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洛澗之戰是怎麼回事?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洛澗之戰是怎麼回事?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383年十一月,東晉將劉牢之受謝玄之命與前秦軍戰於洛澗,大敗前秦軍名將樑成,爲之後淝水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此戰被稱之爲洛澗之戰。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背景

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冬十月,前秦陽平公苻融所指揮的秦軍主力開始進攻東晉重鎮壽陽(今安徽壽縣)。

壽陽,古稱壽春,地處淮河以南,淝水以西,一向是淮南一大重鎮,在戰國後期曾是楚國的都城,東漢末年的仲家皇帝袁術,也是在這裏過的皇帝癮,到東晉時,爲避晉元帝皇后鄭阿春的諱,改成壽陽。是控制兩淮水陸交通的樞紐,徐、兗通往建康的陸路,淮水、汝水、潁水、淝水等水路均在附近交匯,歷來爲兵家所必爭。

儘管如此,晉軍在這裏抵抗時間並不長,至十月十八日,苻融攻克壽陽,俘虜東晉守將,平虜將軍徐元喜。差不多與此同時,荊襄方面的慕容垂攻克鄖城(今湖北安陸),斬晉將王太丘,然後,慕容垂將鄖城交給後到的慕容暐把守,率軍繼續推進到彰口(今湖北當陽),成爲各路秦軍中,深入晉境最遠的。

秦軍在中路和東路初戰告捷。東晉的龍驤將軍胡彬,原先受命率五千水軍救援壽陽,還未到達就接到了壽陽失守的敗報,急忙撤退,行至硤石(在今安徽鳳台、壽縣之間,淮水北岸的硤石山上,易守難攻)被秦軍包圍,情勢危急。

洛澗之戰是怎麼回事?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苻融一面圍攻硤石,一面派衛將軍樑成率五萬人(另有一說二萬人)東進,趕到洛澗(在今安徽淮南市以東,由南向北流入淮水的一條小河)西岸佈防,以阻止謝石、謝玄等救援胡彬。

謝石、謝玄等率晉軍七萬五千人(胡彬分走了五千)挺進到距洛澗以東二十五里,探聽到樑成已在洛澗西岸佈陣,畏懼秦軍勢大,不敢輕進。此時,困守在硤石的胡彬部因爲原先是輕裝前進以求快速趕到壽陽的,如今被圍,所帶不多的糧草很快就要告盡。胡彬派人潛水逃出,向謝石等人報告說:“如今賊勢強盛,而我部糧食已盡,恐怕只有來生再見了!”不想這個人未能潛出,被秦軍的巡邏隊捕獲,胡彬部糧盡的情報被秦軍掌握。

苻融得知這個情報後,做了一個決定:派輕騎飛告苻堅:“晉軍人數不多,容易對付,只是怕他們逃脫,我們應該快速行動。”苻堅接信後大喜,等不及正向項城彙集的大軍,只率輕騎兵八千人,晝夜兼程,祕密趕到壽陽與苻融會合。事後來看,如果苻堅不親至前線的話,即使淝水依舊戰敗,也不過就是五年前彭超、俱難之敗的放大版,前秦帝國不至於傷動筋骨。

苻融在書信中所說的“賊少易擒”指的是什麼呢?很多書上認爲指的是胡彬部的五千晉軍。此說恐不盡然,以爲,應該是指謝石、謝玄的北府軍主力。

第一、苻融有二十五萬大軍,要圍殲胡彬部的區區五千晉軍何必要援兵?

第二、胡彬部早就被圍困於硤石,無力突圍,怎麼會說“但恐逃去”呢?如果是指此時在洛澗東面二十五里的謝石、謝玄大軍就合理了。而且要消滅七萬多晉軍,苻融感到以手頭的兵力沒有把握,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據《太平御覽》記載,苻堅與苻融討論軍事計劃時,曾擔心晉軍知道他親至,會放棄淮南,固守長江,導致渡江不易,因此應該盡力將晉軍主力殲滅於長江以北。苻融可能是從胡彬書信中史書未記錄下來的部分,得知進至洛澗以西的是北府軍主力,故通知兄長,意圖消滅謝石、謝玄部於江北。

洛澗之戰是怎麼回事?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第2張

至此,前秦軍節節勝利,苻堅信心滿滿,認爲晉軍應該已經破膽,便又做出一個愚蠢決定:派度支尚書、原先東晉的襄陽守將朱序前往晉營勸說謝石等投降。

之所以選擇用朱序勸降,大概是苻堅想用活生生的例子證明自已優待降人(這點卻是事實),也沒考慮到這個降人是否會真正爲自己做事。結果朱序不但沒完成苻堅交待的任務,反而將所知前秦軍情全部悄悄告訴謝石等人,並說:“前秦雖有百萬大軍,但大部份還在路途上,如果全部到達,是極難抵擋的。應該乘他們大軍集結完成之前,給予他們一次重擊,只要能打敗前鋒,可以重挫他們的士氣,下一步再戰就容易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