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吳楚之戰第怎麼回事?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吳楚之戰第怎麼回事?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後期,吳國和楚國爲爭奪江淮流域的控制權爆發了戰爭,史稱吳楚之戰。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前506年,吳王闔閭、蔡昭侯與唐成公達成協議,共同攻楚。十一月庚午日,吳、楚兩軍對陣於柏舉,吳軍夫概率其部先擊楚軍子常部,子常部兵卒潰逃,楚軍亂,吳軍大舉進攻,大敗楚軍;楚將子常逃到鄭國,史皇戰死,此即柏舉之戰。柏舉戰後,吳軍追擊楚軍至清發,闔閭又大敗楚軍,此即清發之戰。吳軍窮追不捨,楚國左司馬沈尹戌率北面方城來的援軍阻擊吳軍,楚軍又大敗,沈尹戌遍體鱗傷,自知將死,又恥爲俘虜,自殺身亡。吳軍五戰五勝,直奔郢都。

吳軍兵臨城下,楚昭王攜其妹季羋畀我倉皇逃亡。吳軍佔領楚國郢都後,楚國向秦國求救,楚國大夫申包胥哭秦庭,感動秦哀公。秦國發兵救援楚國,幫助楚國收回都城復國。秦軍撤後,楚軍又被吳軍連連擊敗,楚國不得不遷都以避吳軍鋒芒。

吳楚之戰第怎麼回事?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背景

楚政混亂

前516年(楚平王十二年、吳王僚十一年)楚平王卒,子熊壬立,是爲楚昭王。昭王年幼,軍政大權掌握在令尹子常手裏。前515年(楚昭王元年、吳王僚十二年),吳王僚乘楚喪、楚昭王初立之機,遣其弟掩餘、燭庸率軍攻楚國六(今安徽六安東北)、潛(今安徽霍山北)等地。同時派季札訪問“上國”(中原諸國),先至晉,以觀察晉等國動向。楚莠尹然、王尹麇率軍救潛,沈尹戌率軍在窮(今安徽霍丘西南)阻遏吳軍,令尹子常率舟師抵及沙(今安徽懷遠東北)而還,左尹郤宛、工尹壽率軍亦至潛,這樣楚軍先阻後截,吳軍在窮、潛間進退兩難,陷於困境。

吳公子光(闔閭)以爲自己是“王嗣”,早有謀王位之志。伍子胥奔吳後,不久投靠公子光。知光欲謀王位,特求得勇士專諸引薦給闔閭。闔閭見吳軍在外受困,國內空虛,正是奪取王位的好時機,於是與專諸謀,在堀室(窟室)埋伏甲士,宴請吳王僚。專諸置劍於炙魚中以進刺死吳王僚,專諸則當場被吳王僚衛士所殺。公子光即位,即爲吳王闔閭。季扎回來,“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闔閭又立專諸子爲卿,政局很快穩定了下來。

在前線與楚軍對峙的吳公子掩餘、燭庸聞訊,分別逃往到徐與鍾吾(今江蘇宿遷北)。楚軍聞吳亂,亦還。當吳國政局穩定後,楚國又因楚昭王新立年幼,費無極乘機陷害郤宛,唆使令尹子常殺郤宛及其族、黨,迫伯氏之族出逃,釀成新的冤案,危害初安的政局。據《左傳·昭公二十七年》載,左尹郤宛,“直而和,國人悅之”,費無極與其狠狽爲奸的右領鄢將師視之爲眼中釘,就在令尹子常面前誣陷郤宛要暗害子常,子常聽信,即令攻郤氏,並以火燒之。郤宛得知,被迫自殺。子常、鄢將師又殺了與郤宛相好的陽令終(中廄尹)與其弟完、佗,以及晉陳(楚大夫)及其子弟,盡滅郤氏之族、黨。此即“郤宛之難”。

