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戰國時期楚國一步步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戰國時期楚國一步步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國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前223年滅亡。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作爲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一個諸侯國,楚國雖然最後沒能統一天下,敗給了秦國。但這並不意味着,楚國的奮鬥史,沒有秦國精彩。

相反歷史上真實的楚國,其實是一個有着八百年曆史的超長政權。他的歷史,幾乎比周朝還要長。

楚國的歷史,最早得從商朝的時候說起。話說在商朝的時候,在今天的長江流域,生活着很多原始部族。這些部落崇拜火,以鳳凰作爲圖騰。按照史書記載,這些先民是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顓頊的後人。

因爲當初中原文明的核心,是在黃河流域,所以這些生活在長江流域的部落,在當時的商王朝眼裏,基本上就等同於所謂的‘蠻夷’了。而從文明進程來看,這些南方的部落,確實也在很多方面落後於商王朝。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這些南方的部落,生活方式也都比較原始,基本上還處於部落制的狀態。至於國家之類的政權,則是根本沒有出現。

後來,到了商朝末年的時候,當時南方諸部當中,有一個季連部落,首先投靠了新崛起的周王朝。當時周王朝還是周文王在位,季連部落在族長羋熊的帶領下,全族投靠了周王室,然後替周王室征戰。

而當時的周王室,正處於剛剛崛起的狀態,恰好正需要這樣的支持者。所以,季連部落前來投靠周王室之後,周王室直接給了族長羋熊一個‘子爵’的封號。後來季連部落輔佐周王室,戰勝了商紂王之後,周王室則是把丹陽地區,封給了季連部落,並且讓季連部落建國。

就這樣,在西周開國的時候,楚國作爲一個政權,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相比之下,後來戰國七雄當中的其他幾個國家,此時只有齊國燕國被正式冊封了。至於其他幾個國家,秦國是西周末年開國,韓趙魏三國是春秋末期開國。而同時代建國的齊國,後來在春秋末期的時候,還被自己家的一個大臣給篡位了。所以戰國時期的齊國,和這時候的齊國完全沒關係。

戰國時期楚國一步步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這樣算下來,也就楚國和燕國曆史最長了。而如果考慮到楚國在被正式封地之前,已經有了爵位和部落。這樣的話,楚國的歷史恐怕比燕國還要更長了。

不過,楚國的歷史雖然長,但是在西周初期的時候,楚國其實並不是一個太重要的諸侯國,甚至可以說是無足輕重。

因爲當時的中華文明中心,不在南方,而是在黃河流域。

在中原腹地的那些諸侯國眼裏,楚國雖然此時已經建國,在他們看來,還是和蠻夷沒什麼區別。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原的那些諸侯國,其實是不願意和楚國來往的,說白了就是不愛帶楚國玩。

在當時那個時代,楚國的地位和北方的鮮卑差不多。中原諸侯國舉行會盟的時候,楚國的國君連參加的資格都沒有,只能負責‘守燎’。所以,當時很多中原諸侯國,甚至都不承認楚國的存在,也不願意和楚國來往。

這樣一來,時間長了之後,楚國自然也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既然你們不願意帶我玩,那我就自己在南邊玩唄!反正那邊地方也夠大,在西周時期,南方基本上都處於未開發的狀態,那我們就自己在南方發展好了。

所以,接下來整個西周中期,楚國基本上都是在南方發育。而且這樣一來,楚國和周王室的關係,就很微妙了。爲了發展,楚國開始覬覦南方的銅礦。而這些銅礦,恰恰又是掌握在周王室的手裏。

就這樣,在西周中期,楚國開始處於一種搖擺不定的狀態。有的時候,楚國爲了爭奪銅礦,惹得周王室傾力前來討伐他。有的時候,周王室遇到叛亂,楚國還出兵幫周王室平叛。這些看似搖擺不定的選擇背後,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就在於利益而已。

哪種選擇符合楚國的利益,楚國就倒向哪邊。

如此,在經過西周初期和中期的野蠻生長之後,楚國已經逐漸變成了南方的大國。而到了西周後期之後,隨着周王室開始衰落,楚國更是開始進一步試探周王室的底線,向周王室討要爵位。在被周王室拒絕之後,楚國乾脆直接自己給自己封了個王!

