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京族文化 京族民間文學是怎樣發展的

京族文化 京族民間文學是怎樣發展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京族的許多文學作品是京、漢或京、壯文化交流的產物。如京族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品《董永與劉姑娘》、《米碎姐和糠妹》等,顯然是分別受到漢族的《董永傳說》的深刻影響,進行再創作加工而成的。此外,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蘇軾的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都被譯成京語,用京族民歌曲調演唱。京族文學史上的珍品——《金仲與阿翹》,則是京漢文學交流、各種文體不斷演化的結晶。它歷經中國歷史事件→中國史學家的史書記載(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中國作家文學(漢語古文短篇小說→漢語話本短篇小說→漢語話本長篇小說)→越南作家文學(越語六八體敘事長詩)→京族民間長歌與故事(京語演唱、講述和漢語粵方言講述)的演變軌跡,成功地以徐海和王翠翹的故事爲原型,講述了他們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

京族民歌豐富多采,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常見的詩律有六、八言,每兩句爲一個單元,上句六言,下句八言,押“六六腰韻”,即每一單元內,上句末字(第六字),與下句腰字(也是第六字)押韻;亦有押“八六腳韻”,即上一單元的下句末字(第八字)與下一單元的上句末字(第六字)押韻,如此一環扣一環連接下去。若換段意,則可另起環鏈。京族民間敘事詩同民間曲藝存在密切的聯繫,有些作品根據民間幻想故事改編成敘事詩,兼有敘事的功能和抒情的特長。

京族文化 京族民間文學是怎樣發展的

代表作品《琴仙》敘唱龍宮內正義與邪惡兩種勢力相沖突的動人故事,帶有濃郁的神話幻想色彩,成功地塑造了“琴仙”這一捨生忘死、爲民除害的藝術形象。《劉平楊禮》與《宋珍和陳菊花》兩部民間敘事詩分別讚頌了結義兄弟之間的情義和夫妻之間的忠貞愛情,故事情節生動感人,人物刻畫細緻入微。

另一部京族民間敘事詩《十三哥賣鬼》標誌着京族人民思想中的神鬼觀念有所動搖,描述了主人公敢於捉鬼、賣鬼的動人故事,具有較強的思想性。京族民間敘事長詩形成於短篇歌謠和民間故事等民間文學樣式已經較爲發達、彼此互滲的基礎之上,其人物形象各具光彩,情節曲折,敘事抒情水乳交融,藝術品位較高,是京族人民藝術創造才能的充分表現。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