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龍門石窟萬佛溝最大的洞窟是誰建的?

龍門石窟萬佛溝最大的洞窟是誰建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知道龍門石窟萬佛溝最大的洞窟是哪一個嗎?它就是高平郡王洞,地處龍門東山萬佛溝北崖半山腰,石階高聳。拾級而上,便到達洞口外比較開闊的石坪臺地。

高平郡王,即是武則天的侄子武重規,曾擔任天兵中道大總管,左金吾衛大將軍,天授元年(公元705年)受封高平郡王。該洞因高平郡王造像而得名,開鑿於唐天授元年至神龍元年,後因武重規病逝而輟工。直至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由香山寺上座比丘慧澄續建,但仍未最終完功。

該洞窟洞口寬3.12米,高約4米。洞口外兩側比較廣闊平坦的崖面上,高浮雕兩尊力士,形象與西山極南洞洞口的力士相似,是唐朝力士形象的一個代表。在這兩尊力士身上體現了人體藝術解剖的原理,雕刻技法運用自如,動態、氣勢也不落俗套,藝術形象基本保存完好。

窟門成方形,兩側各雕一力士像,均向窟口對稱傾斜。窟內壇上主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均在同莖仰蓮座上。本尊阿彌陀佛結跏趺坐。左弟子迦葉,面像完好,神情凝重,一幅老僧形象。右弟子阿難,雙手持一筒狀物於胸前。左觀世音菩薩像,左手提淨瓶,右手曲肘外伸。

龍門石窟萬佛溝最大的洞窟是誰建的?

右側大勢至菩薩,左手心置一花瓶,右手執帔巾一角下垂。本尊下層刻一排10尊結跏坐佛,西壁上中下三排結跏坐佛。

上排七身,僅雕出輪廓線,未經過打磨,均施禪定印,中排八身,基本同上層;下層六身,服飾同正壁。前壁西側上下三排結跏坐佛,每排三身,服飾有通肩、偏袒右肩式袈裟,帶有臂釧。東側壁面無造像。

窟頂圓拱形。地面有12個下鑿佛座,爲正方形,上置能活動的佛座。其中10個有題記,較重要的是唐代龍門香山寺上座慧澄法師所記,內容爲“大周之代,高平郡王圖像尊儀,軀有數十,厥功未就,掩歸四大,自茲零露雨麝。遂使佛日沈輝,人天福減。唯我香山寺上座慧澄法師傷之、嘆之、慚之、愧之,暖微巧匠,飾雕翠石,煥然紫金即身之棄”。

另一則是:“唐代開元十六年二月十六日,香山寺上座比丘慧澄檢校此龕,半嚴功德記。同檢校比丘張和尚,法號義琬,刻字入常惠”。以此可知,該洞是武則天時期的高平郡王所開鑿,但約在神龍年間輟工,原因是高平郡王“掩歸四大”。至開元十六年時,由香山寺上座慧澄法師加以補修續造而成。

高平郡王洞窟內正壁中央伸出一枝粗蓮梗,中間大蓮朵上結跏趺端坐着阿彌陀佛,通高2.55米。左右兩側分別侍立着兩位弟子,雙手合十,站立在向兩側延伸的蓮梗和蓮朵上。

觀音、勢至二位菩薩也分別立於延伸出的兩個蓮朵上,這四尊立像通高2.19米左右。這組造像體現了唐代最爲流行的淨土宗造像的風格,羣像以圓雕的風格,體現了並蒂五蓮佛的形象。

龍門石窟萬佛溝最大的洞窟是誰建的? 第2張

蓮花是佛教的聖物,代表着“出淤泥而不染”。在蓮花中化生,是佛教獨有的一種方式。佛教認爲,從煩惱得到解脫而生於佛國淨土的人,都是從蓮花中化生的。在石窟中我們還能經常可以看到佛像或坐或站於蓮臺之上,這與在蓮花中化生的意義是一樣的。

龍門石窟的造像,構思精巧,非常具有創造性,甚至影響了周圍及邊遠地區的開窟造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