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劉裕滅後秦之戰是如何取得勝利的?決定於兩個方面的因素

劉裕滅後秦之戰是如何取得勝利的?決定於兩個方面的因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裕滅後秦之戰,中國東晉義熙十二年(後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尉劉裕率東晉軍攻克長安(今西安西北)滅亡後秦的戰爭。此戰,劉裕善擇戰機,部署周密,軍事政治處置得當;攻長安時以偏師入武關,派水軍溯渭水西進,配合主力,水陸夾擊,終獲勝利。417年,後秦滅亡,後秦皇帝姚泓被劉裕所俘虜,後被押送到建康斬首,時年30歲。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東晉劉裕鎮壓了盧循、徐道覆農民起義軍,不久,便發十數萬大軍,水陸並進,經1年的征戰,將建國33年的後秦一舉擊滅。雖然滅秦之戰是兩國之間統治階級爭奪霸權的鬥爭,但後秦的滅亡,客觀上又將中國北方的統一向前推進了一步。

東晉取得擊滅後秦作戰的勝利,除了其順應歷史的發展、符合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具有較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之外,最重要的還決定於兩個方面的因素。

劉裕滅後秦之戰是如何取得勝利的?決定於兩個方面的因素

後秦的政治敗落

後秦自姚興晚年起,國內民族矛盾、社會階級矛盾和其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日趨尖銳激烈,人心浮動,內亂紛起,力量的內耗相當驚人,幾乎已達不攻自破的地步。當晉軍已進佔洛陽,後秦姚懿突然起兵自立爲帝,欲東攻長安,除去秦主姚泓,迫使姚泓不得不調動大軍對付姚懿。正在後秦主姚泓面對“內外危迫”的困境、“羣臣相泣”、滿朝百官束手無策之時,後秦徵北將軍齊公姚恢又率安定鎮戶3.8萬起兵,逼向長安。姚泓又不得不急調其前線主將東平公姚紹棄當面晉軍於不顧,回軍西向,北擊姚恢。後秦在這種內亂迭起、外部又有西秦進逼於西、大夏襲擾於北極端被動的戰略態勢之下,自然難以抵擋強大晉軍的進攻。

秦軍戰略指導犯了兩面作戰等一系列錯誤

後秦面對強大晉軍的進攻,東平公姚紹提出的遷移安定鎮戶,充實京師長安可得精兵10萬,以全力對付晉軍的建議,不失爲正確的戰略對策,但卻爲秦主姚泓所拒絕。這樣,後秦從戰爭開始便使自己陷於兩面應付、顧此失彼的被動態勢之中。交戰中,後秦主姚泓本應親率大軍,阻晉軍於定城、潼關以東,但他卻爲晉軍一路偏師沈田子軍所吸引,輕率地決定率數萬大軍向嶢柳迎擊,使這支相當可觀的戰略機動力量毀於一旦。秦軍具有戰略頭腦的決策人物之一的姚紹,在2個月內兩次平定內亂,統率大軍機動於長安和潼關前線,無疑顯示了他相當出色的戰略指揮才能。但是,他在3次組織切斷晉軍糧道這一至關重大的作戰行動時,卻因策劃不當、使用兵力過少而失利。凡此種種,都在戰略上造成了後秦軍不可逆轉的頹勢。

劉裕滅後秦之戰是如何取得勝利的?決定於兩個方面的因素 第2張

與後秦軍的戰略指導相比,東晉則表現得計高一籌。首先它在戰爭時機的選擇上,選在了後秦政局不穩,人心動盪,統治集團爭立仇殺,且外有西秦、大夏交侵之際;其二它水陸並進,主次配合,使振武將軍沈田子和建威將軍傅弘之兵出武關的牽制之師,起了吸引和消滅後秦戰略機動力量的重大作用;其三它巧妙處理了借道北魏,阻止了其南下援秦的行動,即使自己擺脫了兩面作戰的危機,又置後秦於孤立無援的困境。在當時那種諸國紛爭、鬥爭形勢變幻無常的惡劣戰略環境中,東晉懸軍遠征,籌劃得心應手,揮灑相當自如,實屬難能可貴。這使其佔盡了主觀指導的優勢,爭得了戰爭全程的主動地位,成爲戰勝後秦的重大因素。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