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娥垂簾聽政後,與名相王曾是怎麼計逐權臣丁謂的?

劉娥垂簾聽政後,與名相王曾是怎麼計逐權臣丁謂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娥垂簾聽政與宋仁宗時期“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寬鬆風氣盛行,誕生了諸多名臣才子,連中三元的王曾不僅僅是赫赫有名的學霸,更是一代名相,計逐權臣丁謂爲人所津津樂道。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劉娥垂簾聽政後,與名相王曾是怎麼計逐權臣丁謂的?

當時太后劉娥與小趙禎兩宮垂簾、輔臣上奏議事的建議便是王曾所堅持的成績,這是依舊東漢時期的舊例,爲此與丁謂發生了不少爭執。要知道,丁謂早在宋真宗時期就拜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正宰相,一時風光無限。

雖說,丁謂年輕時被譽爲“文追韓柳,詩似杜甫”,也做過不少爲國爲民的好事,但此後也因爲爭名逐利而成了“奸邪之臣”,因此王曾惹上了丁謂可不是一件“好事”。

在丁謂看來,劉娥不過是女流之輩,小趙禎也好糊弄,大事與太后商量、小事則由宦者雷允恭傳話蓋章即可,希冀與雷允恭內外聯絡以達到大權我有的“地步”。

爲何說王曾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呢,事實上就實力而言王曾不如丁謂,因此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不動聲色,就如同徐階表面服帖嚴嵩一般,低眉順眼、伺機以待。

在丁謂的堅持下,諸大臣議政大多隻與太后會面,其餘人等又以丁謂馬首是瞻,在這種情況下王曾即使想要向太后劉娥揭發丁謂也無計可施。

因此,王曾在丁謂面前表現得如同溫順綿羊,甚至於自身無子希望侄子入嗣的小事也請丁謂一同彙報太后,也正是如此,丁謂中計了。在丁謂看來,寇準等人已經被貶謫,王曾又如同小媳婦般溫順,與太后會面也就無甚威脅了,而這卻成了丁謂“犯事”的開始。

外有丁謂、內有雷允恭,兩人同流合污,可以稱得上一條船上的螞蚱,因此王曾從雷允恭入手,收集了不少證據。

劉娥垂簾聽政後,與名相王曾是怎麼計逐權臣丁謂的? 第2張

雷允恭主持宋真宗陵墓建設,擅自移墓導致進水,王曾就此告了一狀,此後趁熱打鐵,將丁謂、雷允恭之間的勾當統統講與了劉娥,雖說劉娥有“呂武之才”,但卻無“呂武之惡”,聽聞如此自然饒不得二人。

時人歌謠唱到“欲使天下清,拔去眼中釘”,雷允恭犯事處死,丁謂則一落千丈,被罷相貶謫去了崖州。王曾計逐權臣丁謂爲人稱道,堪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正是有此城府,丁謂之倒臺纔會來得如此之快。

不過,王曾與徐階又有所不同,雖說都是暗下發力擠垮了“老上司”,然而徐階卻成了另一個嚴嵩,而王曾依舊是王曾。

雖說王曾綿裏藏針,但其官聲灼灼、政績也不錯,以至於百姓爲其立下生祠以紀念祈福。曹利用也曾官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正宰相,就資歷而言還要比之丁謂老,然而“小年輕”王曾冒頭排在了上頭,這使得曹利用不大高興,因此處處說王曾壞話。

事實上,曹利用此人並無大惡,相反還致力於制裁僥倖小人,其“獲罪”的很大緣故是由於“不善變通”,得罪了太后劉娥及宦者。因此,雖說曹利用對於王曾有些仗勢欺人倚老賣老,但於政務上卻還屬忠直,所以王曾在其落魄之時沒有選擇落井下石,甚至爲其發聲。

王曾有一言“夫執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這是說給范仲淹的,雖說是解釋自己爲何舉薦人才卻不公開,但卻也是大公無私的一種德行。范仲淹有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操守,“文正”便是最好的讚頌,而王曾,巧了也是“文正公”。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