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京族人唱什麼歌曲 京族的文藝

京族人唱什麼歌曲 京族的文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京族主要聚居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防城縣的巫頭、尾、山心3個島嶼(習稱“京族三島”)。世代以捕魚爲生,兼營農業和鹽業。人口11995人(1982年統計)。京語屬漢藏語系,京族人大多會說漢語(粵語),通用漢字京族的傳統歌舞節日叫“哈節”,在“哈亭”(由各戶捐助興建)內舉行。節期3晝夜,內容爲祭祖樂神,祈佑豐年。哈節有一套完整的儀式,分爲迎神、祭神、入席、送神4個程序。每一程序中都要“唱哈”和跳舞。唱哈要聘請“哈妹”2人唱歌、“哈哥”人伴奏,所唱內容大都是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友誼和愛情等。京族音樂有民間歌曲,器樂等。

民間歌曲有海歌、小調、舞歌等。京族歌手對唱,以竹片、吉彈伴奏海歌主要是反映出海捕魚或摸螺、洗貝等勞動生活。旋律明快,節奏規整。小調京族民歌中數量最多和最有代表性的小調是“唱哈調”“送新娘”“棹船調”叮叮等。

唱哈調:哈節中演唱,曲調有多種類型,一定內容的唱詞都有其固有的曲調,如《賞月歌》的基本歌腔以sol、do、mi、sol4個音作和絃分解式進行。旋律中常出現向下屬方向的轉調。

如下例:送新娘:京族人民婚嫁時唱的風俗歌,內容多爲感恩、惜別、告慰和倫理等。音調明朗、華彩、悠揚。常採用五聲宮調式。

京族人唱什麼歌曲 京族的文藝

棹船調:常用於男女間的對唱和民間小戲唱段。基本歌腔由上下句組成,下句是上句的下五度模仿,曲調以sol爲主音。常用特徵音型:貫穿全曲,如男女對唱《送郎打老番》,儘管唱詞內容複雜,語言聲調多變,裝飾性樂匯也較多,但旋律進行仍以特徵音型爲核心。

叮叮:以歌尾常用的固定襯詞“叮叮”而得名。多在遊戲、勞動和舞蹈時演唱。曲調活潑明快,節奏短促跳蕩,旋律進行常強調四、五度跳進。

舞歌是哈節中表演的歌舞曲,曲調主要來自小調,但加強了節奏,因此更爲明朗,富於彈性;它的旋律流暢,富於歌唱性。此外,京族民間歌曲中還有曲調接近口語,多唱故事、童話內容的敘事歌(如《漁家四季歌》),以及曲調簡單、樸素、徐緩的搖兒歌等。

京族人唱什麼歌曲 京族的文藝 第2張

京族音樂的基本特點是:曲調婉轉纏綿,波音較多,多屬單樂段結構;在音階調式上,以徵調式爲多。宮、羽調式次之;節拍比較多樣,有混合節拍;在唱法上,男歌手一般用真聲,女歌手用真假聲結合的唱法,行腔時喜用鼻音和輕聲,餘音較長。歌手們擅長模仿獨絃琴的各種音色,巧妙地運用顫音、迴音、波音和滑音,從而形成京族獨特的演唱風格。

京族民間樂器,主要有獨絃琴和吉彈。獨絃琴適於表現節奏舒展、旋律悠長的樂曲,尤擅長演奏迴音、顫音、滑音等裝飾音,傳統曲目有《高山流水》、《孤山寒影》、《騎馬》等。吉彈,是三根弦的彈撥樂器,多用於唱哈的伴奏。京族的傳統戲曲爲京戲,與越南的嘲劇相通,傳統劇目有《阮文龍英勇殺敵》、《等新娘》等,熟悉的人已不多。1949年後,京族人民編了一些小戲,曲調來自歌謠、小調和敘事歌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