這種事情,在當時無疑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問題是,當時周王室已經衰落,早已不復當年號令天下的威勢。所以,就算楚國這樣做了,周王室也只能譴責他。至於說武力征討楚國,那就真得掂量一下了。

在整個西周時期,周王室雖然曾經多次討伐楚國,而且也多次重創了所謂的‘楚蠻’,甚至連楚國祭祀先祖的禮器,都被周王室奪走了。但最終,楚國都能恢復過來,並且越打越強。反倒是周王室,越來越衰落。而西周後期,楚國稱王之後,雖然迫於周王室的壓力,暫時取消了王號。但是楚國這邊對周王室的敬畏,已經大幅削減了。

就這樣,到了西周末年,隨着一場‘烽火戲諸侯’事件發生,西周首都鎬京被犬戎攻破,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被殺。雖然烽火戲諸侯這件事是否存在,在歷史上始終存在爭議。但這件事之後,周王室實力大損,肯定是確定無疑的。

後來,周王室在諸侯們的幫助之下,雖然趕跑了犬戎,並且把都城遷到了洛陽地區。但周王室自身的力量,卻瞬間暴跌。而周王室的實力暴跌之後,緊隨而來的,自然就是整個天下開始失控了。原本諸侯們因爲忌憚周王室,不敢貿然擴張。如此周王室已經沒那麼強了,諸侯們的忌憚之心自然大減。

所以,周王室東遷,歷史進入春秋時代之後,當時一些強大的諸侯國,開始走了的迅速擴張,通過戰爭兼併其他小國的道路。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楚國。

楚國原本在南方就不太服管,而周王室衰落之後,周王室佈置在南方的那些姬姓諸侯國,又沒一個能打的。所以接下來,楚國就開始瘋狂擴張。從周王室東遷開始,接下來的三十年時間裏,楚國曆經三代國君,每一代都在瘋狂擴張。所以,到了三十年之後,這三代國君中最後一位楚厲王在位後期的時候,楚國已經成了南方的頭號大國。

從一個南方蠻夷部落,發展成南方第一大勢力,這期間楚國要付出多少努力和犧牲,實在是無法想象。但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楚國之所以能崛起,也是因爲搭上了周王室衰退的這趟車。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只有搭上這趟車,在春秋初期迅速崛起,在自己所在的那個區域,成爲最強的的一個國家,後面纔有希望稱霸一方。

戰國時期楚國一步步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後面再想崛起,那就千難萬難了。春秋時期叱吒風雲的秦齊楚晉等幾個大國,基本上都是把握住了這個機會,在春秋初期迅速擴張,所以才奠定了後來的強大。

從這一點來說,後來楚國所有的強大歷史,其實都是建立在東周初期這三位楚國國君的貢獻之上的。

而到了楚厲王去世之後,接下來,楚國發生了一點小意外。本來應該是楚厲王的兒子即位,但是後來楚厲王的弟弟篡位了。而這個篡位登基的弟弟,就是楚武王。楚武王雖然登基的手段有點不合法,但是他即位之後,卻給楚國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楚武王在位期間,徹底控制住了江漢平原,爲楚國打下了一塊可以和平發展的根基。然後,楚武王還建立起完整的國家機器。直到這個時候,楚國纔算是徹底擺脫了以往部落時代的那些制度,真正脫胎換骨變成一個大國了。

與此同時,楚武王在位期間,這時候幾大強國比如齊國和晉國等國家,也都徹底崛起,成了自己所在區域的霸主。成了霸主之後,接下來這片區域,就成了這個國家的勢力範圍。所以,在楚武王在位期間,其實是幾大強國劃分勢力範圍的一個階段。

到了楚武王在位後期的時候,幾大強國逐漸把整個天下分割開來,徹底形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到了這個時候,幾個大國再想向外擴張,就開始需要和其他大國打交道了,勢必要進入其他大國的勢力範圍。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楚武王在南方也收了不少小弟,奠定了楚國在春秋時代的基礎。楚武王去世後,接下來他的兒子楚文王即位。楚文王即位之後,就開始以大國的姿態,和其他大國打交道了。

