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冬至宿楊梅館》白居易所作,寫出心中的無奈與悲憤

《冬至宿楊梅館》白居易所作,寫出心中的無奈與悲憤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被後世稱爲”詩魔“。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二人合稱“元白”,又與劉禹錫合稱“劉白”。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冬至宿楊梅館》吧。

偉大的詩人杜甫曾經寫道:“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小至》),詩中所說的冬至作爲四時八節之一,在古代民間早就有“冬至大如年”(《清嘉錄》)的說法,每當到了這個時節,漂在異鄉外地的人們都要紛紛往家中趕赴,正所謂“年終有所歸宿”。由此可見,冬至節在過去的年代,重要性非同一般。

《冬至宿楊梅館》白居易所作,寫出心中的無奈與悲憤

冬至節盛行於唐宋時期,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官民同樂,貧富同慶,聲勢極大,場面喧鬧。

《冬至宿楊梅館》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長至夜,

三千里外遠行人。

若爲獨宿楊梅館,

冷枕單牀一病身。

這首《冬至宿楊梅館》,大約是寫成於白居易出任杭州之時。因爲喜歡作詩譏諷朝政,詩人是不討人喜歡的。所以,在官職調動上,只是接連不斷地被調任外地,就是沒有被調回京城。寓居異鄉,詩人的心情可想而知,當然是相當之差,悲涼之意註定是無法排遣的。

《冬至宿楊梅館》白居易所作,寫出心中的無奈與悲憤 第2張

“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里外遠行人”,冬至的具體時間,陽曆一般都是在12月22日左右,恰好正逢農曆中的十一月(冬月),所以纔有“十一月中”之說。時逢冬至,在這個一年中黑夜最長的晚間,自己卻只能被迫遠離故鄉,遊宦在外地,不能和親朋好友相聚一堂,共同歡慶節日。

開頭就點明時間,專門切合題目中的“冬至”,指出即將迎來一年之中最長的夜晚。此處“三千里”並非實際數字,而是代表着一個距離上的遙遠性,因其頗大而故顯其心境上的沉重。既逢夜晚,且是漫長的;又逢遠行,且是跨越相當於整個國度的空間。夜長路遠,相思之情愫,當然是愈加深厚。

《冬至宿楊梅館》白居易所作,寫出心中的無奈與悲憤 第3張

“若爲獨宿楊梅館,冷枕單牀一病身”,若爲,怎能或怎堪的意思,如孟棨在《本事詩·情感》中所引:“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爲眠?”怎麼能夠承受這般苦寒,獨自睡在異地的楊梅館裏面?詩人勉強支撐着一副有病的身子,頭枕着冰冷的枕頭,孤單地和衣而睡。他的心裏是懷抱着不甘的,所以纔會這般發問,既洋溢着激憤,又充滿着孤寂。

在這裏,作爲場地的“楊梅館”姍姍來遲,長夜遠行人“獨宿”異地,一個“獨”字極其淒涼。然而,詩人尤嫌不夠悲慘,非要在這個上面再次疊加一番。不,應該是幾番纔對。於是,連續三個加持“項目”飛了過來:“冷枕”、“單牀”,外加“一病身”。特別是拖着帶病的身子骨,簡直就是“人生末日圖”,無奈而悲憤。

或許,正因爲古人十分重視這個節日,其營造的氣氛必定是祥和而溫馨的,場面也必然是熱鬧又喧囂的。所以,當人們被諸多不可抗拒因素所迫,而不得不遠離故土的時候,其內心難免會“每逢佳節倍思親”。詩人白居易並非聖人,即便是聖人也肯定不願意遠離親友,獨自漂泊在外,他又怎麼能夠免俗呢?除了遙望故里方向,賦詩一首,如鴻雁悲鳴,又能怎樣?人生悲涼,痛哭一場。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