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解密:中國“第一個租界”是怎樣形成的

解密:中國“第一個租界”是怎樣形成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1845年英國在上海建立第一個租界,到l904年列強在華已建立了43處租界。可分爲單一國家管理和多國共同管理兩種。列強在租界內設立司法、審判、警察、監獄、市政管理機關和稅收機關等殖民統治機構,使租界變成“國中之國”,成爲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侵略的據點。1919年起中國陸續收回租界。l949年新中國成立,租界制度徹底取消。

解密:中國“第一個租界”是怎樣形成的

網絡配圖

英租界的出現,竟然是一名英國領事和一名中國地方官交易的結果。

在長達百年的時間裏,租界作爲列強侵略中國的跳板,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誰知它的出現,竟然是一名英國領事和一名中國地方官交易的結果。

英領事“擠”進上海城

《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被開闢爲通商口岸。條約簽訂之初,散居在上海的英國商人和傳教士只有25人。但參加條約簽訂的英國侵略軍頭子璞鼎查卻認定中英貿易會迅速增長,來華英國人將大幅增加。於是,他決定預選英國人在上海的居留區。

1842年12月,璞鼎查推薦巴富爾上尉爲首任英國駐上海領事,並把尋找定居地的任務交給了他。

1843年11月,巴富爾從南京趕往上海,拜會上海的地方官——道臺宮慕久。在和宮慕久商定了上海的開埠時間後,巴富爾不露聲色地說道:“能否請大人幫忙在城內物色一塊地供建領事館之用。”他琢磨着在上海縣城內覓一上好地皮,建造氣派的英國領事館。

宮慕久想,如果華洋雜居,難免會鬧出亂子,到時朝廷怪罪自己可擔待不起。他強壓心中的不悅說道:“上海縣城素有‘小蘇州’之稱,人口衆多,城內已擁擠不堪。如果領事不嫌,我倒願意代勞在城外替領事尋覓。”

解密:中國“第一個租界”是怎樣形成的 第2張

網絡配圖

宮慕久的拒絕讓巴富爾很是懊惱,但他哪肯罷休。他一邊派人在城內四處尋找出租房,一邊對宮慕久施壓。正當雙方談判陷入僵局時,一名中國商人主動找到巴富爾,願意出租其房屋給巴富爾作領事館用。巴富爾馬上就租下了這座有52間房的老宅。

談判持續兩年

巴富爾在上海安身後不久,就發佈通告宣佈上海於1843年11月17日正式開埠。不久,11家洋行涌入上海灘,英國傳教士、領事館人員、各地趕來的冒險家、商人等也紛至沓來。

然而,一些洋人仗着清廷軟弱,到處滋事,華洋之間摩擦不斷。

一次,一位姚姓基督徒因爲非作歹被捕,巴富爾竟威脅出動軍艦迫使清政府放人,事情最後以宮慕久放人並道歉收場。

事後,巴富爾不失時機地來拜會宮慕久。“道臺大人,我們之間的很多不愉快都是因爲我們沒有一塊自己的居留地。我看中了縣城外黃浦江邊的那塊荒灘,不知大人能不能賣給我們作居住用?”

其實,爲避免糾紛,宮慕久也有華洋分居的想法。聽罷巴富爾的建議,他擺了擺手說道,“按照大清律例,土地只能租給你們。”

經過兩年的談判,雙方就租地範圍、手續、外僑應遵守事項等達成諒解。

解密:中國“第一個租界”是怎樣形成的 第3張

網絡配圖

1845年11月29日,宮慕久公佈了《上海土地章程》第23款,劃定了面積爲830畝的租界,規定每畝年租金1500文。章程的出臺標誌着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租界——英租界的出現。

租界成爲“國中之國”

據記載,在租界出現兩年後,外僑人數僅有134人。隨着來滬的各國僑民不斷增多,英國領事開始醞釀擴大租界面積,並謀求更多權力。

1848年11月,中英雙方訂約將英租界面積向四周擴爲2820畝。

太平天國起義期間,很多洋行生意清淡,他們利用閒散的資金在租界內造了800多幢簡易住宅,供中國難民居住,做起了房地產生意。

隨着人口和資金的流入,英租界出現了繁榮景象。同時,英租界當局趁局勢動盪之機,逐漸奪取了對租界內華人的司法管轄權。

此後,英租界當局多次單方面修改《上海土地章程》,權力不斷擴大,租界逐漸發展成爲中國政府無權制約的“國中之國”。

在租界內,華人備受洋人凌辱,洋巡捕甚至拿中國人當活靶子,練習射擊。娼妓、賭博、販賣毒品等也成了受租界當局保護的公開行當,租界成了罪惡的代名詞。

繼英租界後,法、美等國也先後在中國設立租界。直到1943年,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才通過談判收回了租界,結束了這段長達百年的屈辱歷史。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