在此期間,齊國那邊,齊桓公首先稱霸。齊桓公的稱霸,最大的歷史意義,其實開闢了一條爭霸道路。原本幾個大國把勢力範圍劃分清楚之後,都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繼續擴張,因爲都怕被其他國家圍攻。但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這個旗號之後,大家瞬間意識到,原來還有爭霸這條路存在。

楚文王在位期間,創立的縣這個行政單位,後來這個行政單位,一直傳了兩千多年,直到今天。另外,他在位期間,還收藏了那枚著名的和氏璧。

就這樣,楚文王在位十五年之後,因病去世了。楚文王和齊桓公之間,只是打了幾年的交道。而接下來,他的大兒子先登基,然後不務正業。沒過幾年之後,另一個兒子藉助外國勢力反殺回國,搶了王位,這就是楚成王。

楚成王登基之後,楚國已經開始深入中原腹地,逐漸和齊國晉國等北方大國打交道了。只不過,當時正是齊桓公稱霸的時候,楚成王自然是打不過齊桓公的。但同時,楚國國力比較強,也讓齊國感到忌憚。所以後來,雙方就簽訂了和平協議,暫時停戰了。

而到了楚成王在位中後期的時候,齊桓公死了。齊桓公死後,齊國因爲內部繼承人問題內戰,國力迅速暴跌,直接丟了霸主之位。所以齊桓公死後,當時幾個最強的大國,瞬間開戰,打算成爲新的霸主。

在這場混戰當中,有資格參戰的,只有秦國、晉國、楚國和宋國。半決賽當中,秦國和晉國打了一場,然後發現誰也打不過誰,所以就開始聯姻。與此同時,楚國可是對付宋國。最終,雙方在泓水之戰當中,一戰定生死。因爲宋國的那位宋襄公,實在是太死板,非得等楚國完全過河之後再打。所以楚國基本沒怎麼費勁,就把宋國打趴下。

再之後,就是楚國對晉國的決賽圈了。毫無疑問,不管雙方誰勝出,都會直接成爲未來絕對的霸主。但誰都沒想到的是,雙方這場爭霸戰爭,會持續整整一個時代!

接下來,整個春秋中期,中原地區所有國家的歷史,幾乎都是圍繞着晉楚兩國爭霸來進行的。

進入決賽圈之後,晉國爲了打擊楚國,首先拉上了秦國組隊。當時晉國就是那位晉文公在位,晉文公給秦國開出的條件很誘人。只要楚國被打趴下了,秦國可以從楚國那邊東出,所以秦國沒法拒絕。接下來,在秦晉兩國的夾擊之下,楚國很快被打趴下了,然後晉文公就順利稱霸了。

但是打着打着,秦國那邊就覺得不對了。爲什麼秦國仗沒少打,但是晉國最後卻稱霸了呢?後來秦國仔細一想,發現如果楚國倒下了,晉國就徹底稱霸天下了,直接橫貫南北,以後秦國就更別想東出了。所以,在這之後,秦國就開始和楚國組隊,或者相對保持獨立。

楚國這邊,楚成王基本上就是被晉國壓着打。然後他的繼任者楚穆王,依然還是被壓着打。但是楚穆王卻在頂住晉國壓力的同時,持續吞併周圍的小國,進一步壯大。就這樣,到了楚穆王之子楚莊王即位之後,因爲楚莊王個人能力比較強,終於在正面戰場上短暫擊敗了晉國,然後楚莊王就稱霸了。

但可惜的是,楚莊王去世後,因爲繼承人的問題,楚國又開始內戰了。所以,之前楚國好不容易對晉國取得的一點優勢,又被晉國給奪走了。

與此同時,晉國那邊其實也在想:爲啥晉國能長時間壓制楚國,卻無法徹底滅了楚國呢?後來,晉國高層得出一個結論。想要滅了楚國,就必須在楚國側方或者後方,再組一個隊友,牽制楚國的精力。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滅了楚國。

所以,在這之後,晉國開始扶持楚國東邊的吳國。此後的二十多年裏,吳國開始持續壯大,晉楚兩國繼續死磕。晉國能壓制楚國,但是卻無法徹底滅了楚國。

如此,到了公元前546年,此時晉國和楚國已經打了整整八十年的時間,雙方都打累了,而且兩國內部開始出現各種問題。所以在這個時候,兩國簽訂了停戰協議,宣佈平分霸權。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向戎弭兵’。

