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三國時期孫權是怎麼一步步成長爲一方諸侯的?

三國時期孫權是怎麼一步步成長爲一方諸侯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孫權是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正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那麼他是如何一步步在亂世中成長爲一方諸侯的呢?今天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說說孫權的生平經歷。

一、早年經歷

孫權籍貫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於東漢光和五年(182年)出生。孫氏世代在吳地作官。其父孫堅時任下邳縣丞,孫權爲孫堅的第二子,據傳他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第二十二代孫。

中平元年(184年),時任佐軍司馬的孫堅隨朱儁征討黃巾軍。孫權與家人都留居九江郡壽春縣(今安徽壽縣城關鎮)。

中平六年(189年),長沙太守孫堅起兵響應討伐董卓的關東(函谷關以東)聯軍時,孫權跟隨長兄孫策遷居至廬江郡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因奉袁術之命征討荊州刺史劉表,不幸戰死。喪事畢後,全家遷往廣陵郡江都縣。孫權九歲喪父,受到其母吳夫人的教育。

初平四年(193年),孫策投奔袁術後,命呂範將孫權等人接到住在曲阿的吳景(孫權的舅舅)處。次年,孫策爲袁術攻打廬江郡。揚州刺史劉繇深怕被吞併,欲對孫權及其母等不利,於是朱治派人到曲阿迎接孫策母親及孫權等幼弟,提供養護。後來,孫權跟着吳夫人遷往歷陽縣(今安徽和縣),又遷往阜陵縣(今安徽全椒附近)。

三國時期孫權是怎麼一步步成長爲一方諸侯的?

二、少年統業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行刺而去世,臨終前命孫權接替其位。孫權當年虛歲十九歲,被東漢朝廷冊拜爲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駐守吳郡。

孫策剛剛統一江東沒有多久,地方士民及賓旅寄寓之士仍存異心,因此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局勢動盪不安。

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開反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

孫權以張昭爲師傅,以周瑜、程普等舊臣,統御諸將。先率軍消滅李術,得其部衆三萬餘人;阻止宗室動亂;又滅山越六千,收編萬餘。

他又廣招賢才,聘求名士,諸葛瑾、魯肅、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賓旅寄寓之士之心,穩定了江南局勢。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年-208年),孫權三次進攻江夏郡,最終擊殺黃祖,吞併江夏郡大部

三、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大敗左將軍、豫州牧劉備。曹操佔領江陵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之地。孫氏陣營內部分化爲主戰、主和兩派,主戰派以魯肅、周瑜爲代表,主和派以張昭爲代表。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與曹仁相持已有一年多的時間。曹仁的軍隊死傷衆多,最終棄城逃走。孫權得南郡後,任命周瑜爲南郡太守。

同年,劉備上表奏封孫權代理車騎將軍,兼任徐州牧。孫權與劉備在京口相見,並同意借南郡等予劉備。二人此次會面,鞏固了孫劉聯盟。

曹操爲防範孫權,強制內遷淮南的民衆,引發江淮十餘萬戶百姓驚慌,使其盡皆渡江歸附孫權。

四、隔江對峙

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聽從謀臣張紘的建議,將治所遷至秣陵。次年,修築石頭城,改秣陵名爲建業(今江蘇南京)。同年,又修築濡須塢以防曹操南侵。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須塢。孫權以舟師圍攻曹操水軍,俘獲三千餘人,曹軍溺亡數千人。在與之相持一個多月後,孫權成功地勸退了曹操。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孫權率呂蒙、甘寧征討皖城,虜獲廬江太守朱光,獲取人口數萬。自此,孫權控制了江淮南部。

三國時期孫權是怎麼一步步成長爲一方諸侯的? 第2張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收取益州,孫權遣諸葛瑾討還荊州,劉備不從。盛怒下的孫權以呂蒙爲將,連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亦起兵五萬赴公安,關羽將三萬於益陽與魯肅對峙,呂蒙、孫皎、潘璋等人紛紛趕來支援,大戰一觸即發。

然而,曹操於此時率主力西征漢中,劉備面臨着極大的威脅,與孫權議和。最終,長沙、江夏、桂陽歸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歸屬劉備。與劉備議和後,孫權再次征討合肥。

五、奪取荊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孫權與和呂蒙商議,準備伺機收回荊州,於是積極備戰。又命都尉徐詳拜訪曹操,請求歸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結爲姻親。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署任的荊州守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孫權趁勢進討關羽,命呂蒙爲前部,襲取荊州。呂蒙兵不血刃,得到劉備統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潘璋、朱然也將關羽擒殺。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爲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派校尉樑寓向朝廷進貢,又將原先俘虜的朱光等人送歸北方,作出示好舉動。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襲位。同年秋,曹丕將領梅敷派張儉請求孫權安撫接納,南陽郡中五縣的五千多戶百姓也前來歸附。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建國號“魏”,史稱曹魏。

六、受封吳王

黃武元年(222年),曹丕發覺孫權並非真心歸附,便舉兵伐吳,三路出師。魏軍東路由曹休、張遼、臧霸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出兵濡須塢,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率軍圍攻南郡。

在東路,吳軍作戰不利;在西路,雙方互有勝負;在中路,因吳將朱桓重創曹仁軍,扭轉了整個戰局。魏軍戰果不如預期,只得於次年全面引退。

同年十二月,孫權派太中大夫鄭泉前往白帝城拜謁劉備,蜀、吳兩國重新通好。但孫權與曹丕之間仍有使節往來,至次年正式斷絕關係

七、登基爲帝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於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爲帝,建國號爲吳,孫吳王朝正式建立。

割據遼東的公孫淵自從黃武七年(228年)後,便多次與孫權來往使者。五月,孫權派使者出使遼東。六月,與前來祝賀孫權登基的蜀漢使者陳震商議平分曹魏九州,並制定盟書。

九月,孫權下詔遷都建業,並命上大將軍陸遜輔佐太子孫登董督軍國事務,駐守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