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臘月二十四掃塵習俗起源:竈王爺大戰三尸神

臘月二十四掃塵習俗起源:竈王爺大戰三尸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除舊迎新,首先要乾乾淨淨,把“窮運”、“晦氣”掃出門

臘月二十四掃塵習俗起源:竈王爺大戰三尸神

臘月二十四這天,各家不光要打掃屋子、洗衣服,還要洗澡、洗頭

至於爲什麼要掃塵,民間有個傳說:這是竈火爺爲搭救凡人想出的辦法

統籌:河南商報記者李肖肖執行:河南商報記者李肖肖宗雷見習記者陳曉麗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33歲的鄭州市民劉女士還記得,小時候在農村,這一天全家齊上陣掃房子,屋裏屋外一塵不染,奶奶做活兒最細緻,燈泡、畫軸都要擦乾淨,往往要忙到晚上。而洗澡、洗頭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不偎着火,頭髮洗完都能結成冰凌子”。

掃塵記憶

天再冷也要洗個頭

鄭州大學教授、人文學者、民俗專家高天星說,在堯舜時代就開始有春節掃塵的風俗。

按民間的說法: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劉女士說,那一天,男人負責力氣活,徹底清掃屋內上下,還要把平常不用的碟子、盆、酒盅、酒壺洗乾淨以備過年用。

拆洗被子、衣服,這活就是女人的了。舊時一般人家結婚時的棉衣棉褲要穿很久,有的甚至要穿到老,只是外面的罩褂罩褲三五年重置一下。到年關都要脫下來洗,又沒有替換的,碰到雨雪天就熱鬧了。

此外,人們還要洗澡,稱爲“洗福祿”,洗去一年的晦氣,迎接來年的新春。

因爲天太冷,老家冬天洗澡就成了一件大事。但過年將近,想着要穿新衣服,這澡是一定要洗的。先燒一大鍋水,房間裏放上一盆炭火,家裏人還得輪流洗澡,有時候實在太冷,至少也要洗個頭發,“不偎着火,頭髮洗完都能結成冰凌子。”

掃塵來歷

初見於堯舜,盛於唐

高天星說,古代人相信萬物有靈論,以爲家中的刀、井、竈各種物件都有神明主司。人們也是基於這種信念,認爲必須選一個百無禁忌的日子清掃屋子。

據《陝西日報》報道,“帚”字已見於甲骨文。陝西出土的商周青銅器上,就有“子持帚作灑掃形”的銘文。可見,人們在幾千年以前就用掃帚掃除了。《禮記》中,有“凡內外,雞初鳴……灑掃室堂及庭”的記事。這說明,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污穢、塵沫與傳播疾病有關。

據傳說,早在堯舜時代,我國人民就有了“掃年”的習俗,它起源於驅除病疫的宗教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爲年終的衛生大掃除了。到唐代,“掃年”之風盛行。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十二月盡……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以祈新歲之安。”

掃塵工具

雞毛撣子是“主力”?

一把帶葉的竹子掃帚,綁上一根長長的竹竿,便成了掃塵利器。

草帽和口罩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爲中原百姓,雞毛撣子一般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除了吸塵性好、輕柔外,爲啥受歡迎,還有個說法。

雞毛撣子多由公雞尾部、背部的羽毛製作,公雞在民間常作鎮宅避邪之物。另外,“雞”與“吉”諧音,也意味着吉祥如意。

如果你還能記起兒時過年的甜蜜,來吧,在新浪微博@河南商報,也可以撥打河南商報熱線電話0371-86088666,我們一起重溫年的味道。

徵集

掃塵傳說

竈王爺大戰三尸神

據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夏挽羣講,關於“掃塵”,還有一個傳說。

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爲了掌握人間情況,就派三尸神常住人間。三尸神是個阿諛奉承、搬弄是非的傢伙。

一次,三尸神更危言聳聽,密報人間咒罵玉皇大帝。玉帝大怒,降旨查明人間犯亂之事,並將犯亂人的姓名、罪行書於牆壁之上,並讓蜘蛛結網遮掩以做記號。又命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下界,凡遇有帶記號之家,滿門抄斬,一個不留。三尸神好不高興,乘機下凡,惡狠狠地在每戶人家牆壁上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官來斬盡殺絕。

此事竈王府君知道了,大驚失色,爲了搭救凡人,各家竈王爺聚集商量,想出了一個辦法:即在臘月二十三日“送竈”之日起,到除夕“接竈”前,每家每戶必須清掃塵土,撣去蛛網,擦淨門窗。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來察看時,家家窗明几淨,煥然一新,燈火輝煌,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王靈官找不到所謂“劣跡”的記號,立刻返回天上,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帝大驚,立刻降旨拘押三尸神,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爲了感激竈王爺爲人們避難消災、賜福吉祥,人們還有“送竈”習俗。

互動

摟着壓歲錢睡覺

昨日,看到商報推出的《年味兒》系列報道,63歲的牛先生打來電話:“謝謝你們給我個說記憶的地方。”

他老家在鞏義一個山溝裏。他說,小時候,一年到頭就盼着過年,就想着放炮和壓歲錢,五分錢一毛錢睡覺都摟着。因爲年一過,錢就被大人收回去了。

同樣,報道也引發了衆多網友的回憶,紛紛@河南商報留言:

@嘿小段兒:煙霧繚繞的廚房,奶奶點着散發怪味的香;遠處傳來的聲響,小孩燃放的炮仗;記憶中的竈糖,扯出條條銀絲光亮;鐵鍋中盛出的餃子,水霧瀰漫了整個廚房;我伏在母親懷裏,柔柔地叫上一聲“娘”。如今我在陌生的城市,回憶着幼年時的芬芳;時光似一道牆,困我於浮躁和彷徨;何時才能重逢,天藍地曠的故鄉?

@王王之屋:除夕和小夥伴一起穿着新年穿的衣服在外嬉鬧,大年初一全家人還有堂哥堂姐一起去照相館照全家福,下午去我們那邊一個廟裏,大人忙着燒香,我們忙着買零食吃。初一過後就開始挨家挨戶走親戚,走完親戚後都是和小夥伴們一起跑這個那個地方去玩耍,好有過年的氣氛。現在是長大了,還是年味散了?

@勒馬聽鬆:記憶中的年味就是漫天炮仗帶來的火藥味兒。

@青青畛河岸:印象最深刻的是翻山越嶺地走親戚,走在泥濘的小路上……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