這場和談,標誌着持續了數十年的晉楚爭霸戰,暫時告一段落。而之前幾十年的爭霸戰當中,損失最大的其實就是那些小國。因爲小國沒法獨立,只能在晉楚兩個大國之間選邊戰,然後就被滅了。所以,這八十年的爭霸戰,直接消滅了一大堆的小國。

戰國時期楚國一步步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而晉楚兩國停戰之後,楚國這邊,終於暫時可以喘口氣了。但沒想到的是,還沒等楚國真的開始休養生息,東邊的吳國就徹底崛起了。吳國崛起之後,楚國不得不繼續和吳國糾纏。就這樣,楚國失去了一個喘息的絕佳機會,國力被持續消耗。與此同時,楚國爲了對付吳國,則是開始在吳國的身後,扶持了一個越國。

如此,又過了四十年之後,楚國終於被消耗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晉國再次出手,聯合其他十多個諸侯國,一起向楚國發難。楚國好不容易把晉國聯盟給打回去,剛剛過了一個月,吳國就再次打上門來。

這一次,吳國這邊,是由著名的兵聖孫武統領的。所以,楚國根本擋不住吳國的大軍,直接被孫武一口氣打下了王都,差點就被孫武打得滅國了。關鍵時刻,楚國向旁邊的秦國求救,秦國出於脣亡齒寒的原因,直接出兵幫楚國對付吳國。同時,吳國身後的越國,也開始發力,直接攻入吳國腹地。

就這樣,最後吳國撤兵了,楚國艱難復國。但是經此一役之後,楚國徹底元氣大傷,再也無法和晉國爭鋒了。不過晉國也沒落得好處,因爲到了春秋後期的時候,晉國內部的士大夫家族開始崛起,逐漸瓜分了晉國,開始內鬥。

所以,到了春秋後期的時候,楚國和晉國同時熄火了。與此同時,秦國因爲無法東出,所以持續衰落。齊國因爲內部有一個田氏家族鳩佔鵲巢,也開始衰落。所以春秋後期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吳越爭霸爲主了。

楚國艱難的復國之後,接下來在位的楚昭王和楚惠王,基本上主要工作就是幫楚國恢復實力了。這兩個楚王,倒也還算是明君。所以他們在位期間,楚國開始逐漸恢復。這也就是爲什麼,楚國在春秋後期的時候,戲份忽然就變少了的原因。因爲楚國當時一直忙着養傷,基本沒怎麼對外開戰。

而其他大國,此時吳國主要和越國開撕,越國和楚國又是親戚關係,楚昭王直接娶了越王勾踐的女兒。秦國、晉國和齊國,基本上也都各自有難處,都沒空找楚國的麻煩。

另外,這場差點滅國的慘劇,對楚國來說,倒也不是完全都是壞事。因爲這場接近滅國的大禍,對楚國內部的各種勢力來說,也是一次大清洗。而楚國復國之後,國君這一脈掌握的力量,也比較強大。

所以,在春秋末期的時候,同樣都是大國,晉國被內部的士大夫家族瓜分了,齊國直接被篡取了。其他小點的諸侯國,很多也都發生過這種事情。但是楚國,最後卻偏偏避免了這個結果。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恐怕也和這場滅國之禍有關了。

經過楚昭王和楚惠王兩代楚王的恢復之後,楚國總算是恢復了元氣。楚昭王在位期間,越王勾踐稱霸,成了春秋時代的最後一位霸主。而到了楚惠王時期,這時候已經是春秋時代的歷史尾聲了。

楚惠王在位後期,楚國已經徹底恢復過來了。反倒是其他幾個大國,內部問題很大。越國自從勾踐去世之後,接下來即位的都是平庸之輩,只能吃老本。晉國正在鬧三家分晉,齊國在鬧田氏代齊,秦國依然還在西邊發展。這樣算下來,春秋末期的時候,似乎也就只有楚國,可以稍稍再向外擴張一下了。

所以,楚惠王在位後期的時候,就開始再次北上。再加上當年勾踐在位的時候,爲了和楚國交好,把今天的安徽蚌埠地區劃給了楚國。所以這個時候的楚國,就把淮北地區基本上都給站住了。

