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採蓮詞》唐代張潮所作,塑造了一羣鮮活的少女形象

《採蓮詞》唐代張潮所作,塑造了一羣鮮活的少女形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潮,生卒年、字號、生平介不詳,唐朝時期詩人,《全唐詩》中存詩僅5首。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張潮所作的《採蓮詞》吧。

富有生活氣息的詩歌,其實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裏面,能夠找到許多生龍活虎的作品。這裏的生活是一個強調,格外指向平民百姓的生活;畢竟人家富貴生活也是一種生活,也是能夠反映在詩歌裏面去的,固然有點兒雷同又單調,乏味而枯燥。

生活內容豐富多彩,生活氣息千變萬化,原本詩歌作品也應該是模樣靈活,題材廣泛。可惜,自從出來了一個叫“文人”的生物品種之後,詩歌的走向便逐漸變得千奇百怪。文人強調精緻的生活,他們慢慢地拋棄掉民間藝術味道,嫌棄有些粗俗難登大雅之堂。

於是,文人們開始脫離現實生活,讓自己全部心思都躲藏在象牙塔之中,精雕細鏤,像歌伎們一樣賣弄風騷,琢磨許多這怨那恨出來,以爲便是詩歌的真實面目。象牙塔最後變成了死衚衕,韻律齊整變成了枷鎖牢籠,原本靈氣逼人的詩歌墮落了。

《採蓮詞》唐代張潮所作,塑造了一羣鮮活的少女形象

唐朝詩人張潮流傳下來的詩歌,大概在十首左右,非常具有民歌氣息,這應該與他善於低下身子面向民間有密切關係。他出生並生活在江蘇丹陽縣境內,此地實乃江南水鄉,當地人喜愛種植荷花。生於斯,長於斯,對蓮產生歡喜之情在所難免。

《採蓮詞》

【唐】張潮

朝出沙頭日正紅,

晚來雲起半江中。

賴逢鄰女曾相識,

並著蓮舟不畏風。

這首《採蓮詞》,又叫《採蓮曲》《江南可採蓮》等等。唐朝詩人李白、儲光羲等人,都曾經寫過相關作品。描寫採蓮女的詩歌雖然多,但大多圍繞着情情愛愛落筆,只有張潮獨出機杼,蹊徑獨闢,別有情趣。

“朝出沙頭日正紅”,在起始描寫採蓮女的勞作時間。沙頭,就是江岸,長時間流沙堆積而成的自然碼頭。清晨出門的時候,採蓮女在登上採蓮舟前,站在江岸邊偶爾一瞥,旭日正在冉冉升起,整個東方天際露出魚肚白,接着慢慢地被塗抹上一層紅色。

朝出,說明她們總是起得很早,所以纔會看見江邊日出時候的景象。一句“日正紅”,既交代了時間的早晚,又暗示出採蓮女工作的辛苦程度。江邊日出的景色是美麗的,可是被生活重擔壓迫着的人們,誰會有清閒時間去仔細觀賞。

《採蓮詞》唐代張潮所作,塑造了一羣鮮活的少女形象 第2張

“晚來雲起半江中”,敘述採蓮女在結束勞作返回之時,遇到了天氣惡化的狀況。傍晚時分,經過了一天辛苦的勞作,採蓮女駕駛着蓮舟正往回返,突然之間,天色大變,空中陰雲密佈,江面風起浪涌。整個世界,一下子就充滿了惡意。或許,人間本就如此吧。

天有不測風雲,大抵便是說的這種突發情況,從而隱隱埋下“人有旦夕禍福”的擔憂。而這種憂慮,其實自始至終都存在着,並且一直伴隨在採蓮女勞作的過程中。現在,這個隱患只是被詩人明確地提了出來,擺在了明面上而已。

《採蓮詞》唐代張潮所作,塑造了一羣鮮活的少女形象 第3張

最後兩句,“賴逢鄰女曾相識,並著蓮舟不畏風”,主要寫遇見風暴後採蓮女的一系列動作,反映了她不怕困難並去主動克服的樂觀精神。風暴襲擊過來了,正在擔心的時刻,採蓮女發現返回的其他蓮舟,並且發現就是自家鄰居,於是邊打着招呼,邊把船隻併攏緊緊靠在一起,共同抵抗,不再害怕風暴的侵襲。

採蓮女採取的躲避風暴的行動,是如此迅速而又果斷,只能是因爲她們不是第一次遇到過這種險惡的狀況,所以纔會這般熟練地規避。一個“賴逢”,把當時心情的緊張態勢給展露得淋漓盡致;一個“並著”,則極其準確地展示出了採蓮女她們堅定、沉着、冷靜的面貌,以及必將戰勝自然災害的信心。

在面對大自然層出不窮的災害的時候,人類從來都沒有讓自身沉陷在恐懼中渡過,而是始終保持着拼搏向上,永不服輸的精神。在這個努力的過程裏,人類明白光靠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去戰勝自然,擺脫困境的,所以就永遠相信着團隊的偉大性,堅信團結就是力量。

本詩語言精煉,淺顯易懂;構思新穎,不落俗套。在簡短的四個詩句裏,詩人運用精湛的文筆爲我們塑造出一羣鮮活的少女形象。她們的明豔俏麗,更富生活氣息,已經完全脫離了宮廷和閨怨的範疇,從而內涵更爲豐富,給人們留下咀嚼不盡的餘韻,耐人尋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