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怨詩》唐代張汯所作閨怨詩,描繪了留守在深閨裏的女性形象

《怨詩》唐代張汯所作閨怨詩,描繪了留守在深閨裏的女性形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汯,唐朝時期詩人,生平、字號皆不詳,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張汯所作的《怨詩》,一起來看看吧!

人生從來都充滿了怨望,這種怨並非僅僅指向的是一種埋怨,有時候更是對某種人生方向的項背的期待。固然,人生並不全是“我花開後百花煞”的誇張,但是哪個內心裏不都深藏着一個小九九呢?

《怨詩》

【唐】張汯

去年離別雁初歸,

今夜裁縫螢已飛。

徵客近來音信斷,

不知何處寄寒衣?

張汯,吳郡(今蘇州)人,比較偏僻的一位唐朝詩人。有時候,還會被人誤作、張炫。早年以碩學麗藻,名動京師。武則天時期,即久視元年(700年)中第進士。自監察御史爲會稽令,後自左拾遺貶作許州司戶。官路說不上十分坎坷,終究也不是能夠抒發心靈的真詩人。所以,《全唐詩》亦僅錄存其詩三首。

《怨詩》唐代張汯所作閨怨詩,描繪了留守在深閨裏的女性形象

“去年離別雁初歸,今夜裁縫螢已飛”。這是兩幅活靈活現的生活畫圖,被作者鮮明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使我們能夠正確理解女主人公情感所起所在。去年離別的時候,正是大雁從北方歸來的季節,而今夜當我爲你縫織禦寒衣物,夏日的流螢早已飛往他鄉,再也看不見它們的蹤影。“雁初歸”和“螢已飛”,針線有長短,不見離人歸。只有把深深的思戀之情,融入到一針一線之中,愛,在今夜更深更濃,像夜色濃得化不開。

作者善於經營,拿去年和今夜的畫面兩兩對照,暗地裏把離別的時間長短給透露。在這裏,自然界中的生物,如大雁,如流螢,不僅順理成章地各自代表着某段時期裏的物候氣象,也成爲作者的專用代名詞,以此表達出來深閨婦人之所以心中產生怨望的正當理由。其實,對於分別兩地的人兒來說,思念永遠在路上不停地奔跑,永難止息。所想擁有的,不過是一封載滿問候的隻言片語的薄薄書信。

《怨詩》唐代張汯所作閨怨詩,描繪了留守在深閨裏的女性形象 第2張

“徵客近來音信斷,不知何處寄寒衣”。最後兩句,才真正是詩名之所以爲《怨詩》的緣故所在。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遠方被牽掛的人近來忽然失去了聯繫,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沒有了書信寄回;正因爲如此,如今費盡心血做好的寒衣,也無法寄出,成爲擺放在面前的堵塞之物,讓人整日整夜忐忑不安。思戀,從來沒有那一刻顯得沉重,顯得迷惘。畢竟,曾經在遠方,有一個雖然陌生卻能夠獲知的地址,早已化作傳說中的鵲橋。可是,當它斷離的瞬間,心房驀地空洞起來。

作者在開始塑造的滿懷着的期望和熱望,還有那些滿滿的衷腸和溫度,忽然之間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給打滅澆熄。這一切劇烈動作,都彷彿高樓失步,峭壁懸空,讓人整個內心都會充斥着怨望。在如此冷漠的轉折之下,即使最溫柔最溫馴的人兒,也會在剎那之間變得暴躁和怒火沖天,所有日積月累起來的負面情緒終將會像火山開始爆發。然而,此時此刻對於冷靜的作者而言,當他面對這一個突變,他的情緒是穩定如老狗的。這並非是端着,對詩歌而言當量一種甚好的處理手法。

作爲一首大衆化題材的閨怨詩,本詩最大的妙處自然不多,但是僅僅最後兩句恍若墜崖般的情節斷然轉換,就已經足夠傳遞出一個留守在深閨裏的女性的全部情感。這段感情是充實的,卻並非是喜悅的,反而是洋溢着令人倍感失望到絕望的抑鬱。一句淺顯易懂的“不知何處寄寒衣”,直白道出了留守婦人的無限遺憾和痛苦。至今讀來,仍然使人無法舒展胸臆,卻感到分外惘然。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