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官員到了退休的年紀,爲什麼一定要還鄉呢?

古代官員到了退休的年紀,爲什麼一定要還鄉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官員年老後,很多都離開任職多年的地方,告老還鄉,他們爲什麼不留在原地養老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當今社會,很多人爲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都會離開家鄉去大城市發展,拼搏一生,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購置房產,生根發芽。到退休年紀的時候大多數人會留在原地頤養天年,極少有回鄉養老。然而在古代卻不是這樣的。

在很多古代影視作品中,我們時常聽到“告老還鄉”這個詞,無論是七品小官,還是一品大員,只要到了解甲歸田的年齡,都勢必要離開生活多年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家鄉養老。

那麼古代官員爲何卸任後都要返回故鄉,留在原地養老就不可以嗎?其實“告老還鄉”主要和古代的一些政策以及古代人的思想觀念有關。

卸任後的居住問題

在我國古代歷朝歷代,無論是都城官員還是地方官員,在上任時候就會分配好自己的府邸,官員在任期間可以免費居住府邸,但是沒有所有權,離任的時候都要把府衙清空,以便下一任官員使用。

因此古代官員卸任之後,在當地是沒有自己房子的,那麼他們爲何在任期間,不爲自己置辦房產呢?其實是因爲各個朝代的政策都對卸任官員留在原地生活都有制約。

南宋時期,就有明文規定,各地各級官員休官後,三年內不能在任職地居住生活。如果任職期間在當地置有房產,三年以後也不能居住,違法者一律判刑。

到了滿清時期以京官爲例,天子腳下,寸土寸金,小官在京是買不起房產的。官職大一些的官員,雖然收入尚可,但是俗話說“伴君如伴虎”,避免過於矚目引起皇帝猜疑,他們不敢在京置辦房產。

而且紫禁城聚集着皇親國戚,稍有不慎就可能得罪達官貴人,辭官後遠離紛爭,也是一種自保的方法。

由此可見,歷朝歷代古代官員的爲官生涯一旦結束,就意味着必須離開爲官所在地,回鄉是最好的選擇。

古代官員到了退休的年紀,爲什麼一定要還鄉呢?

葉落歸根的傳統

古代人葉落歸根的思想也影響着他們卸任後遠離官場回到故鄉。雖然老家不像大城市那般繁華,但是寧靜安逸的生活氛圍更適合這些卸任的官員安享晚年。

他們少年時期爲了考取功名十載寒窗,在朝爲官後更是戰戰兢兢。雖然頂戴花翎看上去風光無限,實際上數十年的爲官生涯高枕而眠都是奢望。

經歷了官場爾虞我詐,經歷伴君如伴虎的如履薄冰,好不容易熬到解甲歸田的年紀,他們只想遠離那些盤根錯節的利益紛爭,過一份簡單舒心的晚年生活。所以告老還鄉是最好的選擇。

還有一點就是這些名聲在外的官員回鄉後在依然會受到家鄉百姓追捧,很多人都會在家鄉做一份事業,有創辦私塾的,也有開醫館的。

前半生爲朝廷盡職盡責,老了也算造福桑梓。

古代官員到了退休的年紀,爲什麼一定要還鄉呢? 第2張

唐代名家賀知章在30歲的時候就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后一直在皇帝身邊爲官,86歲才卸任的他依然選擇告老還鄉,由於離家時間太久,故做出“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感嘆。

可是即便家鄉很多人已經忘記他,即便他自己已經到了行動不變的高齡,但是依然歸鄉心切。

大概是葉落歸根的思想自古就在中國人心中就根深蒂固,對於這些經歷了世事繁華、看慣了人心險惡的官員來說,回到民風淳樸、世事安寧的家鄉安享晚年,也是一種福澤。

回鄉繼承祖業

卸任後回鄉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繼承祖業,跟當今社會不同,古人沒有退休金,官員也不例外。所以對於古代人而言,最有價值的祖業不是房產、不是存款,而是祖傳的田地,當然也包括在職期間自己置辦的田地。

古人常說士農工商,可見農業在我國古代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在古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中,田地纔是根本,有了田地就有了財富。人們評判一個家族的興衰往往也是看這個家族的田產,有了田產就等於有了糧食,在古代“糧田”二字就是最大的資產。

古代官員到了退休的年紀,爲什麼一定要還鄉呢? 第3張

官員落腳地隨着職位變動而變動,住所也隨之改變,但是家鄉的耕田是不會變的,很多官員都會把家鄉的土地作爲其安身立命之本,在任期間大部分積蓄都會在老家置辦土地,退休後即便不再吃皇糧,家鄉的田地也足夠後半生人壽年豐。

一部分富裕者還能將土地出租,除保證自己沒有官職後自己依然可以安享晚年外,甚至幾代子孫也可以衣食無憂。所以往往官員在任期間,但凡手中銀兩富足第一件事情並非在當地購置房產,而是在老家置地,提前爲自己退休後的生活鋪路。

榮歸故里,衣錦還鄉

官員告老還鄉除了以上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上的“虛榮”,他們覺得卸官歸家是“榮歸故里、衣錦還鄉”。自己爲官一生,能夠熬到功成身退,說明一生爲官清正,雖然歸鄉時候已無官職,但是卻是帶着光環歸來的。

有着這樣的光環,在家鄉就有一定影響力和號召力,無論做什麼都會有衆人捧場。如果留在他鄉,卸任後會有新的官員接任,原來的下屬和當地百姓會對新官員一呼百應,卸任後必定只能默默無聞,被人們遺忘。

古代官員到了退休的年紀,爲什麼一定要還鄉呢? 第4張

回到家鄉後,憑藉着昔日光環被家鄉稱爲賢達人士,讀過書、有文化、有過功名,所以即便不再爲官,依然在十里八村有一定聲望,受人尊重,這些老人在精神方面可以得到很大滿足。

由此可見,古代的政策習俗跟當今社會比還是很有差異的。在當今社會,但凡來到大城市打拼都希望能紮根於此,政策也都有着很大包容性,只要有想法、有能力就可以在任何城市立足。

而古代政策卻不支持卸任後的官員留在原地發展,古人的思想也是秉承着葉落歸根的方向,無論在外打拼多少年,取得多高的政績,最終還是希望榮歸故里。歸鄉後,遠離那些官場的是是非非,過一段寧靜平凡的普通生活,也不失爲一種樂趣。

我們沒有生活在古代,無法評判哪一種方式更好,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當今社會的便捷,儘自己的努力在所向往的城市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