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陶侃是怎樣的一個人 歷史如何評價東晉名將陶侃

陶侃是怎樣的一個人 歷史如何評價東晉名將陶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爲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都昌 )人,後徙居廬江尋陽(今江西九江西)。東晉時期名將

陶侃出身貧寒,初任縣吏,後逐漸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興元年(313年),任荊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獲贈大司馬,諡號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孫爲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

他平定陳敏、杜弢、張昌起義,又作爲聯軍主帥平定了蘇峻之亂,爲穩定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功;他治下的荊州,史稱“路不拾遺”。他精勤於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爲人所稱道。在後將軍郭默擅自殺害趙胤後,即率兵征討,不費一兵一卒就擒獲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敵國。

唐德宗時將陶侃等歷史上六十四位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爲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陶侃是怎樣的一個人 歷史如何評價東晉名將陶侃

 歷史如何評價陶侃

師圭:君左手中指有豎理,當爲公。若徹於上,貴不可言。

萬嗣:君終當有大名。

楊晫 :① 《易》稱‘貞固足以幹事’,陶士行是也。② 此人非凡器也。

黃慶:此子終當遠到。

陳訓:二君(陶侃、周訪)皆位至方岳,功名略同,但陶得上壽,周當下壽,優劣更由年耳。

張華:後來匡主寧民,君其人也。

劉弘:① 吾昔爲羊公(羊祜)參軍,謂吾其後當居身處。今相觀察,必繼老夫矣。 ② 長史陶侃、參軍蒯恆、牙門皮初,戮力致討,蕩滅姦凶,侃恆各以始終軍事,初爲都戰帥,忠勇冠軍,漢沔清肅,實初等之勳也。 ③ 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

王敦:若無陶侯,便失荊州矣。

慕容廆:君侯植根江陽,發曜荊、衡,杖葉公之權,有包胥(申包胥)之志,而令白公、伍員殆得極其暴,竊爲丘明恥之...今海內之望,足爲楚漢輕重者,惟在君侯。

梅陶:公機神明鑑似魏武(曹操),忠順勤勞似孔明(諸葛亮),陸抗諸人不能及也。

司馬衍:經德蘊哲,謀猷弘遠。作籓於外,八州肅清;勤王於內,皇家以寧。乃者桓文之勳,伯舅是憑。方賴大猷,俾屏予一人。

袁宏:精金百汰,在割能斷,功以濟時,職思靜亂,長沙之勳,爲史所贊。

謝安:陶公雖用法,而恆得法外意。

孫盛:侃勤而整,自強不息。

《陶氏敘》:侃少有遠概綱維宇宙之志。

劉義慶:① 陶公性檢厲,勤於事。② 陶公少有大志。③ 陶性儉吝。

竇臮:雍容士衡,季孟公旅。肌骨閒媚,精神慢舉。如辭山登朝,混跡雜處。

房玄齡:① 士行望非世族,俗異諸華,拔萃陬落之間,比肩髦俊之列,超居外相,宏總上流。布澤懷邊,則嚴城靜柝;釋位匡主,則淪鼎再寧。元規(庾亮)以戚里之崇,挹其膺而下拜;茂弘(王導)以保衡之貴,服其言而動色。望隆分陝,理則宜然。至於時屬雲屯,富逾天府,潛有包藏之志,顧思折翼之祥,悖矣!夫子曰‘人無求備’,斯言之信,於是有徵。② 長沙勤王,擁旆戎場。任隆三事,功宣一匡。繄賴之重,匪伊舟航。

鄭俠:陶侃惜分陰,仲尼猶不及。

張預:孫子曰:‘因利而制權。’侃因山夷劫掠而詐作商船。又曰:‘守其所不攻。’侃以賊保冷口而先備武昌。又曰:‘無約而請和者,謀也。’侃知賊僞降而爲之備。又曰:‘屈人之兵而非戰。’侃威名已著,諭之以書而賊遁。又曰:‘攻其所必救。’侃攻石頭而解大業之圍。又曰:‘地有所不爭。’侃不守邾城是也。

陶侃是怎樣的一個人 歷史如何評價東晉名將陶侃 第2張

司馬光:晉室既衰,中原雲擾,劉石慕容之輩,瀰漫河洛,蟠據岱華,宮闕蕪沒,陵廟隳焚。元帝(司馬睿)以宗室疎屬,遁居江表,天下士民有思晉者,皆裹糧而歸之,國於荊揚之間,子孫相承不絕如線。獨明帝(司馬紹)英武,克清大憝,不幸享國不永,自餘孱弱孤危,外陵內叛,寄命於虎狼之口,幾遇吞食者數矣,然卒能保其位號宗廟血食百有餘年,何者?王導、卞壼、溫嶠、陶侃、謝安、謝幼度(謝玄)爲之臣也,羣賢既沒,使道子(司馬道子)、元顯(司馬元顯)之徒輔之,敗亡不亦宜乎?

