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雲岡石窟第五窟雲岡大佛爲什麼可以建造的如此恢弘?

雲岡石窟第五窟雲岡大佛爲什麼可以建造的如此恢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雲岡石窟第五窟雲岡大佛窟內北壁坐佛高17米,是雲岡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後世包泥彩繪,呈唐代風格。東西兩壁各一立佛,西立佛鼻直眉彎,略顯笑意,雍容秀典。後壁鑿有禮拜道。那麼雲岡大佛爲什麼可以建造的如此恢弘?其實這是孝文帝對當年獻文帝和馮太后政治鬥爭的一個平衡。

第五、六窟爲一組雙窟,窟前四層木構樓閣爲清初順治八年(1651)宣大總督佟養量主持修建,因巖結構,蔚爲壯觀。即明代雲中八景中的“雲岡摩雲”。窟門兩壁上層各雕一株枝繁葉茂的聖樹,二佛側身樹下對坐,神情安詳;下層金剛力士頭戴雙翼羽冠,身穿甲冑,威風凜凜。民間口耳相傳的所謂雲岡石窟最大的露天大佛,是指第五窟中的雲岡大佛,雲岡大佛是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非常高大,足足能有十七米高。雲岡大佛的耳朵一直垂到肩膀,是我國佛教典籍中佛陀的傳統表現手法之一。但是,這座大佛不單單有着中國化的元素,其額頭極寬,鼻子很高,眼睛大脣卻薄。這些,都是外域佛教的特徵。所以說,雲岡大佛實際上代表了佛教中國化的意義。

去過大同雲岡石窟必定一定都對於規模最大的雙窟第五窟印象深刻,其中主像高達17米,是雲岡石窟中最高大的雕像,爲雲岡大佛之最。盤膝端坐,佔據了整個洞窟後室近三分之二的空間,完全一副唯我獨尊的氣勢。整個洞窟以宏偉造像、闊達洞窟在雲岡諸窟中最爲壯觀的一所。

雲岡石窟第五窟雲岡大佛爲什麼可以建造的如此恢弘?

雲岡石窟的開鑿,歷經了中期曇曜高僧地位喪失石窟開鑿停工中斷,上層士大夫階層及信男善女參與建窟,皇家石窟的等級轉爲官方民間大衆石窟,可又怎麼會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出現如此規模之大的一個洞窟?且雲岡石窟中最高大的雕像,爲何會出現在第五窟內?

雲岡石窟造像基本沿襲了建窟之初“皇帝即當今如來”的主題,目前研究雲岡的學者普遍認爲第五窟是魏孝文帝爲父親獻文帝祈福專門開鑿的。因爲有獻文帝和馮太后“宮闈之變”政治鬥爭的因素,第五窟內的主題雕鑿時間上限也就明確指向了上限太和十四年(490)之後,下限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493)。

馮太后於太和十四年九月去世,葬於方山永固陵。此時孝文帝才真正成爲了北魏皇權的統治者,纔有可能爲父親獻文帝祈福鑿窟。

值得一提的是,史書對於孝文帝巡幸武州山的記載,自太和七年之後便再無隻言片語。而當時的皇家工程主要在方山開展,孝文帝幾乎年年都要巡幸方山。加上第五窟西壁雕鑿內容的隨意性和與別處迥異,第五窟的營建,其實在之前便已經開始,皇家工程和民間工程同時集於,只是敬奉主題的變化隨着政治因素而迎合。

再者,當時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南方的蕭齊政權正處於父子政權之時,而北魏王朝則在馮太后二十多年的攝政前提下,政治制度齊備,改革藍圖規劃完善,內沒有大的宮廷鬥爭,外無軍事戰爭,相對有一個社會安定的大環境。爲迎合孝文帝終於獨自執掌政權,出現如此之大規模石窟便在情理之中了。

從和平初年(460)文成帝下詔開鑿曇曜五窟起,到獻文帝繼位,至孝文帝前期馮太后攝政多年時間,石窟工程的雕鑿技術已經從深化完善過程中日趨成熟高超。不論從佈局的考究到雕刻刀法的細膩傳神,均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雲岡石窟第五窟雲岡大佛爲什麼可以建造的如此恢弘? 第2張

加上獻文帝的生平坎坷又不幸,“其性至孝”的孝文帝可以不受制約爲其父豎立形象,已經不僅僅是祈福那麼簡單了,還包含了更多的政治因素,也就出現了專門爲馮太后歌頌的政治讚歌雕鑿出第六窟的主題。同時也就出現超越所有諸窟的規模爲獻文帝品評功德的第五窟了。

第五窟是專爲獻文帝所雕鑿,窟形相似卻又超越了雲岡前期所有的大像,成爲雲岡最高大的主像,肯定了獻文帝的政治地位和軍事業績,第六窟是專爲馮太后所雕鑿,肯定了馮太后臨朝的合法性及現實。這組雙窟創下了雲岡兩個之最,即最宏大和最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