是枯樹衰草,徵雁暮鴉,升騰在夜空中的是那些爲悲劇命運哀泣的六朝亡靈。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幻想意象交織反射出詩人悽苦的心態。

羅隱詩固多譏刺,但在辛辣尖刻的諷刺和強烈的抨擊中,也處處流露出亂世中不得志的傷感和種種憂患,說他是諷刺詩人固然可以,也可以說他是感傷詩人,此詩即可證明。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