吳楚之戰第怎麼回事?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第2張

晉陳之族不服,大呼道:“鄢氏、費氏自以爲王,專禍楚國,弱寡王室,蒙王與令尹以自利也,令尹盡信之矣,國將如何?”國人對此不滿,議論紛紛。沈尹戌向子常尖銳指出:“三族,國之良也,而不愆位。吳新有君,疆場日駭。楚國若有大事,子其危哉!知者除讒以自安也,今子愛讒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子常只得於這年(公元前515年)九月,殺了費無極與鄢將師,盡滅其族,“以悅於國”。在費無極誣陷郤宛及子常滅郤氏之族、黨時,與郤氏親善的伯氏之族被迫逃亡到吳國,後來伯嚭爲吳太宰以謀楚” ,楚國又增添了新的敵視力量

令尹子常是一位“賄而信讒” 的人。他信讒言,滅郤氏等三族,迫伯氏逃亡,摧毀了楚國的忠良。又貪利索賄,公然欺凌壓榨來訪之國。據《左傳·定公三年》載,公元前507年(楚昭王九年),蔡昭侯朝楚,帶來兩佩(佩玉)兩裘,一佩一裘獻給楚昭王,留一佩一裘自用。子常想要,蔡昭侯未獻給他,子常竟粗暴地扣留他三年。唐成公朝楚,帶兩匹肅爽馬,子常想要,唐成公不肯,也被扣留三年。後唐人獻馬給子常,子常才讓唐成公回國。蔡人仿效唐人,獻佩給子常,蔡昭侯得釋。蔡昭侯歸及漢時,投玉於水,發誓說:“餘所有濟漢而南者,有若大川!”立即赴晉,以其子元與蔡大夫之子爲質,請求伐楚。第二年(公元前506年),晉應蔡請,即會宋、蔡、衛、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杞、小邾等國國君及周、齊之大夫於召陵,謀伐楚。晉荀寅向蔡昭侯求賂,未得,就以“國家方危,諸侯方二”、“棄盟取怨,無損於楚”爲由,勸範獻子(晉主卿)不要攻楚。晉國君臣權衡得失,就辭蔡昭侯而未輕易興兵。召陵之會,雖未伐楚,但與會國之衆,說明楚國失禮於蔡、唐,不得人心,各國不滿。

吳楚之戰第怎麼回事?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第3張

吳國崛起

當楚國令尹子常爲政,“蓄聚不厭,其速怨於民多矣”,對外又欺凌小國,陷於孤立被動之際,吳王闔閭則立志圖強立霸,即位後任伍子胥爲行人、伯嚭爲大夫,共謀國事。伍子胥向闔閭建議說,要興霸成王,“必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稟,治兵庫”又推薦避亂於吳的齊人孫武,闔閭任以爲將。孫武主張改革圖強,與闔閭議論晉六卿強弱,認爲趙氏田制,大其畝而輕其稅,可以成功。吳王闔閭在伍子胥、孫武、伯嚭等輔助下,國力迅速強大了起來。

吳王闔閭經短期休整後,即於公元前512年(楚昭王四年,吳王闔閭三年),要徐、鍾吾執拘公子掩餘與公子燭庸,以清除原吳王僚的勢力。兩公子逃奔到楚國,楚國將他們安置在養(今河南沈丘東南),“將以害吳”。吳王闔閭怒,執鍾吾之君,接着攻徐,引山水灌城,遂滅徐。徐君奔楚,沈尹戌領軍救徐,就滅夷(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把徐君安置在此。經此次戰役後,吳王闔閭爲了進一步打擊楚國,就向伍子胥詢問攻楚的戰略戰術。伍子胥回答說:“楚執政衆而乖(多而不和),莫適任患。若爲三師以肄(突然襲擊而又速退)焉,一師至(至楚境內),彼必皆出。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罷之,多方以誤之。既罷而後以三軍繼之,必大克之。”此即“子胥之謀”, 吳王闔閭完全贊同。次年(公元前511年),吳王闔閭即按伍子胥謀略行事,以一軍攻夷、潛、六,楚沈尹戌率軍救潛,吳軍還。吳又用另一軍攻圍弦(今河南息縣南),楚左司馬戌、右司馬稽率軍救弦,進抵豫章,吳軍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