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什麼宋朝有“楊家將”“呼家將”的說法,卻沒有“岳家將”?

爲什麼宋朝有“楊家將”“呼家將”的說法,卻沒有“岳家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宋朝有“楊家將”“呼家將”的說法,卻沒有“岳家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對於熟悉並喜歡歷史演義小說故事的人來說,《楊家將》、《呼家將》、《薛家將》這些袍帶書,在民間一直都非常受歡迎,書中的主角也都是歷史上勇武和名望俱佳的一流名將,然而比楊六郎、呼延慶以及薛仁貴等人,只在其上不在其下的大英雄岳飛,關於他的故事,卻沒有《岳家將》的說法,反而大家更熟悉的是岳家軍。這一字之差,難道只是大家的習慣而已嗎?也許有人說,宋朝的呼楊兩家可謂世代簪纓,大唐的薛仁貴更是一直傳到了薛葵的後人,可能比起岳飛家族來,人丁更爲興旺些?

爲什麼宋朝有“楊家將”“呼家將”的說法,卻沒有“岳家將”?

但在岳飛的故事中,從岳飛到岳雲、嶽雷,直到岳雲的兒子嶽甫,這也都是祖孫幾代生生不息的。當然,說這些的前提是,僅限於歷史小說,而非正史,如果單純論正史的話,岳飛和岳雲父子,比起楊業與楊延朗更配得上“家將”這個稱謂,遑論薛禮和呼延贊家族。可見,無論正史還是小說,卻很難見到“岳家將”這個詞。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爲什麼宋朝有“楊家將”“呼家將”的說法,卻沒有“岳家將”? 第2張

其實,如果嚴格地說起來,岳家將本就是比岳家將更加雄壯的詞彙,或者說,岳家軍本就包含了岳家將,而楊家將也好,薛家將也罷,只能是一門將才,卻難以擁有個人名號的軍隊,也就是說有楊家將可以,但絕對不會有楊家軍。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爲北宋時期,自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時起,防止武將做大,就一直是北宋朝廷的重點工作,宋太祖苦心建立的那套“將不得專其兵”的局面,導致了數十萬禁軍,只可能集中在大宋皇帝手裏。而宋朝地位最高的文官集團,也非常認可這套制度,畢竟他們信奉“天下無事百有五十年”的良法,所以就連戰功卓著的狄青,也在歐陽修等人的“力諫”之下,得不到更高的,與之功勳匹配的權位,含恨爾終。所以,在那種環境下,是不可能有“楊家軍”的。

爲什麼宋朝有“楊家將”“呼家將”的說法,卻沒有“岳家將”? 第3張

直到南宋時期,這種局面隨着與金國戰事的日益加劇,才逐漸得到改變,康王趙構被逼得“泥馬渡江”,偏安南宋之後,當時的朝廷,根本不可能組織起一支正規的軍隊,對抗金軍鐵騎。因此,抵抗女真人的重擔,不得不依靠那些趁勢擴張,吸收流寇或難民而逐漸形成規模的將軍們。知道宋高宗建炎三年,南宋各機構纔算有了一定的規模,也終於有精力和條件,將分駐抗金前線個軍事要地的也佔主力部隊授予統一番號。

爲什麼宋朝有“楊家將”“呼家將”的說法,卻沒有“岳家將”? 第4張

而這個番號的取名也是一波三折,從一開始的“御前五軍”到第二年改名爲“神武五軍”,結果叫了一段時間後發現,“神武”是當年北齊軍隊的番號,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於是才改成“行營護軍”。可見,如此混亂又不定的叫法,更加讓人不願意也不習慣用官方的番號,稱呼各支部隊,因此張俊的軍隊可以叫張家軍,韓世忠的兵馬,就可以稱爲韓家軍了。那麼,“岳家軍”又是怎麼來的呢?

爲什麼宋朝有“楊家將”“呼家將”的說法,卻沒有“岳家將”? 第5張

這還是要從岳飛投在宗澤麾下後說起,作爲東京留守的宗老將軍,一直秉持着“盜可使爲兵”的信念,收留了衆多流民和匪寇,然而這樣一羣義兵,是要高度依靠將領的能力的,在宗澤去世後,大軍交到杜充手中之後,就變成了“兵皆爲盜”的尷尬局面。而岳飛控制的隊伍,成爲當年那支威震天下的東京留守司部隊,僅存的碩果,在杜充降金之後,大軍徹底潰散,時任江淮宣撫司右軍統制的岳飛,纔開始重整部隊,相繼收編各路散兵,從此獨自成軍,才書寫下了岳家軍的傳奇篇章。所以說,正是因爲宋朝時代的原因,岳家軍可以有,楊家軍、呼家將才不能有,因此,我們也可以理解成,相比於楊家將和呼家將,岳家將不是沒有,但在更加雄壯的岳家軍中,岳家將說出來,就略顯單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