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同樣都是對待王爺 清朝和明朝誰更加高明一些

同樣都是對待王爺 清朝和明朝誰更加高明一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明清王爺,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清朝的政治體系,有“清承明制”一說,權力結構基本都承繼於明朝。但在對待王爺們的方式上,兩個朝代卻截然不同,明朝將王爺們分封到全國各地,而清朝卻全都圈養在京城。

爲何如此?

這麼說吧,無論是分封王爺於各地,還是限制在京城,其本質都是一樣的,一方面削弱王爺的權力,謹防這幫叔伯、兄弟、子侄威脅到皇權,另一方面讓其在可控範圍內發光發熱爲朝廷效力,只是選擇了不同的方式而已。

同樣都是對待王爺 清朝和明朝誰更加高明一些

咱們先來看看明朝。

簡單來說,明朝分封王爺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對中央政權產生威脅、以及加重了財政支出這兩個方面。

分封諸子及兄弟叔伯爲王,是開國皇帝們普遍會有的舉動。自家都當皇帝了,總不能不讓至親們沾光。而且俗話說“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開國皇帝認爲,這些王爺將起到替天子鎮守四方、護衛中央的作用。

因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先後將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從孫分封於邊疆及內地的主要城市,讓兒子們都享享福,同時也爲朱家江山幫襯着盡點力。

當時元朝殘餘勢力還挺猖獗,遼、寧、燕、谷、代、晉、秦、慶、肅等九位守邊的藩王,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替明朝守邊關、維護中原安定的作用。用朱元璋的話來說,就是“朕無北顧憂矣”。

同樣都是對待王爺 清朝和明朝誰更加高明一些 第2張

但漢朝諸王之亂,是朱元璋的前車之鑑,他肯定不希望明朝也發生那樣的事情,於是對藩王作出許多限制,總體來說是“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相比於漢朝的藩王,權力縮水了許多。

漢朝藩王在自己的封地上就是土皇帝,擁有着軍政大權,那可真是上馬治軍、下馬治民。明朝藩王沒那麼牛,對封地只有使用權沒有管理權,更不許干涉民生經濟。

其實在朱元璋晚年,就已經發現封出去這麼多王是很有問題的,尤其定皇孫朱允炆爲接班人之後,更擔心他壓制不住衆多強勢的叔叔,於是特意給兒子們下令,自己駕崩後不許回京奔喪,好好待在封地,就怕他們趁機奪位。

然而還是沒防住,朱元璋前腳剛去世,後腳明朝內部還是有了靖難之役,朱棣以藩王的身份,成功奪下了侄兒朱允炆的帝位。

同樣都是對待王爺 清朝和明朝誰更加高明一些 第3張

朱棣自個兒靠的是造反起家,所以自此以後,明廷對藩王就越來越提防了,總的來說就是不需要藩王對朝廷有用,只需要乖乖待着就行,對其從頭管到腳、從生管到死。藩王子孫不農、不工、不士、不商,啥都不準做,沒有任何謀生的技能。

到明朝中後期,明廷中央幾乎是把藩王當豬養,只要不造反,想幹啥都行。藩王們無事可做,唯一的樂趣就是生孩子,子子孫孫呈指數級增長,數量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而這些龍子鳳孫都是有爵位的,他們的冊封及宮室、婚姻、喪葬諸費全來自於朝廷給的俸祿,本身沒有額外的收入。隨着時光的推移,王府繁衍爲一個巨大的寄生團體,給明朝的財政造成嚴重的負擔。

明朝末年崇禎窮得衣服都打補丁了,連年對外作戰的軍費也供不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爲要豢養諸多藩王府。

同樣都是對待王爺 清朝和明朝誰更加高明一些 第4張

清朝吸取明朝的經驗教訓,不給王爺列土封疆,甚至不許出京,就圈在京城裏,有爵位而無封地。所謂山高皇帝遠,反過來,不在山中皇帝就不遠,由不得王爺們放肆,也難以形成自己的小朝廷或私家軍隊,掌控起來比較方便。

但要說明一點,明朝的王爺,除了雲南沐王府,其他全是姓朱的。清朝的王爺則有兩種,一種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宗室,分爲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另有蒙古王公,同樣分爲親王和郡王。

這裏討論的特指宗室王爺,蒙古王爺們一直待在大草原,幾乎每一代都有皇室公主下嫁,用以加強滿蒙之間的聯繫,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和親。

清朝王爺在朝廷的監控下,想做小動作是很難的。像朱棣起兵靖難那種事情,在清朝就絕不會發生,既無封地也無士兵,王爺們拿什麼造反?

同樣都是對待王爺 清朝和明朝誰更加高明一些 第5張

而且清朝和明朝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明朝王爵代代相傳,一旦封出去,只要不犯天怒人怨的大錯,或者不絕嗣,嫡系這一支就能世襲罔替地往下傳承,不存在爵位遞減一說,很多王府在明朝滅亡後還存在了一段時間,比如四川的蜀王。

而清朝相反,王爺們如果沒有立下大功,或者得到皇帝特別的喜愛,就按照“降等世襲”的原則往下傳,一代減一等,直到成爲普通宗室。清朝一共只出現過12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比明朝少得多。

但因爲清朝優待所有八旗子弟,因而財政壓力並不比明朝輕。

總體來說,明朝的思路,是將王爺們趕到封地,禁止他們接近權力中心,而清朝的思路是將王爺們放在眼皮子低下盯着。哪種更有效呢?從集中皇權這個角度來說,清朝的更有效,至少沒有一位王爺造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