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答崔都水》韋應物所作,凸顯出詩友仕途並不得意的寂寂狀態

《答崔都水》韋應物所作,凸顯出詩友仕途並不得意的寂寂狀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韋應物,字義博,是唐朝官員,也是山水田園派代表詩人,他的詩風澄澹精致,對後世影響深遠。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韋應物所作的《答崔都水》吧。

古代詩人朋友或親友之間,往往喜歡相互唱酬,以此聯絡感情,或者抒發彼此暢想。這種樂趣或者是情懷,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

《答崔都水》

【唐】韋應物

深夜竹亭雪,

孤燈案上書。

不遇無爲化,

誰復得閒居?

詩的題目《答崔都水》,顧名思義即對友人來書的回答。以詩代信,詩人雅興。崔都水,詩人的詩友,姓崔。都水,官職,唐朝置都水監,主管陂池灌溉,保守河渠。

《答崔都水》韋應物所作,凸顯出詩友仕途並不得意的寂寂狀態

首句“深夜竹亭雪”,寫室外之景,抒心內之情;景是夜景,情是寂情。夜深時分,雪已經下過,又或者正在下着,四周靜悄悄的,只有竹亭上的落雪,在夜色裏泛着白光。夜黑雪白,恰似心之內外之景象。

詩人首先爲我們描繪一幅“雪夜聽雪圖”,此時此刻,夜是寂靜的,而落雪無聲,其內心也是寂靜的。生命總有一段時間,我們不得不去面對一些事情,比如夜晚突如其來的寂寥,還有心靈上驀然涌現的孤獨。

《答崔都水》韋應物所作,凸顯出詩友仕途並不得意的寂寂狀態 第2張

次句“孤燈案上書”,寫室內之象,蘊心外之形;象是現實,形是遠望。一燈如豆,孤懸室內,散發出來昏黃的光芒,照射着擱置在案桌上的書籍。長夜漫漫,無所寄託,此情此景,當吟詩一首;可是終究興致缺乏,只好讀書,聊以解悶。

這裏所出現的場景,固然印象深刻,卻並非如想象的那樣,來自於“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勸學詩》)的勤學苦讀。如今的詩人刻畫的這幅畫面,只是對詩友處於某個長夜景象的真實再現,是一種事後的追憶。

尾兩句“不遇無爲化,誰復得閒居”,前面畫面之中,詩友形象如此孤寂,此處卻突然得到拔高,提升了思想高度:正是因爲朝廷實行聖人之策,大力提倡“無爲而治”的方略,所以你現在才能擁有如此多的清閒時間。然而,真實情況真的如此嗎?

詩句中的“無爲化”,即無爲而治,語出老子《道德經》:“我無爲,而民自化。”後來被儒家用來指以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治。過於強調人性的自我規範行爲,而忽略了人心的貪婪性,無視了規則的重要性。這個主張有些片面,此一時彼一時,非不能,而不爲也。

《答崔都水》韋應物所作,凸顯出詩友仕途並不得意的寂寂狀態 第3張

詩人故而在詩歌最後,偏偏用了一個反問,它並不是用來強調聖人之策略的正確與否的,而是專門用來以此呈現詩友賦閒職之時的困境狀況。前面已經知道,崔姓詩友官職都水,實際上是一個比較偏頗的閒位,是無法有什麼大作爲的。或許,正是這樣,崔詩友才這般清閒,彷彿得了“聖人策略”的好處。

本詩文辭精練,刻畫精確。詩人用寥寥幾筆,便勾勒出生動的景象,以此凸顯詩友仕途並不得意的寂寂狀態。特別是最後一句反問,把人的生存困境表現得淋漓盡致,耐人尋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