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儒家思想傳承千年,爲何沒能培養出一個”天下爲公“的皇帝?

儒家思想傳承千年,爲何沒能培養出一個”天下爲公“的皇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儒家帝王的關係,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幾千年來,儒家沒培養出一個天下爲公的君主”這個觀點比較偏頗。首先,這句話否定了所有的君主,認爲後世君主皆爲“私利”而活,而非“天下爲公”。誠然,歷史上有昏君,但是爲後人稱道的明君也有很多,以偏概全,一棒子打死所有,肯定是不客觀的。

其次,後世君主也不是“儒家”培養出來的,後世王朝更迭雖然以儒家爲主流思想,但是並不代表後世君主只學儒家經典,道家經典、甚至佛家經典,君主也學了不少,又何來後世君主皆爲儒家培養一說?

儒家思想傳承千年,爲何沒能培養出一個”天下爲公“的皇帝?

從這句話,一來看出了對封建社會之君主的偏見,二表現了對儒家思想的偏見。

1、封建社會是人類社會經歷的一個階段,要理性看待社會發展進程,理性評價封建社會的君主

“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儒家卻沒有培養出一個天下爲公的帝王”,這句話首先就便顯出了對“封建社會”偏見,主要偏見點,無非在於古代享有特權的“君主”,認爲所有的君主都是從利而動的存在,繼而表現出對“君主”的敵意。

儒家思想傳承千年,爲何沒能培養出一個”天下爲公“的皇帝? 第2張

這種“敵意”不是不能理解,這種“敵意”的源頭無非來自於對高高在上的階級之排斥。但是,人類文明從矇昧時期漸漸走向“清明”,總要經歷一個過程。

人類社會剛剛出現文明的時候,人們將神祕莫測而又無法抵抗的大自然力量神化,後來漸漸演化出“君主”是“天”的代表……直到現如今,現代科技讓我們漸漸瞭解大自然。人類的思想也在人類探索世界的深入中漸漸發生改變。而從一開始的原始社會,再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等等,都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進程,沒有必要對封建社會抱有敵意,封建社會之所以會存在且延續,某種程度上說人類共同選擇的結果。歷史,可不是少數人能夠決定的,歷史,是廣大人民羣衆之抉擇的結果。

儒家思想傳承千年,爲何沒能培養出一個”天下爲公“的皇帝? 第3張

至於古代君主沒有做到“天下爲公”?那麼到底怎麼樣纔算“天下爲公”?粉身碎骨嗎?君王之“高處不勝寒”,君王所面對的“權謀鬥爭”,君王有君主的難處。哪個君王不希望自己的百姓生活富足,哪個君王不希望國泰民安。

誠然,古代有昏庸的君主,但古代也有爲天下蒼生而殫精竭慮的君主。雖然不是每個君王都有天下爲公之心,但是要說所有君王皆爲“私利”而活,而非“天下爲公”,這便略失公允。

儒家思想傳承千年,爲何沒能培養出一個”天下爲公“的皇帝? 第4張

2、文化存在歷史侷限性,當理性看待儒家文化

每個時代的文化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就像今天的文化在幾千年以後會顯得捉襟見肘,不合時宜一般,幾千年前的文化直接套用到今天,同樣顯得“不合時宜”。文化之繼承,如果摳字,僵化根據文字,一個字一個字猶如教條一般執行,即便是現代文化,也會淪爲“道德綁架”的武器

儒家文化既然生根於“封建社會”,它還能沒有“封建社會”的特色?同時,儒家文化又被後世王朝更迭之君主定爲主流文化,在其發展變化中,它還能沒有維護“君主集權”的特色?這是不可能的。但是,難道就因爲儒家文化源於幾千年前,源於封建社會,所以就是糟粕,就要丟棄?文化之傳承,從來不應該是“斷裂”的,幾千年的“文明”,如果因爲對“封建社會”的偏見而斷裂,這當屬多麼悲哀的事情?這個世界,又有幾個如儒家、道家這般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

儒家思想傳承千年,爲何沒能培養出一個”天下爲公“的皇帝? 第5張

不僅是儒家學說,中華文化中的各種學說都在不斷改善,以期更加適應當前社會環境,繼而完成文化傳承,承接古人智慧。所以,對於儒家文化,我們所做的,應當是結合儒家文化所處的時代環境來理解該時期之文化的合理性,然後結合我們今時今日的時代環境合理地對其進行傳承和豐富。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想告訴大家,文化必然是存在其歷史侷限性的,對於儒家文化,我們需要理性看待。

3、封建君主和儒家文化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對其進行道德批判沒有意義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封建社會不過是人類文明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不是某個陰謀家可以決定的,或者換種說法,封建社會不是少數野心勃勃之人可以決定的結果,這是人類社會演變的大方向,是人類共同選擇的結果。所以完全不必對封建社會抱有偏見,更不必對封建社會的君主抱有偏見。所以,說沒有一個封建君主是天下爲公的,這種說法當屬偏頗。

儒家思想傳承千年,爲何沒能培養出一個”天下爲公“的皇帝? 第6張

其次,同封建社會一樣,儒家思想亦屬人類社會發展之產物,每個歷史時期的儒家思想在一定歷史時期定然有它的特點特色,而不同歷史時期的儒家思想不可以“同日而語”,因爲有其“歷史侷限性”。對待儒家思想,我們需要結合時代背景理性批判繼承,而不是盲目評擊。基於此,還是想多說一句,封建君主和儒家文化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對其進行道德批判沒有意義,過於偏激,往往得不償失而不自知。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