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葛溪驛》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葛溪驛》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葛溪驛

王安石

《葛溪驛》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牀。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淒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註釋】

①漏,古代計時器。

②未央,未盡。

③明滅,或明或暗。

④歸夢,夢中回鄉。

⑤坐,因爲。

⑥歲時,秋日。

⑦疏,葉子稀疏。

【鑑賞】

《葛溪驛》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這首詩寫的是夜宿驛站之索寞淒涼況味,寄寓詩人憂時憂國的情懷。

首聯寫的是秋夜孤寂之景,殘月幽輝此時正“低倚戶,照無眠”,加上“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的漏壺煩人的滴水聲和“殘燈無焰影幢幢”,“暗風吹雨入寒窗”,誰又能睡得着呢?從構思上看,對句極富杜甫《宿府》中“獨宿江城蠟炬殘”的意境。

頷聯抒寫羈旅行役的困頓和思鄉的愁苦,寫得很細膩。只有細心人,才能感到“天街夜色涼如水”,傾瀉在孤衾冷疊,臥病在牀人的身上,確實是來得早。對句暗用岑參“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裏”,儘管夢境雖嫌迷離,卻有片時親人相聚的歡樂,最難堪是夢醒之後,“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羈旅逢秋,途中得病,早覺風露,豈無“斷腸人在天涯”之痛乎?

頸聯抒寫憂時憂國的情懷。出句雖無杜甫“感時花濺淚”那種深沉的感慨,卻也令人擊節悲歌,扼腕長嘆;對句雖無杜甫“關塞蕭條行路難”那種難堪的局面,但夜色淒涼的天地不也教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嗎?從羈旅之愁過渡到憂國之痛,使這首詩的思想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尾聯以景結情。那使人心煩意亂的蟬鳴更增添無窮的感慨與辛酸,那稀疏而又半黃的梧桐(古有梧桐乃鳳凰和蟬之所棲的說法)更令人情何以堪。

這首詩受杜詩的影響頗深,但缺乏杜詩騰挪跌蕩,抑揚頓挫的靈氣

這首詩寫於宋仁宗皇二年(1050)自臨川赴錢塘(今浙江杭州)途宿驛中。詩中抒寫了作者的旅愁鄉思。詩人選擇缺月、孤燈、風露、鳴蟬、疏桐等衰殘的景象構成淒涼的秋景和孤寂的旅況,襯托出抱病的行人,從而表現羈旅獨苦的處境和心情。紀昀評道:“老健深穩,意境自殊不凡。三、四句細膩,後四句神力圓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