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譙周黑歷史那麼多,他是怎麼被《三國志》洗白的?

譙周黑歷史那麼多,他是怎麼被《三國志》洗白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譙周黑歷史那麼多,他是怎麼被《三國志》洗白的?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成都,蜀漢宮廷,一位老者正在向皇帝劉禪進言:

“陛下,聽說鄧艾已經打過來了,您準備跑路,是嗎?萬不可如此啊!您要是能主動向大魏投降,仍不失封侯之位,豈不美哉?您不管是向南投奔孟獲他們還是向東投奔孫吳,跑得了跑不了不說,就是能跑,也保不齊會被再抓一次啊!”

於是,在這一番搖脣鼓舌之下,劉禪開城投降,蜀漢就此終結。而這位鼓動劉禪投降的老翁,就是著名的譙周。

譙周字允南,西充國縣(今四川閬中)人,出身於典型的東漢經學世家,其家學主要研究的就是《尚書》。譙周的父親死的比較早,所以家庭情況也比較貧寒,但是這並不影響他能吸引州郡官員的青睞,因而屢次獲得徵辟。不過譙周比較有個性,按照《三國志》的說法,是他自己不想幹,只想宅家看書,每每看到入神的時候還會癡癡地笑,活生生一個書癡。

之所以要強調“是《三國志》的說法”,是因爲《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譙周的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譙周還在世,未免會對譙周有所迴護。就比如在譙周做官這件事上,到底是他真的不想做還是人家根本就看不上他,就值得商榷:

諸葛亮執政後,譙周被拜爲勸學從事,上任前要面見諸葛亮,在見面時卻惹得在場包括諸葛亮在內的所有人忍俊不禁。爲什麼會大家會笑,不得而知,但恐怕是這位書呆子先生形象不佳;而在講求儀表端正的兩漢魏晉時期,形象不好的人恐怕是很難能獲得州郡官員的青睞的。

譙周黑歷史那麼多,他是怎麼被《三國志》洗白的?

(而這,還僅僅是《三國志》對譙周記錄的諸多疑點之一;可以說,《三國志-譙周傳》的真實性和立場,都存在很大問題。)

諸葛亮去世後,譙周的官也越做越大,從掌管益州教育事業的勸學從事轉任負責東宮事務的太子僕、太子家令,又升任九卿之一的光祿大夫,職務都比較清貴,也沒留下什麼事蹟,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勸諫。

前期,譙周還曾勸諫劉禪不應該耽於聲色,要把精力放在治國理政上;隨着蔣琬董允費禕等人的故去,陳祗、黃皓等人的上臺,譙周的建言內容也越來越反動,越來越向着北方的曹魏了。

當姜維扛起北伐大旗,數次出兵北伐時,譙周就曾向時任尚書令的陳祗遞交過一篇名爲《仇國論》的文章,以“高賢卿”和“伏愚子”兩人問答的形式,陳述了譙周不贊成北伐的態度。當然,在《仇國論》裏,譙周的態度還是比較溫和的,只是從實際出發,闡述曹魏根基已穩,數次北伐勞民傷財師勞無功而已;當然,如果考慮到此時司馬氏正在搶班奪權,魏國內部政治鬥爭激烈的背景的話,譙周對形勢的判斷是否仍然合理,就也見仁見智了。

譙周黑歷史那麼多,他是怎麼被《三國志》洗白的? 第2張

此後的幾年裏,譙周雖然不怎麼管政事(實際上也沒啥政事可給他管),卻逐漸成爲了成都的輿論領袖;蜀中的年輕士子們,都以能獲得譙周的點撥爲榮,這其中就有陳壽。而到了蜀漢危急存亡的關頭,譙周的一席話,也就頗具分量了。

