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吐峪溝石窟寺西岸中區考古有新收穫

吐峪溝石窟寺西岸中區考古有新收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5年12月2日,記者從吐魯番學研究院考古所瞭解到,吐魯番吐峪溝石窟寺西岸中區考古有了新收穫,發現大量壁畫、塑像殘塊和紙質文書。

吐魯番學研究院考古所副所長王龍說,這次考古由多家單位共同聯合發起,從2010年開始,2015年結束,2012年和2014年沒有進行考古,迄今爲止共完成了三期保護性考古發掘工作。這些發現的文物來自今年發掘的石窟羣西岸南區窟羣,較爲重要的有回鶻文-漢文雙語完整卷軸、書寫在樺樹皮上的梵文殘片、古藏文冊頁等,內容以佛教經卷爲主。

吐峪溝石窟寺西岸中區考古有新收穫

“還清理出四十多箱壁畫,主要以佛教故事爲內容。至於這些出土的紙質文書還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這樣才能確定其記載的內容。”王龍說。

此外,通過考古發掘發現,吐峪溝西岸中區窟羣以多層式組羣佈局,以禮拜窟也叫中心柱窟爲中心,上下左右開鑿或土坯砌築僧房窟、禪窟及其他生活用窟。發掘過程中還清理出大量窟前建築,如門道、臺階等,並發現多處洞窟改建、維修甚至封閉的跡象。這爲解決吐峪溝石窟洞窟開鑿次第、洞窟組合關係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

王龍表示,西岸中區窟羣上下共分5層,左右依據功用和佈局可分3個部分。中區北段由兩個中心柱式洞窟、一組禪窟和相關窟前遺蹟佛塔、僧房等構成。禪窟分爲前後兩室,在前室南北兩側的禪室內新發現有大量的回鶻文、漢文墨書題記和朱書婆羅米文題記。

中區中段由一箇中心柱殿堂和周邊呈對稱佈局分佈的僧房組成,均坐西面東,上下共分4層。中心柱殿堂分爲前、中、後三室,後室爲主室。後室與中室處於同一水平,前室與中室以三級臺階相連。後室爲中心柱迴廊式,在左右甬道和後甬道兩側均繪有壁畫。

中心柱殿堂左右各建5處僧房,分上下兩層,僧房均分前後室,其中兩個僧房內繪有壁畫。出土有大量漢文、回鶻文紙質文書、紡織品等。中區南段主要爲僧人生活用窟,分上下兩層,佈局十分複雜,後期改造和破壞干擾嚴重。發現大量用火痕跡,有爐竈、土炕、壁龕等。在其中的一個灰坑中出土有北宋年間的銅錢。

據悉,吐魯番吐峪溝石窟寺是新疆東部開鑿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佛教石窟遺址羣。其中,吐峪溝石窟西岸中區窟羣與東岸北區窟羣隔溝相望,呈南北向分佈,絕大部分洞窟坐西朝東,是石窟羣的主要分佈區域之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