呂祖謙:晉之始也,敵國雲擾,強臣專制,上下惴恐,如處積薪之上而火將燃者,故君無驕泰之失,而臣下自以危亡爲憂,是以內雖王敦、蘇峻反叛相尋,桓溫擅權廢立,外則石氏之兵三至江上,苻堅 淝水之役,江東幾至不保。然當時人主恐懼於上,而王導、溫嶠、陶侃、謝安、謝玄之徒足以盡其力,故至危而復安,將亡而復存也。

蘇軾:陶威公忠義之節,橫秋霜而貫白日,《晉史》書折翼事,豈有是乎?

洪邁:方伯之任,莫重於荊、徐,荊州爲國西門,刺史常都督七八州事,力雄強,分天下半。自渡江訖於太元,八十餘年,荷閫寄者,王敦、陶侃、庾氏之亮、翼、桓氏之溫、豁、衝、石民八人而已,非終於其軍不輒易,將士服習於下,敵人畏敬於外,非忽去忽來,兵不適將,將不適兵之比也。

陳普:蘇峻鯨奔正可憂,翻令王室備荊州。五陵松柏無遺種,謾爲桓溫拾竹頭。

朱熹:晉侍中、太尉、長沙陶桓公興建義旗,康復帝室,勤勞忠順,以沒其身。

郝經:元帝渡江,有王導之懿,陶侃、溫嶠、謝安之賢,亦嘗經略中原,取河南,入關中,出彭城,勝淝水,而山桑代陂,枋頭折敗,相繼終不能救江沱日車之側。

徐鈞:蕩除國難功勳盛,王室因之得載安。最是南陵千里外,拾遺屏跡化尤難。

袁褧:因嘆昔人論司馬氏之祚亡於清談,斯言也無乃過甚矣乎...陶荊州(陶侃)之勤敏,謝東山(謝安)之恬鎮...或詞冷而趣遠,或事瑣而意奧,風旨各殊,人有興託。

陳文龍:陶公被誣,以晉之刑政,不行於庾元規也。元規以筆札啗王隱,折翼化鶴之事,隱與杜延業共爲之也。

王世貞:自陶士行歿,而梅陶與人書,謂“陶公機神明鑑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而纂史者略節其善而稱之,遂以爲江左之巨擘。吾以爲士行知爲名鎮將而巳,殆不知有晉也,當處仲之作逆也,士行雖失職居廣州,然所部不乏軍食,且負嶺海之固,坐視其先後之兵起,而進不聞一言以相阻,退不聞與譙王(司馬承)甘卓之盟以掎其後,假令處仲遂得志,始興當爲司馬孚,而士行不亦爲孔光王舜乎。蘇峻之難,京師巳失守矣,當號哭而勤王,以死誓討賊可也,而乃以不預顧命爲恨,其拒溫平南曰:‘吾疆場外將,不敢越局。’士行何官何寄也,而稱越局。茲何時也,而尚恨顧命之不預哉,兵既發而復追之還,食有餘而不肯貸太真(溫嶠),至動義旗回指之說,然後勉強以趣事,僥倖而成功耳。假令太真欵、郗氏伏,峻亦遂得志而勸進之箋,亦可自荊州發乎,亦遂可爲峻之孔光王舜乎,或若劉石之分王乎,吾不知其所自處也。史稱其有異志,以夢折翼祥而止,又稱其瓌珤珍異,富於天府,寧盡誣哉。凡士行之所爲治,治於其所自有之地而巳。其有功於晉者,僅居一焉,而又不純。唐之李臨淮(李光弼)亦類之,臨淮之功,大於士行,而不能終。其勸王忠嗣之行賂,與激史思明之叛,蓋可以窺其所以不終矣。吾嘗謂是二公者,稱名將可也,稱賢臣不可也。

黃道周:陶侃忠能,著之久矣。命之御賊,肯庇鄉里。信任擊之,所向披靡。天下饑荒,劫賊羣起。詐作商船,誘擒究擬。究系將兵,追斬方已。王貢從弢,被擊遁徙。侃遙謂之,君本佳子。順弢匪人,吾爲君恥。貢感來降,弢因敗死。既遷廣州,徑行不止。曾機皆誅,下溫一紙。在廣恐安,運甓以砥。木屑竹頭,皆所綜理。石頭可攻,白石可倚。名將妙言,從而且喜。郭默即誅,餘奸自餒。不守邾城,大有深指。方識陶公,過人遠爾。

王夫之:① 以傅鹹、卞壼、陶侃之公忠端亮,折之而不勝。 ② 當其時,紀瞻、卞壺、陶侃、郗鑑之儔,林立於江左。[60] ③ 江東立國,以荊、湘爲根本,西晉之亂,劉弘、陶侃勤敏慎密,生聚之者數十年,民安、食足、兵精,芻糧、舟車、器仗,旦求之而夕給,而南宋無此也。

