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娥垂簾聽政十幾年未曾稱帝,但她又爲什麼要穿龍袍?

劉娥垂簾聽政十幾年未曾稱帝,但她又爲什麼要穿龍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娥垂簾聽政十幾年,卻未曾稱帝。但是她又爲什麼要穿龍袍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劉娥垂簾聽政十幾年未曾稱帝,但她又爲什麼要穿龍袍?

劉娥當政那麼久,她難道真的沒有稱帝的野心嗎?其實不是。劉娥曾於上朝時問及羣臣:“唐之武后是什麼樣的女主?”朝臣回答:“唐之罪人,差一點就斷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劉娥聽後沉默不語。

皇位猶如蓮花寶座,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但這無法阻擋不住劉娥內心對更高權位的覬覦幸望。她遲遲不願還政於已經二十四歲的皇帝,仍然把他當作沒長大的孩子。年齡愈大,劉娥心裏愈加焦慮。她更強烈地意識到稱帝是不可能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她知道大限即將至,當皇帝的夢是沒法實現了。

她還是想嘗試一下,哪怕僅僅是形式上的。所以,她選擇親自主持祭祀太廟。

爲了不讓人覺得太過分,她決定只帶女眷祭祀,具體來說,就是皇太后、皇太妃、皇后等。讓皇帝呆在宮中,免得她壓着皇帝一頭讓朝臣不舒服。

不過,爲了實現她那個虛幻的美夢,她要穿龍袍、戴龍冠,一切依照皇帝禮儀。龍袍、龍冠是皇帝的專用品,任何人不得對此有非分之想,不要說穿戴,即使私藏也是要殺頭的。即使皇太后也不行。

但劉娥不是普通的皇太后,她是凌駕於皇帝之上的皇太后。她提出用皇帝穿戴和禮儀,誰敢反對?

偏偏就有人站了出來,這人叫晏殊,晏殊字同叔,從小聰慧伶俐,五歲能作詩,十四歲真宗皇帝賜其同進士出身。

真宗考試晏殊時,給晏殊出題目,晏殊說,這些題目我剛剛做過,請聖上換個。真宗和滿朝文武都爲他的真誠和才學感動。晏殊被授予祕書省正事,留祕閣繼續讀書深造。而後任太子舍人等,陪太子讀書,一路順風順水,如今已是參知政事加尚書左丞,相當於副宰相。

十四歲開始混跡官場的晏殊做事嚴謹細緻,爲人穩重中庸。想當年范仲淹反對皇帝公開向太后祝壽而進諫時,晏殊私下將范仲淹狠狠批評一頓。因爲晏殊曾經幫助提攜過范仲淹,二人有師生之誼,晏殊怕受連累,拖自己下水。不料,這次晏殊親自來趟這趟渾水。

可見穿龍袍、戴龍冠這件事相當嚴重,非同尋常!古代是人治社會,但決不是不講規矩。整個封建王朝最大的規矩是儒教,儒教的源頭是周禮。

晏殊進宮覲見皇太后,給劉娥講周禮。

皇帝穿的衣服叫袞衣。這袞衣歷史悠久,儒家最早的經典《尚書》上面記載,袞衣是大禹發明的,在服裝上繪製五種顏色,專門供帝王穿着,以區別普通服裝。到了周代,袞衣上繡製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料、黼、黻十二種圖案,稱爲十二章,袞衣的樣式正式固定下來。

這十二章,都有深刻含義,與帝王的身份相得益彰。

日、月、星辰,給人類帶來光明,像帝王的思想;山,佈散雲雨,猶如帝王的雨露滋潤萬民;龍,變化無方,像帝王的教化遍佈四海;華蟲就是錦雞,自然界中最美的生靈,象徵着帝王富有文采。

宗彝是一種猿猴,以忠勇著稱,象徵帝王安定乾坤;藻生長於水中,隨水而動,象徵帝王能順應時代潮流;火用於烹飪,象徵帝王不斷進取;米是人們離不開的食物,就像天下離不開聖明的帝王;黼就是斧頭,當斷則斷;黻是黑青交錯的花紋,好似君臣相融相濟。

這十二章,爲帝王專美,他人不可擅用。

劉娥垂簾聽政十幾年未曾稱帝,但她又爲什麼要穿龍袍? 第2張

再說這帽子,也大有講究。皇帝的帽子叫冕冠。

《周禮》記載有六種樣式,分別是: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名稱稀奇古怪,都很難記,反正都是帝王祭祀時戴的。其中最常見的是袞冕,周代有諸侯國,周天子和諸侯國君主都可以帶冕冠,但旒的數量不同。秦之後,冕冠只有皇帝能戴,前後十二條旒,其他人不能僭越。

晏殊不緊不慢但條理分明地向太后普及冕、冠知識,重點強調禮儀:不得僭越。晏殊說得口乾舌燥,終於表示我已經說完了,您看着辦吧。劉娥冷冷一笑,說“多謝晏愛卿提醒,哀家知道了。”

從太后的口吻中,晏殊知道這番苦口婆心算是白費了,還想據理力爭,劉娥高冷地說:“退下吧。”晏殊只好悻悻而去。

望着晏殊的背影,劉娥抓起手旁的一把簪子,重重地向門口摔去。決不能因爲部分大臣反對半途而廢。對於劉娥來說,在生命即將油盡燈枯之時,告訴世人自己纔是這十年真正的帝王,是最後的心願。爲了實現這心願,她要剷除一切羈絆和阻擾。

但並不是無所顧忌,她知道這樣做,會讓忠誠於皇室和執着於傳統的滿朝文武憤憤不平,讓普天民衆瞠目結舌,所以必須低調,減少可能還會出現的諫阻和背後的誹議。

農曆二月初九早上,晨光熹微,皇太后劉娥啓程前去拜謁太廟。說是啓程,其實只有幾步路。皇家規矩,太廟建在皇宮附近。比如明清太廟,即在紫禁城左前側。

爲掩人耳目,劉娥穿着皇后深青色的禮服,叫褘衣,戴着后妃專享的鳳冠,上面鏤雕着花卉翠鳥,鑲嵌着珍珠寶玉,雍容華貴,光彩照人。乘坐裝飾着琬琰象牙的玉輅,帶領皇太妃、皇后,聲勢浩大地前往太廟。

到了太廟,落轎停車,劉娥並沒有立刻向祖宗牌位祭獻,而是來到休息室,換上了另外一套裝束:着袞服、戴冕冠,一如皇帝穿戴。

只是袞服上十二種圖案,減去宗彝和藻,變爲十章;冕冠上的垂旒,由十二道減少爲九道。有史以來,還沒有皇后戴過這種九旒的冕冠,劉娥特意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儀天冠。儀者,匹配、比肩之意,天者,至高無上也。

劉娥恰如其分地將自己的皇帝心思表達在服裝禮儀上,而又顯示出謙恭,以示與皇帝的區別。裝束停當,旭日東昇,彩霞滿天,祭獻儀式正式開啓。劉娥以皇太后身份首獻,接着皇太妃楊氏亞獻,最後由皇后郭氏終獻。這一切做得很順利。離開太廟,劉娥感到自己的人生臻於完美,了無遺憾

四十五天後,三月二十五日,皇太后劉娥一病不起。皇帝趙禎急詔天下名醫火速進京爲太后會診治病,無奈迴天乏力,二十九日,太后駕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