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明代《智囊(選錄) 》:上智部·孔子 全文及翻譯註釋

明代《智囊(選錄) 》:上智部·孔子 全文及翻譯註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智囊全集》初編於明代天啓六年(1626年),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餘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書中所表現的人物,都在運用智慧和謀略創造歷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上智部·孔子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孔子行遊,馬逸食稼,野人怒,縶其馬。子貢往說之,卑詞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聽說人,譬以太牢享野獸,以《九韶》樂飛鳥也!”乃使馬圉往,謂野人曰:“子不耕於東海,予不遊西海也,吾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馬而予之。

明代《智囊(選錄) 》:上智部·孔子 全文及翻譯註釋

[馮述評]

人各以類相通。述《詩》《書》於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誤國也。馬圉之說誠善,假使出子貢之口,野人仍不從。何則?文質貌殊,其神固已離矣。然則孔子曷不即遣馬圉,而聽子貢之往耶?先遣馬圉,則子貢之心不服;既屈子貢,而馬圉之神始至。聖人達人之情,故能盡人之用;後世以文法束人,以資格限人,又以兼長望人,天下事豈有濟乎!

上智部·孔子 翻譯

譯文

孔子有一天出行,在路上其駕車的馬掙脫繮繩跑去偷吃了農夫的莊稼,農夫非常生氣,捉住馬並把它關起來。子貢去要馬,放下架子低聲下氣地懇求農夫把馬放了,沒想到農夫根本不理他。孔子說:“用別人聽不懂的道理去說服他,就好比請野獸享用祭祀的太牢,請飛鳥聆聽九韶般優美的音樂一樣,根本是驢脣不對馬嘴,當然也就不會有什麼好效果。”於是孔子改派馬伕前去要馬,馬伕對農夫說:“你從未離家到東海邊去耕作,我也不曾到過西方來,但兩地的莊稼卻長得一模一樣,馬兒怎麼知道那是你的莊稼而不能偷吃呢?”農人聽了覺得有道理,便把馬兒還給馬伕。

明代《智囊(選錄) 》:上智部·孔子 全文及翻譯註釋 第2張

評譯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在粗人面前談論《詩經》《尚書》,這是不知變通的迂腐儒生所以誤國誤事的原因。馬伕的話雖然很有道理,但這番話若從子貢口中說出,恐怕仍然讓農夫難以接受。爲什麼呢?因爲子貢和農夫兩人的學識、修養都相差太遠,彼此在交涉之前就已經心存距離感。然而孔子爲什麼不要馬伕先去,而任由子貢前去勸說農夫呢?這是因爲孔子知道如果一開始就讓馬伕去,子貢心中一定不服氣;如今不但子貢心中毫無怨言,也使得馬伕因此有了表現的機會。聖人能通達事理人情,所以才能人盡其才。後世常以成文的法規來束縛人,以各種資格來限制人,以擁有多種長處來期望人。這樣,天下之事怎麼還能有成功的希望呢?

註釋

①野人:郊外務農的人。

②馬圉:養馬的奴僕。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