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李世民爲何能成爲一代名君?他都有哪些改革措施?

李世民爲何能成爲一代名君?他都有哪些改革措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任人唯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爲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例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爲何能夠成就貞觀之治?李世民爲何能夠成爲一代名君?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現了空前的繁榮。由於他在位時年號爲貞觀,所以人們把他統治的這一段時期稱爲“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我國曆史上最爲璀璨奪目的時期。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爲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羣衆力量的偉大,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爲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

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徵發徭役。他患有風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溼的舊宮殿,但他卻在隋朝的舊宮殿裏住了很久。他還下令合併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於減輕人民負擔。

貞觀之初,在唐太宗的帶領下,全國上下一心,經濟很快得到了好轉。到了貞觀中期,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昇平景象。

太宗在位23多年,進諫的官員不下30人,其中大臣魏徵一人所諫前後200餘事,數十萬言,皆切中時弊,對改進朝政很有幫助。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

太宗認爲只有選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賢若渴,曾先後5次頒佈求賢詔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範圍和人數,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

由於唐太宗重視人才,貞觀年間涌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兼備”。正是這些棟樑之才,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爲“貞觀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李世民爲何能成爲一代名君?他都有哪些改革措施?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說:“國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爲準。”作爲一位萬人之上的君主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唐太宗不愧是一位開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來後,唐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法律的統一和穩定。

在貞觀時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執法時鐵面無私,但量刑時太宗又反覆思考,慎之又慎。他說:“人死了不能再活,執法務必寬大簡約。”由於太宗的苦心經營,貞觀年間社會穩定,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據載貞觀三年,全國判死刑的才29人,幾乎達到了封建社會法制的最高標準——“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罰。

以民爲本的思想,廣開言路,虛懷納諫的胸襟;重用人才,唯纔是任的準則;鐵面無私,依法辦事的氣度構成了貞觀之治的基本特色,成爲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樣,使唐朝在當時與西方國家相比,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貞觀王朝的強盛是中國的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比擬的。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幾個強盛王朝,強盛的標誌不外乎國富兵強和民豐物阜,在深層文明上作出突出建樹的只有貞觀王朝。正因爲有了貞觀之治的基礎,武則天才能做到“政啓開元”,從而爲開元盛世奠定基礎。開元盛世的富庶有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爲證。

與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相適應,唐王朝的國際威望也達到了頂峯,對外戰爭取得連綿的勝利,連續百餘年保持連續不斷的進攻態勢,疆土極度擴張,朝鮮、漠北、西域的遼闊疆土相繼併入中國的版圖,西部疆土直達鹹海東岸的石國。除了這些人所共知的豐碩成果外,貞觀王朝的文明程度在當時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他身上的那些特質造就了他的這些成就呢?

他第一個厲害特質——洞察力。

有人可能會說,李世民厲害的地方在於會打仗。還有人可能會說,李世民厲害的地方在於會納諫。但無論是打仗,還是納諫,都只是李世民自身特質所產生的結果,而非特質本身。其實他的洞察力纔是關鍵。李世民的江山來自於他對時局的準確判斷——勸父親李淵起兵;李淵原本和隋煬帝是親戚,隋煬帝派他守太原,原本是讓他鎮壓農民軍起義的,也有北防突厥之意,太原歷史上一直都是戰略要地,李淵佔了太原就是佔了地利!

李淵在鎮壓農民軍的時候,心裏已經很清楚了,隋朝的氣數已盡,此時的起義的農民軍已經遍地開花,是鎮壓不了的,隋朝已經失去了民心,滅亡是早晚得事!而且起義軍也基本上摧毀了隋朝的統治力!便萌生了取代隋朝的想法,加上其子李世民,以及幕僚的勸諫,便決定舉兵!最終與其子和幕僚晉陽令劉文靜發動起義!

這裏面其實李世民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有這樣的一件事足以說明他的洞察力。當時,唐軍剛從太原出兵不久,因道路連降暴雨,泥濘難行,被困在一個山谷中一個多月動彈不得。這時,糧食已經吃盡,而後方又傳來突厥與劉武周正準備攻打太原的消息。面對種種不利狀況,其他人都準備先撤回去再說,包括李淵在內。

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了李世民的洞察力是多麼的強大,通過一些列的分析之後,就能想到很多人想不到的事情,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這可以說是非常令人吃驚的。

接下來我們來說他的第二個特質——行動力。

還是上面的那個例子,李世民能夠在所有人一件都一致的時候力排衆議,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且最終讓大家都信服。這其實就是一種能力——全力以赴,不畏懼一切壓力的行動力。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工作中,老闆就某個問題讓大家提意見的時候,大家的意見都很一致,而你卻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這個時候,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肯定都會選擇隨大衆,不提出自己的意見。在這一點上,李世民就跟別人不同。行動力跟洞察力這兩個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李世民之所以在行動中表現得那麼堅決,那麼無所畏懼,正是因爲他看清楚了整個事情的本質。也即所謂心中有底氣。這爲他後來帶兵作戰,總是能夠料敵先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世民爲何能成爲一代名君?他都有哪些改革措施? 第2張

最後一個特質就是帝王的素質。所謂君王素質,實際上就是領袖素質,一個領袖,必須具有:聚人,服人,然後得人,率人,然後帥人的能力。 古往今來,唐太宗李世民基本上完全具備這種素質,其他的君王沒有很明顯的完備。這樣的素質正是他在戰場上一次次的培育和鍛煉出來的。

在戰場上的身先士卒——所以他後來因爲軍功而被太子忌憚;對其他勢力來降戰將的足夠信任——徐茂公、秦瓊、程咬金等;從不吝嗇官職財務的封賞——除官職財物外,首次建凌煙閣,放開國功臣畫像以紀念;以隋亡爲戒,例行節儉,自律——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官員們無不清廉奉公。

最妙的是他的自我定位——“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這應該是第一個,也能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種族之分的帝王,所以他會成爲“天可汗”,被世界所敬仰。

李世民的能力非常的廣,在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知識、文化、道德素養等方面都非常的突出。可以說當時接手天下的時候,局勢並不是非常好。但是他卻憑藉着對人才的合理利用和對諫言的明辨聽從。慢慢地一步步的將整個大唐推入了“貞觀”盛世。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這個人就是魏徵。魏徵一生進諫的次數比其他的大臣加起來都要多,而且他非常的有遠見。正是因爲能夠重用這樣的一個曾經輔佐自己的哥哥李建成的人,李世民才能收攏民心和大臣之心,最終得以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