佔領了淮北地區,這對楚國後來的歷史發展,絕對是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因爲這塊地方,不但是重要的產糧區,而且還有淮河的地理優勢,進可攻退可守。

而佔領淮北之後,楚國再想北上,就必要要打宋國的本土了。宋國當時還是很強的,所以這個時候,墨子就站出來了,用自己的守城技術,和幫助楚國的魯班,在沙盤上大戰了一場,最後阻止了楚國繼續北上。但實際上,當時楚國真正停止戰爭的原因,其實還是考慮到宋國國力,確實比較強,短時間內吞不下去。

楚惠王之後,接下來的楚簡王和楚聲王在位時期,沒啥值得多說的。因爲他們在位時期,恰好處於春秋戰國的交替時代。歷史的主線,是韓趙魏三家徹底瓜分晉國。與此同時,冶鐵技術逐漸成熟,導致以往的社會體制開始崩潰。

熟悉古代歷史的人都知道,冶鐵技術的成熟,對歷史的發展到底有多大影響。在冶鐵技術成熟之前,大家都使用青銅器,生產力比較低下,所以比較適合奴隸制社會體制。但是冶鐵技術成熟之後,生產力提高了,這時候奴隸制社會體制就不適用了,社會需要逐漸過渡到封建社會階段。

所以,戰國初期的這段時間,各國之間其實反倒比較平靜。因爲內部矛盾都很大,大家都在想着怎麼解決內部矛盾,自然也就沒時間對外搞擴張了。而沒有了戰爭,這兩位楚王在位的時候,自然可說的就不多了。

戰國時期楚國一步步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而這兩位楚王在位期間,韓趙魏三家徹底瓜分了晉國。三家分晉之後,因爲這三個國家都是新國家,沒什麼歷史包袱,所以就開始琢磨變法。當時趙國和魏國,幾乎同時進行了變法。但是趙國方向搞錯了,魏國這邊倒是搞對了。

所以接下來,魏國這邊就迅速強大了起來。而魏國進行的這場變法,就叫做李悝變法。

在戰國時代,李悝應該算是所有變法的祖宗。因爲後來所有主持變法的人,基本上都是照抄他留下的制度。後世甚至很多人都認爲,李悝應該算是法家的創始人。

不管怎麼說,反正接下來魏國通過變法,很快就強大了起來。而魏國強大起來之後,很快就開始憑藉國家制度的優越性,碾壓其他國家了。比如西邊的秦國,當時以爲三家分晉之後,會稍微弱一點,所以和魏國打了一仗,但結果卻被魏國用五萬人,直接打垮了五十萬秦軍精銳。

楚國這邊當時也好不到哪裏去,楚國這時候已經傳到楚惠王的曾孫楚悼王手裏了。當時楚國和魏國開戰之後,基本上就是被魏國壓着打,情況也不比秦國好到哪裏去。所以接下來,楚國只能聯合秦國,和以魏國爲首的三晉聯盟對抗。而秦楚兩國聯合之後,三晉聯盟又拉上了齊國,所以楚國依然還是被壓着打。

就在楚悼王被打得無可奈何的時候,一個關鍵人物,忽然來到了楚國。

這個人,名叫吳起。

吳起這個名字,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作爲戰國時期的名將,吳起算是魏國變法的最大的功臣之一。如果說,魏國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變法,是李悝主持的;那麼魏國軍事方面的變法,就是吳起一手主持了。

吳起不但幫魏國訓練出了強大的魏武卒,成了戰國初期的第一精銳。而且之前那場魏國和秦國之間的大戰,魏國用五萬人打垮了秦國五十萬人,也是吳起親自操盤的。

但可惜的是,正是因爲吳起功勞太大,所以後來,魏國高層開始猜疑吳起,這才導致吳起不得不從魏國出走,繼而來到了楚國。

而吳起到了楚國之後,楚悼王自然是樂瘋了,因爲這等於是打瞌睡有人送枕頭,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此後,楚聲王先是讓吳起用一年時間,熟悉楚國的內部情況。一年之後,楚悼王直接讓吳起全權負責楚國的變法。

