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爲什麼在世人的印象中,洪承疇是一個骯髒、難看的形象?

爲什麼在世人的印象中,洪承疇是一個骯髒、難看的形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到洪承疇,大家腦海中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這樣兩個字——“漢奸”!

沒錯,在世人的印象中,洪承疇大概就是這樣一個骯髒、難看的形象。

爲什麼在世人的印象中,洪承疇是一個骯髒、難看的形象?

其實,洪承疇和吳三桂一樣,在大家所熟知的歷史形象之外,他們還有世人鮮爲人知的另一面。

早期的他們——也就是在他們投降清軍之前,都曾有過一段捨生忘死、爲大明王朝英勇殺敵的光輝歷史。

只不過,這段歷史早已經被他們的歷史污點所掩蓋,很少爲世人所知。

吳三桂曾經拒絕過已經投降了清軍的親舅舅——祖大壽的拉攏;

洪承疇曾竟率領數萬大軍,多次擊敗過戰鬥力強悍的李自成大軍。

看到這裏,估計有些人就已經坐不住了——各位憤青們莫急,先不要着急擼袖子,劉老師這就爲大家講述洪承疇的前半生,大家聽完之後,再選擇動不動手。

洪承疇,字亨九,福建南安人,明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是一個高學歷的知識分子。

經過十幾年的歷練,到崇禎初年的時候,他已經身居陝西布政使參政(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的高位,分管陝西的糧儲、屯田、軍務、驛傳、水利、等事務。

這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洪承疇還是一個分管軍務的官員。

這一點,和他今後的命運,有着莫大的關係——可以說,直接改變了他今後的人生。

此時,明王朝內部正面臨着兩個比較大的隱患——西北有高迎祥爲首的農民起義軍、東北地區有以皇太極爲首的八旗軍的襲擾,剛剛即位不久的崇禎皇帝,身上的壓力很大。

經過審時度勢,崇禎皇帝認爲來自西北地區的農民起義軍,對明王朝的壓力更大一些。

所以,崇禎皇帝決定優先解決掉西北地區的農民起義軍。

於是,平日裏就以擅長帶兵、治兵的洪承疇,很快就進入到了崇禎皇帝的眼中。

不久之後,崇禎皇帝便晉升洪承疇爲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讓他統領當地的明朝軍隊,前去剿滅農民起義軍(崇禎初,流賊大起,明莊烈帝以承疇能軍,遷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

果然,洪承疇沒有讓崇禎皇帝失望。

上任之後,接連打了幾個大勝仗,逐漸扭轉了明軍頹敗的趨勢(屢擊斬賊渠)。

因此,洪承疇也得到了崇禎皇帝的一再獎勵——先加封他爲太子太保,然後又進封他爲兵部尚書。

在看到洪承疇的鋒芒之後,崇禎皇帝對他更是信任有加,給與了他更高的軍事指揮權——讓他統領陝西、山西、河南、四川和湖南五省的軍務(督河南、山、陝、川、湖軍務)。

因爲,這幾個省都先後出現了農民起義軍。

面對分散在各地、且日漸強大的農民起義軍,洪承疇決定予以各個擊破,進而再對其主力發動致命的一擊。

很快,洪承疇就選中了一個讓自己非常滿意的對手——李自成。

此時,李自成已經成爲了起義軍中的一個傑出將領,率領着自己的一支隊伍,不斷在各地擊敗明朝官軍。

洪承疇認爲自己兵多將廣,而且自己一向治兵嚴格,絕對可以擊敗李自成這幫烏合之衆。

然而,和李自成第一次交鋒之後,洪承疇就吃了大虧——敗在了李自成的手下(承疇與戰,敗績)。

成功逃回之後,洪承疇認真總結了經驗教訓——認爲自己在開戰之前的輕敵,是造成作戰失敗的主要原因。

爲了讓洪承疇專心對付李自成,崇禎皇帝撤掉了洪承疇身上所肩負的其他幾省的軍務,讓他專心經營好關中的軍務。

俗話說得好——吃一塹長一智,洪承疇自此變得謹慎、穩重了起來。

很快,洪承疇和李自成的第二次交鋒便到來了。

這一次,洪承疇經過精心準備之後,在臨潼和李自成打了一場大仗。

此戰,洪承疇不僅一洗前恥,而且還把前來支援李自成的高迎祥,也給俘虜了。

然而,戰鬥雖然取得了勝利,但遺憾也還是有的——那就是讓李自成等少數人馬逃竄了(復與自成戰臨潼,大破之,迎祥就俘)。

高迎祥被俘之後,很快就成了明軍的刀下鬼。

身爲起義軍將領的李自成知道,羣龍無首的起義軍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於是,在其他將領的擁戴下,李自成成了起義軍的新一任首領。

與此同時,李自成還繼承了高迎祥“闖王”的稱號——畢竟,這個稱號很猛,李自成本人也很是喜歡。

李自成成爲“闖王”之後,不想徒有虛名,便打算尋找一個好地方,自己也好好闖一闖。

爲什麼在世人的印象中,洪承疇是一個骯髒、難看的形象? 第2張

不久之後,他便選中了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四川——四周羣山環繞、中間沃野千里,此地易守難攻,經營好的話,絕對是一個天然的封閉王國。

然而,李自成的這個小算盤,打得卻並不如意。

因爲,他選擇了分兵入川——很多軍事將領都知道,分兵前進,是行軍打仗的大忌。

於是,洪承疇找準時機,連續對李自成的軍隊發動了數次攻擊,都取得了勝利(承疇與屢戰輒勝)。

無奈之下,入川無望的李自成,只好帶領自己的剩餘部隊,退回潼關一帶防守。

然而,此時洪承疇早已經在潼關的外圍設好了伏兵,只等李自成進入自己的口袋。

最終,李自成沒有識破洪承疇的計策,被守株待兔的伏兵打了個措手不及(自成還走潼關,承疇使總兵曹變蛟設伏邀擊,自成大敗)。

本打算在此和李自成來個了結的洪承疇,還是沒有如願——李自成帶領貼身的十八個護衛親兵,成功突圍了出去,逃到了商洛(以十八騎走商洛)。

此時,不僅李自成元氣大傷,就連其他農民起義軍,也已經被明軍圍剿的差不多了(關中賊略盡)。

然而,洪承疇卻在此時犯下一個大錯——他沒有集中精力追剿李自成的殘餘勢力,而是調準槍口,圍剿起了其他勢力稍大的農民起義軍。

於是,這就爲李自成再次壯大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就在此時,明朝的另一個心腹大患——已經在關外建立政權的皇太極,繞過了山海關的防線,從山海關的西邊南下衝進了大明王朝的腹地。

爲什麼在世人的印象中,洪承疇是一個骯髒、難看的形象? 第3張

而且,清軍的騎兵一路殺到了明王朝的都城——北京的郊外(師薄明都)。

萬分危急之下,崇禎皇帝連忙調洪承疇回京設防,拱衛京城防衛(莊烈帝徵承疇入衛)。

次年春天,崇禎皇帝認爲西北地區的農民起義軍已經消停了許多,便把洪承疇調到了明王朝的東北地區,讓他出任東北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薊遼總督,全權負責當地的軍政事務(明年春,移承疇總督薊、遼軍務)。

就這樣,洪承疇便來到了山海關地區,開始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端歷史。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