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唐帝國爲什麼會一步一步走向衰弱?原因竟是自己造成的

大唐帝國爲什麼會一步一步走向衰弱?原因竟是自己造成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強漢盛唐作爲中國古代的兩大巔峯王朝成爲後世的楷模,唐王朝自李淵建號到朱溫篡唐,前後近三百年,經歷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元和中興等幾個輝煌時代,國力堪稱當時天下第一。

那麼,這麼強大的一個帝國是如何走向衰亡,它衰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大唐帝國爲什麼會一步一步走向衰弱?原因竟是自己造成的

說起來唐朝的衰落,很多人都會想到“安史之亂”,這場由藩鎮節度使發動的軍事叛變,直接導致唐王朝人口銳減,經濟遭到巨大破壞,唐中央威信掃地,軍閥割據無可逆轉。

說起來藩鎮割據真正形成,最初還要追溯到唐玄宗時代。那時候唐朝軍隊開始實行募兵制,建立軍鎮節度使制度,這種制度就是從唐玄宗冊封十位節度使開始成熟的,史稱“天寶十節度”。這種制度使得唐朝軍隊戰鬥力暴漲,當時唐朝一個藩鎮可以壓制一個甚至幾個敵國部落,大唐軍事鼎盛由此而來。

但是,這種制度卻也導致藩鎮割據,因爲節度使具有本軍鎮的全部軍政人事財務大權,他們招募軍隊忠於自己,選拔精銳稱爲“牙兵”,其實力甚至超越了唐朝中央軍。

可以想象,這種藩鎮如果造反會造成多麼大的影響。

安祿山就是范陽、平盧和河東三鎮節度使,實力堪比半個唐朝。

安史之亂後,後代的唐朝皇帝都沒有能力改變藩鎮割據,使得這種情況終於毀掉了唐王朝。

除了藩鎮割據,中晚唐中央政府也出現了嚴重危機。

其一爲黨爭,以著名的“牛李黨爭”爲最。牛李黨爭是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爲首的兩派朝中大臣相互傾軋,互相攻擊,相互掣肘,最終演變的連皇帝都無奈的派系鬥爭。

牛李黨爭維持四十多年,歷經五朝,影響從中央波及地方,滲透到帝國的基層,對於唐王朝衰亡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其二爲宦官專權。中晚唐宦官專權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宦官集團不但可以左右皇帝廢立,還與中央禁衛軍勾結,甚至與外藩勾結,形成了自內而外的強大政治共同體。

有人說唐朝滅亡源自宦官專權並非沒有道理。

大唐帝國爲什麼會一步一步走向衰弱?原因竟是自己造成的 第2張

唐王朝在設計之初學習了很多隋朝的先進經驗,比如科舉制度和三省六部制等等,但是,唐朝統治者沒能將這些制度進一步完善發展。

比如科舉制度,唐代科舉制度雖然使得寒門庶族有了晉升的途徑,但是,過去的世家大族並沒有就此退出歷史,相反,他們利用自己家族的學術和資源優勢,試圖壟斷科舉晉升的道路,這直接導致寒門庶族與舊世族的矛盾激化,“牛李黨爭”就是這種矛盾的直接體現,而歷代唐朝皇帝對此無能爲力。

又比如藩鎮割據,藩鎮割據的始作俑者就是唐朝皇帝自己,但自唐玄宗被藩鎮割據搞的狼狽不堪之後,歷代唐朝皇帝對於藩鎮便無能爲力了,即便有個別君主曾試圖削藩,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至於宦官干政,更是唐朝皇帝自己釀的苦果,唐代宗時期爲了分宰相的權力而設置了樞密使,由太監擔任長官,與宰相一起商討軍國大事,這一招直接在制度上給宦官專權以保證,使得中晚唐宦官驕橫跋扈,無人可制,甚至能氣死皇帝,再立新君。

從以上幾點我們可以發現,唐朝統治者自唐玄宗以後就沒有建立起來一個完善可靠的制度維持國家運轉,藩鎮和樞密使都是飲鴆止渴,挖肉補瘡,科舉制度不健全,唐朝皇帝也沒有什麼作爲。

不得不說,唐朝建國之初太順利,隋朝留的資源和經驗太豐富,使得唐太宗一朝可以順利實現治世。武則天作爲一個過渡人物做的很不錯,可惜她的身份使得她的執政理念始終無法成爲主流。

社會變革國家轉型的時候,是真正考驗執政者能力的時候,但從唐玄宗以後歷任唐朝皇帝都沒能完成歷史賦予的使命,最終,大唐帝國走向了衰亡。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