此後的六年時間裏,吳起用鐵腕手段,修改了楚國的多項制度,讓楚國幾乎瞬間就強大起來了。吳起直接把魏國很多的成功經驗,照搬到了楚國。而經過吳起的改革之後,楚國戰鬥力飆升,直接可以和魏國在正面戰場上對打了,再也不怕魏國了。

但可惜的是,六年之後,楚悼王忽然去世了。而楚悼王去世之後,那些因爲改革而被損害了自身利益的楚國貴族,直接發動了政變,幹掉了吳起。然後新王即位之後,又以此事爲罪名,誅殺了大量的楚國舊貴族。

在新即位的楚肅王看來,這或許是一個兩全其美的策略。既能除掉吳起,也能除掉那些舊貴族。但問題在於,吳起之前只有六年時間進行變法,所以他進行的變法,基本上都是針對軍事、政治以及用人方面的,沒動最根本的土地問題。

這事其實也怨不得吳起,改革土地問題,本來就是一件費時費力,而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見效果的改革。吳起當時估計也是想着先讓楚國強大起來,然後再去解決土地問題。只是沒想到,吳起後來突然被殺了,這就給楚國埋下了一個大雷。

因爲吳起被殺,導致楚國的變法,成了一場不完整的變法,缺少了土地部分的改革。

不過,就算沒有土地方面的變法,吳起在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夠楚國吃老本吃上幾十年了。接下來楚肅王、楚宣王、楚威王這三位楚王,一共在位半個世紀的時間。在這幾十年當中,楚國靠着吃老本吳起留下的老本,逐漸起飛,不但將勢力範圍拓展到四川那邊,而且還逐漸向越國方向擴張。

到了楚威王在位後期的時候,因爲越國內部決策失誤,楚國更是直接鯨吞了大半個越國。吞下越國之後,楚國就達到了數百年曆史的頂點。整個南方長江流域,基本上都是楚國的勢力範圍了。

如果當年吳起進行的變法,是完整的變法,那此時的楚國,說不定就有機會繼續擴張,繼而統一天下了。但問題是,因爲土地問題沒有解決,導致楚國此時依然在實行封君制度。簡單來說,就是依然讓貴族做既得利益者,下面的百姓缺少上升通道。所以在這之後,楚國對外擴張的動力,就越來越不足了。

與此同時,已經進行了商鞅變法的秦國,則是徹底從西邊開始崛起了。

楚威王去世之後,接下來他的兒子楚懷王即位。楚懷王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君主,他即位之後,很快就意識到楚國的問題,還是想要再進行根本性的變法。但問題是,因爲之前吳起的手段太厲害,給楚國貴族留下的印象太深,導致楚國貴族幾乎是談變法色變。哪怕此時已經過去了一代人,依然是如此。

戰國時期楚國一步步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第5張

所以接下來,楚懷王根本不敢從他國引入變法人才,最多隻能讓楚國貴族之後的屈原,主持變法活動。但即便如此,屈原主持的變法,依然引來的強烈的反彈,這也是後來屈原一直不得志的原因。

與此同時,在楚懷王準備進行變法的時候,其他幾個已經完成變法的大國,開始進入合縱連橫的遊戲時代。到了這個階段,楚國被這些外部事情,牽扯了大量的精力,更難進行內部改革了。而其他國家,也不可能眼睜睜看着楚國進行徹底的變法。

所以,就這樣,楚懷王時代,楚國錯過了最後的機會。自此之後,楚國因爲制度開始落後了,此後就註定要衰亡了。

楚懷王在位前期,仗着吳起留下的家底,再加上他爹留下的家底,徹底吞併了越國,讓楚國的地盤達到了極盛期。但是楚懷王在位後期的時候,隨着秦國開始崛起,秦國開始將勢力範圍擴張到四川地區,和楚國爭奪對四川的控制權。

然後接下來,秦國利用種種手段,把楚懷王騙到了秦國,徹底囚禁起來。總之,楚懷王在位後期,楚國徹底丟掉了對巴蜀之地的控制權,勢力範圍開始被秦國向東方壓縮。

楚懷王被囚之後,接下來他的兒子楚頃襄王登基。這位楚頃襄王,只能算是一個平庸的守成之君。面對秦國的崛起,什麼都做不了。他在位的三十多年裏,基本上就是隨波逐流。

這三十多年裏,前面的幾年,楚國和秦國大戰了幾次,但基本上敗多勝少,甚至可以說基本沒贏過。再加上當時秦國那邊,有個絕世猛人白起,所以楚國基本上是節節敗退,最後連首都都丟了,只能遷都到淮陽。

