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秦獻公是如何繼位的?他頒佈了哪些改革措施?

秦獻公是如何繼位的?他頒佈了哪些改革措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獻公是戰國時期秦國國君,早年流亡魏國,回國繼位後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並且數次發動收復河西失地的戰爭。秦獻公的時期的改革雖然不徹底,但爲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秦獻公是如何繼位的?他頒佈了哪些改革措施?

秦獻公,又叫公子連,《史記索引》中記載名爲贏師隰,他的一生可謂是充滿坎坷,他是秦靈公的兒子,也是秦國合法的接班人,但是秦靈公死後,公子連的叔祖父不幹了,憑藉着極強的威名,從公子連手中奪走了大權,是爲秦簡公。此時的公子連爲了躲避迫害,選擇了流亡魏國,只是他不知道自己這一去就是29年,不過也正是有了這段經歷,他才能得以回國後,爲秦國帶去新的希望。

公子連躲避去魏國,秦國內部卻是君主輪流換,秦簡公做了16年的君主就去世了,他的兒子秦惠公繼位,秦惠公做了13年的君主也去世了,而把秦公之位傳給了僅2歲的兒子,秦出公。秦出公只是個孩子,大權就落在了其母親身上,他的母親爲了穩固地位,開始大量提拔孃家人,歷史上對這羣人有着專門的稱呼,叫做外戚,這引起了秦國老貴族的不滿,於是他們想起了還在魏國流亡的公子連,緊接着公子連就回國即位,並且殺死了秦出公母子,公子連搖身一變又成了秦獻公。

秦獻公繼位時,民生凋敝,國力疲弱,河西被魏國佔領幾十年了。秦獻公奮發圖強,廢除盛行幾百年天怒人怨的人殉制度,將國都遷到前線櫟陽,鼓勵人口生育,吸引外國人口到秦國來,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初步進行了變法,國力恢復較快,爲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秦獻公十九年,秦國開始對外擴張。先是在洛陽打敗韓魏聯軍,然後在石門斬首魏軍六萬,後來更是俘虜了魏國宰相公叔痤。但由於規模較小,起步較晚,與後來的大戰沒法比。秦獻公在位時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國內變法上,屬於打好根基階段,存在感自然較低,但實際作用不容忽視。

秦獻公的改革之一:止從死。

秦國自秦武公開始,就有了人殉的制度,《史記》記載: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這是人殉制度在秦國持續三百餘年的開始。關於秦武公時期的人殉,很多學者認爲這是一種野蠻的習俗,以此來肯定秦獻公的貢獻,但是根據考古發掘的墓葬來看,爲秦武公從死的人,其身份並不一般,似乎並不是奴隸,很有可能是身份顯赫的貴族。聯繫後來秦穆公以三良從死,似乎秦國的從死制度也並不是如表面那麼簡單了。

這種從死制度,很可能是秦國君主強化君權的一種表現,他們爲了削弱權臣對新君的威脅,而下令讓權臣從死,後來慢慢發展成了以奴隸殉葬的習俗,到了秦獻公回國繼位第一年,他就下令“止從死”,或許也是與舊貴族達成的妥協,但不管如何,這樣制度被廢除,對秦國有百利而無一害。

秦獻公的改革之二:初行爲市。

什麼是初行爲市呢,說白了就是擴大商業活動,當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商品交易就應運而生,這是生產力發展的表現和必然,秦獻公的這樣舉措,就是進一步促進了秦國落後經濟的改制。當然,秦獻公的初行爲市並不是說春秋戰國時期,秦國落後的連商品交換都沒有,根據發掘戰國晚期的塔兒坡墓地出土的文物來看,同一個墓葬中的陶製物品已經有了明顯的不同,是不同的作坊製造出來的,足以證明早期的秦國已經出現了商品的交換行爲。

而秦獻公的這項舉措,很可能是由官府出臺的鼓勵和規範市場行爲的一項措施,是秦獻公擴充財政收入的一項重要手段,畢竟從事商業活動,要繳稅。秦獻公初行爲市後,秦國的市場開始慢慢形成,後來還專門設置了管理市場的官員,這點很多文獻中都有記載,後來的劉邦就是在櫟陽市場中斬首了司馬欣也是佐證。

秦獻公改革之三:爲戶籍相伍。

秦獻公的這項舉措,在管理國家方面有重大進步性,張金光在《秦制研究》中評價說:將戶籍編制與人戶伍的行政編制統一起來,這是新制度,是從文獻上所能見到的我國戶籍編制的首創。在奴隸社會裏,奴隸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爲“野”,而上層人居住的地方被稱爲“國”,但是隨着奴隸制的崩潰,這種涇渭分明的界限被打破了,而秦孝公把臣民一律入編爲“伍”,也是間接地提高了奴隸的地位。

那麼究竟“伍”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記載:何爲四鄰?四鄰即伍人謂也,也就是說自己家和前後左右的鄰居,合起來就是一個伍,別看這是一個小小的舉措,卻極大的方便了治理國家。而後來士兵,也是從“伍”中徵召,這樣既能保證農業生產,還能增強戰鬥力,可以說對秦國後來的變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秦獻公是如何繼位的?他頒佈了哪些改革措施? 第2張

秦獻公在秦國崛起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秦獻公既是奠基人,又是領路人,他在魏國流亡的經歷,讓他看到了富國強兵的道路,等他回國後,看着秦國落後的面貌,就大張旗鼓的進行了改革,雖然改革並不徹底,但是卻在秦國開了變法的先河。說到這,您可能會有疑問,爲何秦獻公的改革不能稱爲變法呢,這是因爲秦獻公沒有從根本上對社會制度進行改革,他只是在原有奴隸制的基礎上進行了微調。

從“止從死”入手,淺談爲何說秦獻公改革是商鞅成功變法的基礎。止從死,保證了青壯年的數量,讓秦國的人口結構趨向年輕化,這是商鞅變法中強兵的基礎。行爲市,進一步規範和刺激了秦國的商業發展,增加了秦國財政收入,這是商鞅變法中重視小農經濟發展的基礎。爲戶籍相伍,是官府更爲方便管理臣民,這是商鞅變法中改習俗,教風化的基礎,當然也是後來嚴酷刑罰中連坐法的基礎。

秦獻公繼位後,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元年止從死,二年徙治櫟陽,六年初縣,七年初行爲市,十年爲戶籍相伍,蓋仿魏之法而有所改革,開此後商鞅變法只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