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官員退休一定要回老家嗎?不能留在京城嗎

古代官員退休一定要回老家嗎?不能留在京城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裝劇中,我們常常能見到某位老臣請求告老還鄉,事實上古代也是如此。古代官員退休叫做“致仕”,也叫“致事”、“致政”或“休致”。不同的朝代,對於官員退休要求也是不同的。

比如《尚書大傳·略說》中說:“大夫七十而致仕,老於鄉里,大夫爲父師,士爲少師。”意思就是說大夫七十歲便退休,這在漢朝形成一種制度。後來的唐、宋、元等朝都沿襲了這一制度。到了明、清,退休年齡就提前到六十歲了。

官員退休的可能性很多,比如意識到自己可能會功高震主,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官員沒到歲數,皇帝也可能會同意他致仕。還有到了“法定”年齡,皇帝卻因爲惜纔不願意放他走的,這種情況的話,如果官員因爲年邁患上重病,纔可能被恩准致仕,否則很可能會卒於任上。

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官員退休以後,都要回到自己的家鄉,並不會留在京城養老。在京城養老難道不好嗎,畢竟這裏比其他地方的條件都要好,官員領了退休金可以在京城安享晚年。可爲何古代官員退休,都要告老還鄉呢?

古代官員退休一定要回老家嗎?不能留在京城嗎

其一,落葉歸根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這是因爲自古傳承下來的。在古代,落葉歸根的觀念很重,古人認爲一個人如果死在異地,那麼就會被異地的鬼魂欺負,可如果回到家鄉就不怕了。因此古代就算交通再不方便,死者家屬都要把親人屍首運回家鄉。即使找不到屍體,也要設壇招魂,讓魂魄迴歸家鄉。

再者古人家族觀念也很重,一個人出生,就會被寫進族譜,所以死後,也要埋進祖墳。如果死於異地的話,靈位是進不了家族祠堂的。因此無論如何,官員致仕後都要回到家鄉。正所謂“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一棵樹長得再高大,葉子枯萎後,也要回歸它出生的地方——泥土。

其二,衣錦還鄉

古代官員入仕之後,就很難有機會可以回鄉,除非立下什麼大功,皇帝特地恩准,否則是不能擅離職守的。就好比朱棣派姚廣孝到蘇湖賑災,明明離自己家鄉長洲很近,可他都要特地向朱棣申請。由於他在靖難之役中立了功,深受朱棣信任,所以後者准許他回鄉探望姐姐,並賞賜了很多黃金,讓他衣錦還鄉。

“衣錦還鄉”這件事,古代官員無不向往,就連西楚霸王項羽都說過:“富貴不歸吾鄉,如衣錦夜行。”能夠衣錦還鄉的官員,自然都是深受器重的,能夠深受皇帝器重,自然就要有一定本事。因此這類官員回鄉後,除了能夠光宗耀祖外,還能憑自己能力回報家鄉。

就好比明朝成化至弘治年間的戶部尚書李敏,他致仕後就在家鄉修建了書院,並捐出家產充當學院經費,又請學者前來講習。還有歷仕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五朝的魏驥,他致仕後居家二十年。由於家鄉多水災,所以他提倡興修水利,修築了螺山、石巖、畢公等塘堰,攔截錢塘江潮,鄉里百姓獲益良多。

古代官員退休一定要回老家嗎?不能留在京城嗎 第2張

其三,躲避政敵

只要在官場上,就避免不了會站隊,就算你不站隊,也避免不了政敵來害你。正直的官員,往往會得罪很多小人,致仕後就可能遭受報復。就好比明朝內閣首輔劉健,他致仕以後,宦官劉瑾還不忘誣陷他,於是明武宗將其削職爲民。好在劉瑾被誅殺後,劉健官復原職。

如果留在京城,就給了這些小人報復的機會,或許離京城遠一點,他們還找不到理由來陷害你。畢竟住在京城的話,有時朝中好友可能會來拜訪,一旦被安上“結黨營私”的罪名,那可就糟糕了。

其四,遠離政治中心

如果官員退休留在京城的話,就算沒有政敵來陷害你,也躲不過皇帝的猜疑。明朝皇帝分封藩王到全國各地,既是爲了讓他們鎮守江山,也是希望他們遠離政治中心。所以皇帝纔會規定,藩王無詔不得進京。

也就是說,你回鄉養老,皇帝就會相信你是真的遠離政治了。如果繼續留在京城,難道你還有其他想法嗎?所以官員寧願走得遠遠的,既能讓皇帝滿意,還能得到豐厚養老金,衣錦還鄉,何樂而不爲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