此時的楚國,已經陷入了衰退期。單憑楚國自己,已經完全擋不住秦國了。中原各國當中,此時也就只有齊國和趙國,還能和秦國打一下。

但是接下來,楚國被重創之後,秦國爲了自身利益,開始和楚國講和,然後掉頭去對付齊國和趙國。兩國講和八年之後,歷史上就發生了那場著名的五國伐齊事件。簡單來說,當時齊國外交策略失誤,導致秦燕韓趙魏五國組成聯盟,一起進攻齊國。

關鍵時刻,楚國就成了唯一能救齊國的援軍了。但凡楚頃襄王有點腦子,此時爲了平衡,都會去救援齊國。但可惜這位楚王,是真的沒有什麼雄才大略,非但沒有救援,反倒是趁火打劫。所以,此戰之後,齊國最終雖然是挺過了亡國之危,但是自此之後,也就徹底衰落了,再也無法和秦國爭鋒了。

齊國被打趴下之後,接下來的十年裏,秦國又多次暴揍楚國,從楚國這邊奪取了大量的土地。然後十多年之後,到了楚頃襄王即將去世的時候,這時候秦國和趙國開始交火了,長平之戰逐漸開始。

就在雙方準備打長平之戰的時候,楚國這邊,楚頃襄王去世,他的兒子楚考烈王繼位。這位楚王倒是還算聰明一點,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秦趙兩國打長平之戰的時候,楚國沒參與,導致秦國一戰消滅了趙國的四十多萬精銳。而長平之戰以後,當秦國進攻趙國邯鄲,準備徹底滅了趙國的時候,這時候楚國終於參戰了。

順便說一句,當時趙國派人來救援的時候,其中就有一個人叫毛遂。毛遂自薦出使,就是爲了讓當時的楚國救援趙國。

而接下來,楚考烈王雖然出兵,幫趙國擊退了秦國。但是長平之戰結束後,秦國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成型了。到了這個時候,除非其他國家完全聯手。否則的話,單憑一兩家聯手,已經完全擋不住秦國了。

所以,長平之戰在戰國曆史上,絕對是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各國之間的主要戰爭就是爭霸戰。而此戰之後,則是秦國開始一家獨大,繼而統一天下的歷史了。

戰國時期楚國一步步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第6張

秦國被擊退之後,接下來的幾年裏,秦國內部因爲高層繼承人的問題,暫停對外擴張。短短三年當中,秦國換了四位秦王。三年之後,這時候的秦國,就變成了秦始皇少年登基了。不過秦始皇登基之後,因爲剛開始年齡太小,也無法主政。所以接下來,一直到秦始皇成年之前,秦國對外擴張的步伐也不大。

這段時間,其實是楚國最後的機會了。

但可惜的是,這個機會,楚考烈王依然沒抓住。反倒是因爲繼承人的問題,讓楚國在他去世之後,內部混亂不止。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同年,秦始皇正式親政。接下來就是秦始皇掃平六國的故事了。楚國這邊,楚考烈王去世後,他名義上的兒子楚幽王即位,十年之後去世,這期間楚國打垮了韓趙魏三國。

楚幽王去世後,他的弟弟即位,然後楚考烈王的另一個兒子發動政變,自己做了楚王,這就是末代楚王熊負芻。熊負芻剛剛即位,秦始皇就派了李信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楚。接下來,楚國老將項燕,雖然擊敗了李信,但很快秦始皇又換上了王翦,這次直接帶了六十萬人。

這一次,秦國沒有再給楚國機會,王翦把項燕擊敗了,隨着項燕被擊敗,楚國最後的一部分精銳被打光了,滅國已經近在眼前。此後,熊負芻被秦軍俘虜,他的哥哥昌平君又帶人反抗秦國,但是一年之後也被滅了。

隨着昌平君戰敗被殺,楚國就算是被徹底滅了。而楚國被滅了之後,不到一年,隨着齊國投降,秦始皇徹底統一六國。再之後,就是秦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