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從宣太后到隆裕太后:歷史上的“垂簾聽政”

從宣太后到隆裕太后:歷史上的“垂簾聽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繼《甄嬛傳》之後,由孫儷主演的古裝劇《羋月傳》如期與大家見面了。這次不再是清宮劇,也不用讓四爺很忙了,而是一下子跳躍到了秦國。羋是秦昭襄王母親的姓,號羋八子,稱宣太后。她是我國正史上第一個臨朝聽政的女主,“太后”這個稱謂,據說就是從她開始的。後宮臨朝稱制,普遍被稱爲垂簾聽政。一說到垂簾聽政,慈禧太后總是最常被人提及,李翰祥導演的《垂簾聽政》(1983年)更是讓飾演慈禧太后的劉曉慶令人印象深刻。其實,往前追溯,在漫長的帝制時代,正如朱子彥在《垂簾聽政制度述論》中指出,據不完全統計,臨朝稱制的女主有40人:秦國1人,西漢4人,東漢6人,北魏2人,唐代2人,宋代9人,遼代3人,元代11人,清代2人。

宣太后開啓後宮臨朝先河

就像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一樣,首位臨朝聽政的女主也來自於秦國。上文中的“秦國1人”,即是指宣太后。宣太后本是楚國人,後成爲秦惠文王(前356年-前311年)的姬妾。惠文王死後,秦武王即位,卻因舉鼎而死,由於生前沒有繼承人,他的弟弟們開始爭奪王位。在宣太后異父弟魏冉的幫助下,公子稷繼位,即秦昭襄王。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主政,這一主政就是40年左右,期間由魏冉等人輔政。

從宣太后到隆裕太后:歷史上的“垂簾聽政”
 

網絡配圖

在其主政期間,關於誘殺義渠王一事,民國學人馬非伯讚揚道:“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爲國家剷除頑寇,不惜犧牲色相,與義渠戎王私通生子。謀之達三十餘年之久,始將此二百年來爲秦人腹心大患之敵國巨魁手刃於宮廷之中,衽席之上。然後乘勢出兵,一舉滅之,收其地爲郡縣,使秦人得以一意東向,無復後顧之憂。”宣太后去世後,葬於芷陽驪山(今西安市臨潼區驪山)。2012年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由寧靜飾演了宣太后。

前有呂雉,後有賈南風

兩漢時期後宮臨朝首推呂后,司馬遷給呂后寫的是《呂太后本紀》,與其他皇帝並列,其中評價呂后“爲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可見,呂后跟隨劉邦奪天下時就涉足政治,誅殺韓信更是出手狠辣。劉邦駕崩後,孝惠帝和兩少帝時期,呂后完全主掌了朝政。不過比起宣太后的主政時間,呂后少得多。而且呂后死後的結局也不太好:新朝末年,高祖長陵被赤眉軍掘開,同陵異穴的呂雉屍體遭到侮辱。

呂后開了頭,其他漢家太后也一再上演臨朝舊事。朱子彥在《略論皇后制度》中列出了名單:(呂后之後有)文帝竇後、元帝王后、哀帝祖母傅太后把持政權;(東漢)先後有章帝竇後、和帝鄧後、安帝閻後、順帝樑後、桓帝竇後、靈帝何後臨朝稱制。其中,觀衆如果看過黃曉明主演的《大漢天子》,對文帝竇後(陳莎莉飾演)一定不陌生。竇後名竇漪房,是漢文帝的妻子,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祖母。正如《大漢天子》所刻畫的那樣,竇後很喜歡景帝的弟弟樑王,多次想讓樑王繼承皇位,沒有成功。漢武帝繼位後,爲了更加自由地施展手腳,與竇後展開了明爭暗鬥。

《大漢天子》側重前臺政治,而由林心如飾演竇後的《美人心計》則是後宮戲。從一介民女,到母儀天下的漢朝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她被稱爲歷史上最早的灰姑娘。說來也巧,竇後早年入宮,服侍的就是呂后。冥冥之中,或許也是天意。到了西晉,惠帝皇后賈南風更是出了名的專權,她誅殺了太后楊氏的外戚集團,組建了自己的外戚集團,控制朝政10年左右,最後因爲毒害太子激起反抗,最終也被毒殺。而賈后在歷史上出名,更因爲其荒淫無度。

