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穿越到了清末能吃點啥?揭祕清末時期的飲食文化

穿越到了清末能吃點啥?揭祕清末時期的飲食文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你是一枚吃貨,又想體驗一下穿越到某個朝代享受當代美食,那清朝末年或許可以算一個還不錯的選擇。晚清時代的中國很悲催,被迫睜眼看世界也已經十幾年,西風東漸下,中國人餐桌上的習俗也不如大家想象中那麼“傳統”,不信我們來看看清末的王侯將相們都吃點什麼好的。

清末的主流的傳統宴席並不包含“點餐”,而是完全按照宴席種類,提供約定俗成的固定菜式;現在大家習以爲常的點菜,也是在光緒宣統年間慢慢才流行起來。至於如今西餐廳林立的上海,哦好吧,也出現了中國第一家西餐廳——位於福州路“一品香”……(和如今還存在的同名菜飯骨頭湯店之間沒關係……)

當時中國餐桌上最大的陋習還是滿族統治者帶來的“看席”——除了正常菜餚外,豪門宴請還單設一桌菜用來吃飯時觀看。當時一些參加過豪門盛宴的外國旅行者描述到,一場盛宴中會有近100道菜是用來觀賞,之後就直接丟棄。

穿越到了清末能吃點啥?揭祕清末時期的飲食文化

一品香

民間富戶傳統的宴席由燒烤席(又名“滿漢大席”,民間最高規格酒席,包含燕窩、魚翅以及各類燒烤肉食,主菜爲燒全豬)、燕菜席(即燕窩席,主菜爲大碗燕窩,可鹹可甜,之後上魚翅)、魚翅席、魚脣、海蔘、蟶乾、三絲等級別依次而降的套席組成……之後各地又增加了全羊、全鱔、豚蹄這類有地方特色的酒席。

至於不同宴席上究竟吃什麼菜餚,最好的考據參考資料要算是大量當時盛行的諷刺小說(又稱譴責小說),這類小說把當時達官貴人的奢靡之風描寫得色香味具全,甚至保留了細緻的酒食餐飲記錄……比如著名的如《官場現形記》中就有不少宴請例子,描繪最細緻的是賣官老手“三荷包”在膠州任職時爲了迎接撫宴大人擺的一餐。爲了照顧膠州總督(洋人)的喜好,他和一個留過洋的翻譯(官至知縣)一起擬了一份“中西並重”的菜單:

“清牛湯、炙鰣魚、冰蠶阿、丁灣羊肉、漢巴德(估計是漢堡)、牛排、凍豬腳、橙子冰忌廉(橙子冰激凌)、澳洲翠鳥雞、龜仔蘆筍、生菜英腿、加利蛋飯(應該是咖喱蛋飯)、白浪布丁、濱格、豬古辣冰忌廉(巧克力冰激凌)、葡萄乾、香蕉、咖啡。另外幾樣酒是:勃蘭地(估計就是白蘭地)、魏司格(估計就是威士忌)、紅酒、巴德(估計就是波特)、香檳,外帶甜水、鹹水(兩種口味的薄荷汽水)……(三荷包)又愁撫憲大人是忌牛的,第一道湯可以改作燕菜鴿蛋湯(燕菜席的常見頭盤),這樣燕菜是我們這邊的頂貴重的菜,而且合了撫憲大人的意思,免得頭一樣上來主人就不吃,叫外國人瞧着不好。那翻譯連說:‘改得好……索性牛排改做豬排’……”

穿越到了清末能吃點啥?揭祕清末時期的飲食文化 第2張

《滿大人的宴會》,原版畫冊藏於耶魯大學

從西餐角度看,這份大量飲料,主菜以及少許點心的組合讓人很擔心巡撫的腸胃;而從中餐角度看,至少這一系列酒水從根本上解決了中餐配酒的困擾……當然要注意的是,別太高估諷刺小說的可信度。這類作品除了表現作者憂國憂民外,也是爲了銷量去迎合社會大衆“仇富仇洋”的心理,所以作爲考據資料要打點折扣……比如上文的作者李伯元先生的另一本書《文明小史》裏還有這麼一段:

“廣東梳傭又拿上酒來,一個年輕侍者,拿了過山龍(就是現在的螺旋口開瓶器)進來開酒。那廣東妓女,先斟一滿杯給饒鴻生,饒鴻生嚐了一嘗,知道是香擯,不過氣味苦些,大約是受了黴了。侍者開完了酒,又進去拿出一盤糕餅之類,另外一碟牛油土斯……”

