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代孔子”將儒家學說發揚光大!他提出“天人三策”是什麼?

“漢代孔子”將儒家學說發揚光大!他提出“天人三策”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代孔子”將儒家學說發揚光大!他提出“天人三策”是什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漢代以後,儒家學說從“諸子百家”之一,成爲了唯一指定官學。從此被籠罩上一層神學的色彩,孔子被神聖化,孔子思想被宗教化,而始作俑者,董仲舒也。

董仲舒,生活年代爲公元前179前104年,他是漢代官方哲學的奠基人、以“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觀點,推出了道德教化的策略;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策術,首次開創了以儒家學術爲正統官學的局面。

“漢代孔子”將儒家學說發揚光大!他提出“天人三策”是什麼?

董仲舒把“三綱五常”作爲儒教的基本教義,使之成爲人們信奉、踐行的行爲準則。從此以後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領域均以儒學爲正統的學派。董仲舒也獲得了“漢代孔子”的地位。

董仲舒一生研究孔子學說,把傳承發揚儒家精神爲己任。爲了鑽研孔子學說,他“三年不窺園”,“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當漢武帝舉賢良文學之士,他提出“天人三策”,被漢武帝驚爲天人,從而開創了儒家學說向“儒教”演變的局面。

“漢代孔子”將儒家學說發揚光大!他提出“天人三策”是什麼? 第2張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其核心就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天人感應”其實並非董仲舒首創,但以此爲依據,建立道德教化理論卻是首創。

早在戰國時期,陰陽家已經提出了“天人相通”之說。把天、人看作是相通的,天有意志,可以干預人事,人的行爲也能感應上天。

董仲舒在陰陽家這一觀點的基礎上,加以系統化、理論化的發揮,他認爲,天有意志,也有情感活動。

“漢代孔子”將儒家學說發揚光大!他提出“天人三策”是什麼? 第3張

爲了說服漢武帝,董仲舒還舉例,人有小骨節三百六十六個,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有大骨十二節,天有十二月;人有五臟,天有五行;人有四肢,天有四時;人有視瞑,天有晝夜;人有剛柔,天有冬夏;人有哀樂,天有陰陽;人有倫理,天有天地。

總之,董仲舒把人看作是天的複製品,天用祥瑞現象表示對人的德行的讚許,用災異現象表示對人的惡行的譴責。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是把天作爲“萬物之祖”、“百神之君”,每個人的言行都要按照天的指導去進行。違背天意就要受到懲罰。

“漢代孔子”將儒家學說發揚光大!他提出“天人三策”是什麼? 第4張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把人分爲三類,即聖人、中民、斗筲(指才識短淺之人),這三種人性分爲上、中、下三品。

聖人之性近於全善,不用教育就是善的,這是上品之性;中民之性經過教化可以成爲善的,這是中品之性;斗筲之性是教化了也不會善的,這是下品之性。

董仲舒認爲:上品之性和下品之性都佔少數,多數人屬於中品之性。因此,提倡以教化爲本,通過教化使中民成爲善者。

很顯然,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中加進了濃厚的神學內容,使儒家學說帶有鮮明的宗教色彩。

其次,董仲舒在政治上堅持“大一統”的原則,他以讚揚“大一統”來論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專制主義政策。

“漢代孔子”將儒家學說發揚光大!他提出“天人三策”是什麼? 第5張

董仲舒的建議被漢武帝全盤採納,由此開創了把儒家學說確立爲正統官方思想的先河,一改過去只把儒家學說作爲一家之言的狀況。

尤其是打破了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以法爲教”,以及漢初時崇尚的“黃老之術”。

儒家學說所提倡的“以德去刑”、“德治”、“仁政”等思想,對於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度和集權統治秩序是極爲有利的。同時,此時的儒學已同陰陽家、法家、道家和讖緯迷信相結合,逐漸向神學化方向發展,這樣更有利於封建統治者統治的需要,所以儒家學術被神聖化,並不是一種進步,而是順應了統治者的喜好。

從此,儒家學說成爲封建社會正統的思想,並在漫長的社會發展中佔據主導地位達兩千多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成爲中國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歷史上有着極爲重要的影響。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