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唐朝安史之亂後的經濟改革做了哪些措施?

唐朝安史之亂後的經濟改革做了哪些措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唐朝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大唐王朝這個在中國歷史上無比輝煌的朝代,不只是在當時讓人驕傲,即使現在大家也是津津樂道。安史之亂前大唐王朝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在當時都是首屈一指的,經濟極其發達,社會空前繁榮。我們以古代衡量經濟的兩個指標人口和糧食來說明一下當時的情況

在武則天退位的時候,唐朝人口一共3700萬,到了唐玄宗天寶元年人口已經達到了4891萬,安史之亂爆發前總人口爲5288萬,而當時實際人口估計已經超過7000萬了。糧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時人均佔有量是700斤,這一數字在我國建國後直到1982年才達到。這一時期的糧食儲備有一億石,是當時四年的糧食總產量。經濟之繁榮那是不言而喻的。

唐朝安史之亂後的經濟改革做了哪些措施?

階級矛盾加劇

然而,在經濟繁榮下社會階級矛盾卻越來越嚴重。唐太宗時期,雖然賦稅較輕,但是徭役卻逐漸繁重。到了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不但徭役沒有減少,賦稅還越來越重。貧苦百姓在這樣的雙重剝削和壓迫下,紛紛起來進行反抗鬥爭。從唐太宗貞觀年間到唐中宗時期,就發生了六、七起農民起義,有的起義隊伍甚至達到好幾萬人,影響深遠。

唐玄宗時期,雖然出現了社會經濟繁榮的開元盛世,但是廣大老百姓受剝削和受壓迫的程度卻沒有減輕,階級矛盾還越來越嚴重,反抗鬥爭依然沒有減少。

安史之亂後,大唐政府財政嚴重不足,經常是入不敷出。怎麼辦呢?就只能不停地增加賦稅,對老百姓的搜刮和盤剝更爲嚴重。南方江淮一帶是當時朝廷最重要的稅收地區,其盤剝程度已經達到了即使全家死絕,租庸都不得免除,還得讓其親鄰交納。

所以,有沒有戰爭老百姓的負擔都是最重的。老百姓負擔的加重,導致社會矛盾一次次的升級,急需及時有效的措施來解決緩和這一矛盾。

財政支出與日俱增

首先是官員俸祿的急劇增加。唐朝貞觀時期,官員數量文武官員加起來總共642人。從武則天開始,官員隊伍迅速壯大,到了唐朝中期,官員總數達18805人,是貞觀時期的30倍。官員多了,費用就相應增大了。

唐朝官員的俸祿是很高的。從正一品到正九品平均每人每月的俸祿米是84石(唐朝一石大概60公斤),錢是900緡(一緡爲1000文銅錢)。那麼,唐朝中期所有官員的俸祿一個月就支出米160萬石,錢1700萬緡。一年下來這是多麼龐大的一筆費用啊!不僅如此,到了唐代宗時官員俸祿還不斷增加,權臣月俸9000緡,刺史月俸全都是1000緡,而大將郭子儀月俸有二萬緡。這比前面支出又多增加了三分之一。

還有皇室費用隨着奢侈之風越來越嚴重也是逐年增加。比如唐中宗時,安樂公主用百鳥的羽毛織成的兩條裙子,價值就在1000緡。唐玄宗本人也是驕奢淫逸、揮霍無度,一頓飯就是中等家庭十家的家產。楊貴妃的奢侈更是甚於唐玄宗,宮中專門爲她織錦刺繡的工人就有700人,爲她雕縷器物的也有數百人。據估計,唐玄宗時皇室各項費用每年實際支出就有100萬緡以上。

除此之外,還有軍費的開支、賞賜的費用、其他基礎建設的費用,比如農田水利、交通運輸、工礦貿易等等。這些所有的支出光靠當時的稅收是已經很難達到了,財政赤字極其嚴重。

唐朝安史之亂後的經濟改革做了哪些措施? 第2張

稅收逐漸減少

安史之亂前,藩鎮主要是邊境上的十方節度使。安史之亂被平息後,內地也開始設置節度使,藩鎮逐漸增多,甚至長安城附近也設置了藩鎮節度使。隨着藩鎮權力越來越大,地盤也越來越大,與大唐中央政權的矛盾也逐漸尖銳化。節度使的設置,不僅急劇加大了財政支出,藩鎮的不受管制也使財政稅收大大減少。

安史之亂後藩鎮的獨立,不僅控制所轄區域的稅收,對於本地區屯田的收入也加以控制,致使財政上地方富裕而中央不足。最後只有南方江南八道上交賦稅,總共有四十州,一百四十四萬戶。這個數字只有唐朝天寶年間的四分之一,財政收入也比天寶年間減少了一半。

當然納稅人口的減少除了因爲藩鎮割據,戰爭的消耗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八年的安史之亂全國人口只有1699萬人,比之前下降了一半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唐朝的物價急劇上漲,一斗米從戰爭前不到20文上漲到400文,有些地方甚至漲到1000文到1400文,是之前的幾十倍,百姓們是苦不堪言啊!

面對這種情況,唐肅宗提拔了時任戶部侍郎的劉晏爲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以宰相的身份主抓人事與經濟的工作。

劉晏,曹州南華(今山東菏澤東明)人,唐朝著名的經濟改革家、理財家。劉晏生於唐朝開元三年(公元715年),從小就聰慧過人,七歲便被稱爲“神童”(唐朝的神童可真多,那個挽救大唐命運的道士宰相李泌小時候也被人稱爲神童)。

唐朝安史之亂後的經濟改革做了哪些措施? 第3張

在宋朝人編的《三字經》裏也提到過劉晏:“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

唐玄宗到泰山封禪路過劉晏的家鄉,劉晏拿着自己寫的一篇《東封書》半路見駕,受到唐玄宗的召見。宰相張悅當場出題考劉晏,劉晏對答如流,被唐玄宗授予祕書省正字,即掌管校正書籍的官員。楊貴妃也很喜歡劉晏,把他抱在腿上親自爲他畫眉。劉晏還沒成年就成了朝廷的公務員。

劉晏任宰相後培養民力,發展生產,開闢財源。對於戰亂造成的災害,積極恢復,使人民生活逐步安定。他還改革賦稅,平衡社會負擔,緩和階級矛盾。恢復和改革漕運,使運輸通暢。整頓鹽鐵政務,實行鹽鐵專賣。推行常平法,調節物價,解決財政困難。他實行穩定貨幣政策,創立兩稅法,順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

經過劉晏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唐王朝的危機算是解除了,平安渡過了安史之亂後的危險期,使大唐國運又多延續了140多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