趙翼:(《晉書》)至陶侃生平,惟蘇峻、祖約之反,侃以不與顧命、不肯勤王,經溫嶠等再三邀說,始率兵東下,此是其見小不達大義之處。其他則盡心於國,老而彌篤。朝廷加以殊禮,侃固辭。又因病上表去位曰‘臣少長孤寒,始願有限。’云云。未沒前一年,已遜位歸國,佐吏苦留之,不果。及疾篤將歸,以後事付右司馬王愆期,出府門就船,顧謂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諸君輩。’是可見其其超然於權勢矣。本傳亦云‘侃季年常懷止足之分,不與朝權。’而傳末乃雲‘侃嘗夢生八翼上天門,至第九重摺翼而墮。後督八州,據上流,握強兵,有覬覦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傳論亦謂其‘潛有包藏之志,顧思折翼之祥。’悖矣!是直謂其素有不臣之心,因一夢而不敢也!於導(王導)則略其疵累而比之管、葛(管仲、諸葛亮),於侃則因一夢而懸坐以無將之罪,豈非褒貶失當乎!

陶侃是怎樣的一個人 歷史如何評價東晉名將陶侃 第3張

李慈銘:若羊祜之厚重,杜預之練習,劉毅之勁直,王濬之武銳,劉弘之識量,江統之志操,周處之忠挺,周訪之勇果,卞壼之風檢,陶侃之幹局,溫嶠之智節,祖逖之伉慨,郭璞之博奧,賀循之儒素,劉超之貞烈,蔡謨之檢正,謝安之器度,王坦之之風格,孔愉之清正,王羲之之高簡,皆庸中佼佼,足稱晉世第一流者,蓋二十人盡之矣。

蔡東藩:① 戡定荊湘非易事,論功應獨讓陶侯。 ② 陶侃周訪甘卓等,合兵進討,義在則然,但侃尤爲忠勇。 ③ 夫當時義勇卓著,如祖逖周訪陶侃諸人,皆可分任。 ④ 陶侃爲晉室重臣,擁兵上游,理應爲國圖存,與同休慼,乃以一時之私忿,置國家於不顧,寧非大誤?溫嶠一再貽書,推爲盟主,而侃猶不從,甚至龔登已遣,尚欲召還,何私憾之深,一至於此耶?及聞陶瞻戰死,舐犢生哀,乃登舟東指,與嶠相會,然猶譏嘲庾亮,情見乎詞。亮固有誤國之罪,而侃亦不得爲保國,若非溫嶠之推誠相與,則侃必不肯赴難,其去亮果幾何也。厥後屯兵江上,曠日持久,雖峻兵尚盛,未易攖鋒,然其徘徊瞻顧之狀,猶可想見。桓彝之死,安知非侃之斂兵不動,有以致之?以視溫嶠之志在勤王,毛寶之志在戮力,蓋不能無慚德矣。虞母孫氏尚知大義,奈何以堂堂之鬚眉,反出巾幗下?吾不禁爲陶士行嘆息雲。 ⑤ 若東晉將才,足以畏趙者,惟祖逖陶侃二人,而侃之功爲尤大,史稱其都督八州,據上流,握強兵,潛有窺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而止,是說未足盡信。侃生平並無逆跡,第當蘇峻之亂,不遽入援,必待溫嶠之敦促而始發,時人乃疑其有貳耳。然袁氏了凡,猶謂其誣,是則侃固東晉之名臣歟。

餘嘉錫:陶公愛惜物力,竹頭木屑,皆得所用。既是性之所長,亦以此取人...此之儉吝,正其平生經濟所在。與王戎輩守財自封者,固自不同。

毛澤東:古之人有行之者,陶侃、克林威爾、華盛頓是也。陶侃運甓習勞,克將軍驅獵山林,華盛頓後園斫木。蓋人之神也有止,所以瘁其神也無止,以有止御無止則殆。聖人知之,假是以復其神,使不瘁也。

白壽彝:陶侃是一代名將,在東晉的建立過程中,在穩定東晉初年動盪不安的政局上,他頗有建樹。他出身貧寒,又是江南的少數民族,在西晉風雲變幻中,竟衝破門閥政治爲寒門入仕設置的重重障礙,當上東晉炙手可熱的荊州刺史,而頗有治績。他是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晉書》、《世說新語》等史書中,記載着不少有關他的遺聞逸事。他還是個有爭議的人物,讚揚的,貶斥的,以及爲他辯誣的人都有。

田餘慶:陶侃有較強實力,立有大功,但以‘望非世族’、‘俗異諸華’,是無從入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