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後漢書·王允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王允傳

《後漢書·王允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王允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後漢書》是由南朝宋時期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紀傳體史書,屬“二十四史”之一,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主要記述了東漢195年的史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後漢書·王允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王允字子師,太原祁人也。世仕州郡爲冠蓋。同郡郭林宗嘗見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允少好大節,有志於立功,常習誦經傳,朝夕試馳射。三公並闢,以司徒高第爲侍御史。及帝崩,乃奔喪京師。時大將軍何進欲誅宦官,召允與謀事。獻帝即位,拜太僕,再遷守尚書令。允見卓禍毒方深,篡逆已兆,密與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等謀共誅之。乃上護羌校尉楊瓚行左將軍事,執金吾士孫瑞爲南陽太守,並將兵出武關道,以討袁術爲名,實欲分路徵卓,而後拔天子還洛陽。卓疑而留之,允乃引內瑞爲僕射,瓚爲尚書。二年卓還長安封允爲溫侯固讓不受士孫瑞說允曰夫執謙守約存乎其時公與董太師並位俱封而獨崇高節豈和光之道邪 允納其言。三年春,連雨六十餘日,允與士孫瑞、楊瓚登臺請霽,復結前謀。瑞曰:“自歲末以來,太陽不照,霖雨積時,此期應促盡,內發者勝。幾不可後,公其圖之。”允乃潛結卓將呂布,使爲內應。會卓入賀,呂布因刺殺之。允性剛棱疾惡,初懼董卓豺狼,故折節圖之。卓既殲滅,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卓部曲將李傕、郭汜等先將兵在關東,合謀爲亂,攻圍長安。城陷,呂布奔走。布駐馬招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若蒙社稷之靈,上安國家,吾之願也。如其不獲,則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臨難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謝關東諸公,勤以國家爲念。”傕乃收允,殺之。允時年五十六。天子感慟,百姓喪氣,莫敢收允屍者,唯故吏平陵令趙戩棄官營喪。

(節選自《後漢書·王允傳》,有刪改)

《後漢書·王允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王允傳

譯文:

王允字子師,是太原郡祁縣人。他家世世代代在州郡府中任職爲官。同郡郭林宗曾經看到王允,認爲他奇特,說:“王生進步真快啊,有輔佐君王的才能。”王允年輕時就追求高尚的節操,有志爲國立功。經常誦讀經傳,早晚學習騎馬射箭。三公都徵召他,他因司徒考試成績最佳擔任了侍御史。靈帝逝世後,王允回京師奔喪。當時大將軍何進想誅殺宦官,找了王允商量。獻帝繼位,他擔任太僕,後又調任守尚書令。王允看見董卓的禍毒越來越深,篡奪帝位的逆謀已經顯露出來,就暗中與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等人謀議共同誅殺董卓。於是奏請任命護羌校尉楊瓚代理左將軍職務,執金吾士孫瑞擔任南陽太守,都帶兵從武關出發,假借討伐袁術的名義,實際上是想分路征討董卓,然後保護天子回到洛陽。董卓懷疑而留下王允,王允於是推薦士孫瑞任僕射,楊瓚任尚書。初平二年,董卓返回長安,封王允爲溫侯。王允堅決辭讓不接受。士孫瑞勸說王允說:“正人君子保持謙遜自我約束,但要看時勢行事。您與董太師一起任職共同受封,而您唯獨突出自己的高節,(不受封爵,)難道是才華內蘊,不漏鋒芒的辦法嗎?”王允接受了他的意見。三年春,一連六十多天下雨,王允和士孫瑞、楊瓚登臺祈禱上天放晴,再次商討誅殺董卓的事。士孫瑞說:“自從歲尾以來,都不見太陽,一直下雨沒有晴天,這是上天暗示董卓氣數已盡,接受預兆發動攻擊的人要獲勝。機會不可以錯失,您趕快圖謀吧。”

《後漢書·王允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王允傳 第2張

王允於是暗中聯合董卓的部將呂布,讓呂布作爲內應。當董卓入朝祝賀(獻帝病癒的時候),呂布趁機誅殺了董卓。王允性情剛烈,疾惡如仇。開始害怕董卓這隻豺狼(懷疑),所以壓抑自己,委屈自己假意跟隨董卓。董卓被誅殺之後,王允秉持正道謹慎穩重,不再使用爲應付董卓而暫時採取的辦法。董卓原來的部將李傕、郭汜等先前率兵駐守在關東,一起合謀作亂,圍攻長安。長安城被攻破,呂布逃跑。(逃走前)呂布停馬招呼王允說:“您可以走了嗎?”王允說:“如果承蒙祖先神靈的保佑,在上能夠保護國家安全,這是我的願望。如果做不到,就獻出生命來殉國難。天子年幼,只能依靠我罷了,現在遇到危難,(我)僥倖逃脫,我不忍心啊。拜託駐守關東的各位,務必要以國家爲念。”(後來)李傕就逮捕了王允,殺害了他。王允當時五十六歲。皇帝十分悲痛,百姓們感到喪氣,沒有人敢去收殮王允的屍體,只有王允的老部下平陵令趙戩自動解職去官爲他辦理喪事。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