我們都知道,開香檳應該是不用開瓶器的,且只消看一眼有氣泡涌出便能分辨,再說這個時代香檳都是甜酒。從這段用“過山龍”開香檳、還要嚐了一嘗才知道、而且“受了黴氣味苦”的描述來看,李先生寫文章時應該沒見過真的香檳長啥樣,大抵聽了名號,知道是昂貴的葡萄酒,就在文章裏用香檳替換各種葡萄酒以凸顯格調……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從當時的作品中看出一些社會流行的宴請風氣。

《官場現形記》與《老殘遊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孽海花》並稱四大諷刺小說,作者李伯元,名寶嘉,創辦過數份報紙,也被人稱爲“小報界鼻祖”

一方面,通商口岸地區西方化的飲食習慣開始流行,而且很積極的被中餐宴席所吸收。從“一品香”開始,西餐館子越來越多,海天春、一家春、江南春、萬長春、吉祥春等,都是當時上海著名的西餐廳。此外,一些供外國人採購必需品的進口食材店,也會向國人直接出售菜品以供嚐鮮。不過,那種地方的廚子往往不懂西餐,只是用西洋食材燒製中餐菜餚,一些上海傳統小吃,比如炸豬排蘸辣醬油(辣醬油既不辣也不是醬油,本名英國黑醋或伍斯特醬),奶油油條之類,便是在那個時代誕生的。除食材外,西方的餐飲習俗,比如“及進酒,主人執杯起立,先致頌詞,而後主客碰杯起飲,客亦起執杯,相讓而飲”這樣碰杯的習俗,以及飯後有婦女在席不可吸菸,吃飯時勿使餐具相觸作響,勿咀嚼有聲,勿剔牙等用餐禁忌,也開始影響中餐宴席禮儀。

從清末的諷刺小說中還可以看到餐飲變化的另一方面,就是上至酒樓下至青樓,名商富戶們對西洋酒的偏愛。

穿越到了清末能吃點啥?揭祕清末時期的飲食文化 第3張

“邇來佳釀進西歐,品第醇濃酒庫收;最怕香檳氣升冽,欲持金鑰試金頭”這段被後來各種小說引用的詩句源自《清宮詞》,詞後另有小注:“近日宮中飲宴多重洋酒,香檳最佳。有金頭、銀頭之分,氣香烈。開時不慎,則酒盡上衝,淋漓滿地,而瓶無餘滴矣。先以小錐錐瓶,以泄氣。”這位不知名的作者對當時紫禁城中宴會的描述,和用“過山龍”開香檳的李伯元先生不同,看起來不僅熟悉清廷的宴會,連僕人“欲持金鑰試金頭”的把戲也瞭然。

根據爲慈禧作畫的美國畫家凱瑟琳·卡爾(Katherine Carl)回憶,似乎慈禧當時認爲凡是西方女性都必然喜歡香檳,所以只要宴席中有西方女性出席,都要備好香檳。除此外,她在清廷接受的款待,還包括 Claret(當時英國人對波爾多紅葡萄酒的叫法)和勃艮第酒。瞧,奠定法國葡萄酒世界地位的三架馬車,當時都已經出現在東方最高權力的餐桌上。

穿越到了清末能吃點啥?揭祕清末時期的飲食文化 第4張

凱瑟琳·卡爾爲慈禧繪製的肖像

說到宮廷食物,根據慈禧身邊的八女官之一,早年曾經留洋日本及法國的裕德齡記載,慈禧本人每日四餐,包括兩次正餐(奉祖製爲100道菜,需要很多張桌子才能擺下,慈禧只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其餘餐後由女官和太監分掉),兩次小吃(視其心情,20至40道菜不等)。其中,慈禧最喜歡的菜餚包括清燉肥鴨(需要燉足三日),炸響鈴,櫻桃肉,西瓜盅(西瓜去瓤,填入雞丁,火腿龍眼蓮子等,隔水燉熟);蔬菜則有豌豆,竹筍,姜芽和各色菌菇(慈禧最喜歡的包括銀耳和猴頭菇)。順帶一提,蘿蔔的地位在清朝非常卑賤,最早不僅不入宮廷,連富戶都不吃,但慈禧自己卻很喜歡,單獨吩咐御膳房爲她添入常備菜餚。

不過,光緒帝就沒那麼幸運了,作爲名義上的統治者,他的正餐與慈禧一樣有100道,但卻只能吃靠近自己的那小部分,還頗爲粗糙。被軟禁在瀛臺時,靠近他手邊的菜餚更是僅剩些生冷乾燥的“黑暗料理”,而遠處餐桌上爲了充數的菜餚,則由於從不更換早已腐壞了……

所以有時間的話,給自己倒杯香檳,來盤肥鴨吧。太平年代一餐佳餚,遠勝昔日落難帝王筵席。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