武則天開始,聽政需要垂簾

讀者可能已經發現,從宣太后到賈后,本文都是稱“後宮臨朝”,而不叫現在流行的“垂簾聽政”,這是因爲:秦漢時期後宮臨朝並沒有“垂簾”的記載,史書中第一次出現“垂簾”是在唐高宗時期,“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后。自誅上官儀後,上每視朝,天后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爲‘二聖’”。這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還在幕後的時期,所以還要“垂簾”。

武則天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說了。到了宋代,真宗趙恆臨終前,因爲嗣君年幼,指定章獻明肅劉皇后裁決朝廷軍國大事,是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長達11年,而且是和平歸政於仁宗,可謂善始善終。而民間野史中的“狸貓換太子”,說的正是這位劉皇后,或許大家更熟悉。

從宣太后到隆裕太后:歷史上的“垂簾聽政” 第2張
 

網絡配圖

整個兩宋時期,朱子彥指出:“綜現史實,在宋代攝政的九位皇后中,除了章獻太后聽政時間達十一年,宣仁太后達九年外,其餘七位皇后垂簾時間,最長者不過一年而己,最少者僅一天。如光宗末年,吳太后垂簾僅一日。”宋遼之爭中,遼朝有位太后不得不提,那就是蕭太后——蕭綽,也叫蕭燕燕,是宰相蕭思溫的女兒。因蕭思溫擁戴遼景宗有功,景宗選了蕭綽入宮,封爲皇后,而景宗體弱多病,蕭綽常常協助處理朝政。最後,景宗遺詔“軍國大事聽皇后命”,因此遼聖宗繼位後,蕭氏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臨朝攝政,長達20多年。大家熟知的“澶淵之盟”就是蕭太后主政時簽訂的。而此間上演的楊家將故事,或許觀衆更爲熟悉。至於小說與真實歷史之間的虛虛實實,那就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了。

兩極分化的元、明

而元代呢,胡務在《蒙元皇后與元朝政治》中對比道:“皇帝共有1 3人,而嚴重干政的皇后多達11人。其中,攝國稱制者有之、垂簾聽政者有之,甚至有支使皇帝、威震數朝者;並且皇后對朝政的影響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在胡務看來,這主要是因爲元代沒有完善的帝位繼承製度,所以在前朝皇帝駕崩到新皇帝選出之前,皇后可以掌控朝政。如脫列哥那皇后在太宗崩後,攝政了四年。

爲什麼元代後宮臨朝如此頻繁呢?胡務的解釋是:“它反映了蒙古社會的發展形態。因爲11—13世紀的蒙古雖然處於父權家長制氏族的發展階段,但還保留了許多母權制的殘餘。”明代就完全不一樣,太祖朱元璋嚴禁後宮干政,立下了規矩,有明一代,並無後宮臨朝的事。

末代太后

隨着各類清宮劇的熱播,大家對清史人物並不陌生。關於後宮垂簾聽政呢,必須先說說孝莊文皇后。看過《康熙王朝》的讀者,一定對斯琴高娃飾演的孝莊太皇太后讚賞有加。拋開孝莊祕史之類的傳說,她連續輔佐了順治、康熙,對清朝前期的政局貢獻極大,然而孝莊並沒有公開地垂簾聽政。

從宣太后到隆裕太后:歷史上的“垂簾聽政” 第3張

網絡配圖

  到了慈禧太后,咸豐皇帝駕崩後,她發動“辛酉政變”,第一次垂簾聽政,不過名義上是與慈安太后一起聽政的。同治親政後,慈禧移居頤和園,捲簾歸政。同治病逝後,光緒年幼,兩宮太后又一次垂簾聽政,自然也是慈禧掌握大權。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的權力更加鞏固,她已經不再垂簾了。《清稗類鈔·帝德類》中的“德宗抑鬱”一條說:最初兩後之垂簾也,德宗中坐,後蔽以紗幕,孝貞、孝欽則左右對坐,孝貞崩,孝欽獨坐於後,至光緒戊戌訓政,則孝欽與德宗並坐,若二君焉。

慈禧太后

當然,一般人可能以爲慈禧是斷送大清朝的末代太后,其實呢,還有一位不得不說的隆裕太后。1908年,光緒、慈禧相繼去世,末代皇帝溥儀繼位,隆裕太后垂簾聽政,與攝政王載灃共同處理朝政。三年之後,辛亥革命爆發,袁世凱逼宮,隆裕太后主持了清帝退位一事。隆裕太后生前可能怎麼也想不到,令她傷心無比的《清帝遜位詔書》,現在成了學界研究的“香餑餑”。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