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同樣都是在王朝末年 明朝能打敗日本,清朝爲何一敗塗地

同樣都是在王朝末年 明朝能打敗日本,清朝爲何一敗塗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明清和日本,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概從隋朝開始,日本對於中國的想法就越來越多了。華夏大地地大物博,雄起壯麗,而日本只是一個海中小島,物資匱乏,這就讓日本人心裏極度不平衡,正是在這樣的妒忌中,歷史上的日本曾經多次和中國發生戰爭。

那麼今天我們要對比的就是明朝末年的朝鮮之役和清朝末年的甲午戰爭,這兩大王朝都到了快滅亡的時候了,爲啥明朝還能打敗日本,清朝卻一敗塗地?明朝比清朝到底強在了哪裏?

先普及一下朝鮮之役的歷史背景,1591年,日本剛剛結束了戰國時代,豐臣秀吉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了日本,由於他治國有方,日本一時間國泰民安,他見日本已經安定,於是萌發了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想法,他決心到比日本更廣大的空間中國來施展一番。他當時制定的方略是這樣的,欲征服中國,首先要征服朝鮮,所以1592年,他出兵14萬征伐朝鮮,正式開啓了侵略之路。

由於當時的朝鮮國王李昖沉迷酒色,弛於武備,政治腐敗,軍紀鬆散,這就導致朝鮮軍隊遠遠不是身經百戰日軍之對手,豐臣秀吉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佔了王京(首爾)。李昖被日軍嚇破了膽,趕緊求助自己的老大哥明朝。

同樣都是在王朝末年 明朝能打敗日本,清朝爲何一敗塗地

明朝此時的皇帝正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沒錯,就是那個20多年不上朝的懶皇帝。不過人家雖然不上朝,國家的事情照樣辦,而且這個人相當有戰略眼光。因爲對朝鮮的戰事當時朝廷裏面有兩種聲音,第一種是必須幫朝鮮,因爲朝鮮奉明朝爲宗主國,大哥庇佑小弟,理所應當,而且朝鮮還是明朝東北方向的屏障,對於明朝的邊疆的安危很重要。第二種則認爲不應該幫朝鮮,畢竟朝鮮又不是大明的疆土,爲啥要犧牲自己的士兵爲他打仗呢?

就在這兩派相持不下之際,總決策人萬曆皇帝拍桌子定案了,一定要打。他當時說:明朝世代都有來自西北方向遊牧民族的威脅,如果東北再沒了屏障,那麼就會腹背受敵,離亡國可能就真的不遠了。而且萬曆皇帝還推測豐臣秀吉的野心絕不只是朝鮮,很有可能是大明,所以這一仗必須打。

他推測的還真沒錯,此時佔領了王京的豐臣秀吉正在和屬下討論定都北京之後的封地問題,他樂觀地以爲,明朝軍隊的戰鬥力和朝鮮軍隊是一樣的,可事實時,明軍長期和遊牧民族作戰,同樣身經百戰,戚家軍的精華仍在,他們長期訓練的本事正是如何打敗倭寇,而且明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器,也擁有戰功赫赫的名將李如鬆,而這些籌碼,都被萬曆皇帝一股腦地壓在了朝鮮戰場上,萬曆皇帝的戰略目標是:不打則已,一擊必中。穩準狠,很符合明朝這個鋼直性格。

所以,這次出征相當於君臣一心,上下團結,這樣的軍隊收拾豐臣秀吉手下的那些海盜,自然是沒有任何懸念的,這一仗打出了明軍的威風,打出了284年的和平。

1876年,此時的清朝也進入了滅亡倒計時,而日本則因爲明治維新變得空前強大,再度野心膨脹。於是豐臣秀吉的老計劃再次被拿了出來,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朝鮮,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隨着地理大發現後地圖版圖的闊大,他們的野心也跟着膨脹了很多。於是他們以武力打開朝鮮國門,強迫朝鮮政府簽訂《江華條約》,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等一系列特權。

1884年,日本幫助朝鮮開化黨發動甲申政變,企圖驅逐中國在朝鮮的勢力。袁世凱率清軍擊敗了日軍,鎮壓了政變。但清政府害怕事態擴大,趕緊和日本訂立了《天津會議專條》,規定中日兩國同時從朝鮮撤兵,兩國出兵朝鮮須互相通知。這其實是讓日本取得了與中國在朝鮮共同行動的權利。

在日本剛進入朝鮮的時候,清朝在朝鮮勢力很大,完全佔據優勢,但日本採取了步步蠶食的策略,清朝則出於各種原因步步忍讓,就這樣讓人家默默發展勢力30年,最終在朝鮮站穩了腳跟,甚至後來不宣而戰,直接侵襲了漢城,導致了甲午戰爭的爆發。

同樣都是在王朝末年 明朝能打敗日本,清朝爲何一敗塗地 第2張

我們站在上帝的視角去看,如果日本剛進入朝鮮的時候清朝就派兵鎮壓,那日本是絕對幹不過清朝的。雖然他明治維新了,可畢竟是島國,物資匱乏,沒有幾艘像樣的戰艦。後來甲午戰爭的戰艦都是1893年之後,日本明治天皇帶頭拿錢,全國上下捐錢造出來的,可以說日本當時其實軍事實力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而清政府當時還是挺財大氣粗的,定遠艦和鎮遠艦是直接國庫出錢買過來的,光憑着那兩個殼子就唬住了日本很多年,不摸清情況,日本是絕不敢直接和清政府開戰的。

很可惜的是清朝統治者沒看明白這一點,他們看似勤政,實則鼠目寸光,遠沒有萬曆的戰略眼光和決心,所以屢次錯失良機,最終親手養肥了自己的對手。

明朝末年和清朝末年,其實朝廷內部都是一樣的腐敗,萬曆那時候有張居正留下來的底子,清朝那時候有同治中興,所以從這點上來說,二者算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那麼清朝輸在哪兒呢?就輸在那個拿主意的人身上,你別看萬曆不上朝,人家明朝的座右銘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面對強敵的侵犯,就是硬鋼,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打到你服氣。但清朝有點不同,清朝喜歡用和親來解決事情,所以有敵人的時候,他們一般由兩套方案,尤其是看到對方不太好惹的時候,很可能就會選擇忍讓。

而且就戰略眼光來說,萬曆絕對是頂尖人才,別的不說,大家想一想抗美援朝戰爭,爲啥當時中國那麼窮,卻一定要打呢?拒敵於國門之外,保住屏障,纔是上上之策,如果當初我們忍了,還能有今日安全繁榮之中國嗎?

同樣都是在王朝末年 明朝能打敗日本,清朝爲何一敗塗地 第3張

對了,順便說一句,抗美援朝的時候,是美國實力的巔峯時刻,當時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不看好中國,但我們贏了,因爲我們夠堅決,夠果斷,夠勇敢。所以,清政府之敗,非武器裝備之敗,而是他們從心理上,早就敗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