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京族有什麼名勝古蹟?京族最美的地方在哪

京族有什麼名勝古蹟?京族最美的地方在哪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石條房

從50年代始,隨着生產的不斷髮展,京族的起居條件發生了根本的改善和變化。這種變化的明顯標誌就是代之而起的“石條瓦房”的普遍出現。現存無論你走到哪裏,都可以見到一座一座獨立的,以長方形(每塊石條約長0.75米,闊0.25米高0.20米)的淡褐色石條砌成的住宅。

這種獨立式的單座居室內,都約定俗成地用條石或竹片木棉之類,分隔爲左、中、右三個單間。單間的面前都留出較寬敞的過道,過道自左向右貫通全屋。

傢俬雜物如凳桌以及工具等,都置放在過道的牆腳邊。正中的一間就是“正廳”,俗稱“堂屋”;其正壁上安置着神龕,俗謂“公棚”。正廳除了節日用以祭神之外,平坦又是接待客人以及吃飯、飲茶、談天的地方,是兼作“客廳”之用的。

左、右二間是臥室或廚房;如果家庭人口較多(如子女均未結婚成家等),則左、右二間都用作宿舍,廚房就另外附建在左邊或右邊的山牆腳邊。

爲了照顧老人,子女就住於接近廚房邊的那個隔間,距廚房遠的那個隔間就讓老輩人住。

由於海邊風沙頻繁,京家人還在屋頂脊及瓦行之間壓置着一塊連接一塊的石塊或磚頭。這種別具一格的石條作磚牆、獨立成座、屋頂以磚石相壓的居家建築,構成了京族地區的建房民俗特色。

京族有什麼名勝古蹟?京族最美的地方在哪

京族三島

東興京族三島是指萬尾、巫頭、山心三島,總面積20.8平方公里,總人口1.3萬人。是我國京族的聚集地。

京族三島是民族風光旅遊點,萬尾13公里長的金灘和巫頭的原始森林,萬鶴山是旅遊勝地。京族的服飾樸素美觀,獨具風格。京族的主要節日有“唱哈節”,每到節日,男女老少穿着盛裝,雲集哈亭,彈起獨絃琴,跳起竹槓舞等,舉行“唱哈”活動,祈保生產豐收,人畜興旺。

在美麗的南海北部灣上,有一塊“冬季草不枯,非春也開花,季季魚泛鱗,果實滿枝丫”的寶地,這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市的“京族三島”──巫頭、尾、山心。

京族三島面臨南海的北部灣,背倚十萬大山,與越南僅一水之隔。其中巫頭、尾二島與越南近在咫尺,雞犬相聞,涉水可渡。尾、巫頭、山心三島,是由海水沖積而成的沙島。由尾北望山心,西望巫頭,頗似一個“品”字形。尾處於江平半島的最南端,地勢平坦,地形狹長似帶;巫頭中間凸出,兩頭下垂,地形呈紡錘狀;山心地勢周圍高,中間低,呈盆地狀。現在山心、巫頭、萬尾三島,因爲圍海造田和築堤引水,已與大陸相連,海島變成了半島。

京族有什麼名勝古蹟?京族最美的地方在哪 第2張

欄柵屋

京族家家戶戶都寄身於荒灘亂林之中。住房都是粗陋不堪的草廬茅舍,牆壁以粗糙的木條和竹片編織,有的再糊上一層泥巴,或用竹篾夾茅草、稻草等作牆壁;屋頂蓋以茅草、樹枝葉或稻草(也有極少數人家蓋瓦片的)。爲了防風吹塌,屋頂還壓以磚塊或石塊。

屋朵四角以六寸至一尺高的木墩(多是苦楝木)或大竹作柱(也有直接以石頭作柱墩的);再在柱墩上橫直交叉地架以木條和粗竹片,上面又鋪以粗製的竹蓆或草墊,這就是草廬的“地板”了。屋內以竹片或木皮間隔成三個小間。老人住正間,後生人住左側間和右側間。這種“草廬芭舍”,京家稱之爲“欄柵屋”。它帶有百越“幹闌”式建築的古文化積澱,然而因陋就簡,“地板”上面住人,“地板”正面就是雞、鴨、鵝等家禽棲息的地方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