譙周黑歷史那麼多,他是怎麼被《三國志》洗白的? 第3張

當鄧艾攻克江油、偷渡陰平,兵鋒直指成都,諸葛瞻等人於綿竹殉國時,成都正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由於對魏軍的進展速度估計不足,導致成都的城防調度失當,百姓人心惶惶。劉禪召集廷議,羣臣要麼主張南奔南中,利用山林和曹魏打游擊;要麼建議東投孫吳,在“友邦”和曹魏再做周旋。

譙周黑歷史那麼多,他是怎麼被《三國志》洗白的? 第4張

這個時候,意見領袖譙周發言了。他的主張既不支持向南也不同意向東,更是隻字不提嬰城固守的可能性,而是堅決主張開城投降,甚至還摩拳擦掌,表示願意替劉禪親自前往京師(注意,是“京師”,不是洛陽)請降。

譙周黑歷史那麼多,他是怎麼被《三國志》洗白的? 第5張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這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劉禪“輿櫬自縛”,成都不攻自破。陳壽對此評價爲“劉氏無虞,一邦蒙賴,周之謀也”。

譙周黑歷史那麼多,他是怎麼被《三國志》洗白的? 第6張

問題是,真的如此嗎?劉禪的投降,真的保證了他家族無虞,益州風平浪靜了嗎?

恐怕並不是。且不說在劉禪投降前,北地王劉諶就在昭烈廟舉家殉國;就說成都城門洞開後,《漢晉春秋》就記載“魏以蜀宮人賜諸將之無妻者”,甚至包括劉禪的寵姬李昭儀,這,難道能稱之爲“劉氏無虞”?

譙周黑歷史那麼多,他是怎麼被《三國志》洗白的? 第7張

至於“一邦蒙賴”,更是純純的笑話:陳壽自己都知道鍾會之亂後“蜀中軍衆鈔略,死喪狼籍,數日乃安集”,這難道就是益州百姓從開城投降中得到的好處嗎?更不用說關羽的後代在成都城破後不久就被龐會斬殺殆盡,這樣的功臣貴戚都能慘遭魏軍滅門,那麼魏軍的軍紀也就可想而知了。說鍾會之亂後蜀地才大亂的,恐怕不過是嫁禍給一個死人而已。

譙周黑歷史那麼多,他是怎麼被《三國志》洗白的? 第8張

真正在這場國難中取得好處的,只有包括譙周、陳壽在內的益州本地的士族而已:蜀漢滅亡後,譙周隨從劉禪一起到了洛陽,半路中就被司馬昭封侯,入洛後又拜爲騎都尉、散騎常侍,在洛陽平平穩穩地過完了他的一生;而他的好學生陳壽在西晉也算是官運亨通,甚至還擔任過巴西郡中正,徹底把握了家鄉官員入仕和晉升的大權。

譙周黑歷史那麼多,他是怎麼被《三國志》洗白的? 第9張

而這,也是這些益州士族的真正目的:對他們來說,蜀漢是個外來政權,那些外來戶們會佔據仕途,還要逼着他們這些土著出錢出人;而曹魏的晉則是志不在此,他們來取代蜀漢只會讓這些土著獲利,而不會和他們搶人搶糧,那麼,“賣國”又有何不妥呢?

譙周黑歷史那麼多,他是怎麼被《三國志》洗白的? 第10張

至於陳壽對譙周的溢美之詞,既是對老師的吹捧,也是爲了迎合晉朝統治者;他將譙周比作是董仲舒、揚雄一流的人物,更是讓人頭皮發麻。《三國志》在許多類似問題上的態度立場以及記錄,都使得這本史書的歷史價值和文學性遠不如成書更早的《史記》、《漢書》,若非裴松之採補諸多史料爲其作注,恐怕我們今天對三國曆史的認識就要大受影響了。

順便提一句,譙周死後三十年,蜀中再次大亂,氐人李特兄弟盤踞四川,建國爲成漢;又過了一百年,譙周的後人譙縱在成都稱王,而後迅速敗落,其家族也受牽連。這,也算是對譙周這位老牌意見領袖最好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