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對於藩王明朝和清朝是怎麼對待的?方式不一樣本質相同!

對於藩王明朝和清朝是怎麼對待的?方式不一樣本質相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對於藩王明朝和清朝是怎麼對待的?歡迎閱讀哦~

明清兩朝是中國歷史上君主集權達到巔峯的兩個朝代,其中尤以清朝做的最好,基本上我們在歷史上熟悉的什麼“藩王”、宦官干政、外戚干政等等現象都沒有出現,只不過在早期出現過像鰲拜這樣的權臣。

而像明朝因爲藩王問題還搞出了靖難之變,這就是因爲對藩王的處置不當導致的。朱元璋爲了永保江山,分封了很多藩王來“藩屏國家”,另外在《皇明祖訓》中規定他們不準擅自離開封國進京,只有朝廷下達命令時纔可以。

而清朝針對藩王則採取的是圈養在京城裏的制度,那麼這兩種制度相比哪種更合適呢?如果看整個宗室管理制度,如朝廷的開支負擔等方面,清朝對宗室成員的處理方式比明朝要好很多。但如果只看約束藩王,那麼明清兩朝的處理方式都是一樣的,都是圈養,只是圈養的地方不同而已。

對於藩王明朝和清朝是怎麼對待的?方式不一樣本質相同!

清朝的圈養方式比較簡單,就是把王公貴胄都圈在京城,這些王公貴胄都可以從朝廷領到一份俸祿,數目以爵位高低而論。

把王公圈在京城,好處顯而易見,王公貴胄都被死死的看管在了京城,離皇帝近,暗箱操作的空間不大。即便有暗箱操作,皇帝想要殺他們的頭,隨時也都可以。從歷史來看,滿清對王爺們的這一約束,成本比較低,效果好。

不過把王爺全圈在京城,也有病弊端,那就是京城一旦被圍,從皇帝到閒散宗室,一個都不會少,直接被一鍋端。袁世凱之所以能如此輕鬆就解決八旗子弟的反抗,就是因爲貴胄們當時全圈在京城。明朝的圈養稍微複雜一點。

明朝初期是封藩政策,皇子一旦受封,就得去藩國就藩。後來封藩制度的弊端顯現,於是建文帝朱允炆就開始削藩。

朱允炆的削藩策略,其實是兩步走。一是打壓有實力的藩王,如燕王朱棣;二是分化部分藩王。比如朱棣起兵後,被封在北平附近的遼王朱植和谷王朱橞就被調回了京城,實際上就是被朱允炆圈養在京城了。

除了谷王朱橞和遼王朱植外,韓王朱鬆、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棟和伊王朱(都是朱元璋兒子)以及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熥,也都被圈在了京城。

對於藩王明朝和清朝是怎麼對待的?方式不一樣本質相同! 第2張

值得一提的是朱允熥,他是朱允炆弟弟,不是叔叔輩,而且他的藩國在杭州,也不是需要帶兵防蒙古人的北方。按理來說,他是沒必要留在京城的。但朱允炆害怕他會起兵反叛,就將其也圈在了京城。

從朱允炆把谷王、遼王、朱允熥等藩王圈在京城這個行爲可以看出,其實明朝皇帝也想到了後來清朝對藩王的監視策略。如果朱允炆的皇帝沒有被朱棣篡掉,或許後來的明朝藩王就都會被圈在京城了。

當然了,朱允炆最後被朱棣篡位了。朱棣上臺後,擔心靖難之役這種事情再度發生,再加上谷王朱橞背叛朱允炆,偷偷打開南京城門放自己進城這件事讓他印象很深。因而從朱棣時期開始,明朝就再也沒有藩王被圈在京城這種事情發生了。藩王一旦成年,就必須要去封地。

朝廷對藩王的待遇不低,但相應的代價就是藩王不奉詔書,不得進京。哪怕是親媽死了也不行。明宣宗之後,藩王政策更加嚴厲,無論有沒有詔書,都不許回京,即便皇帝單方面同意了也不行。除非皇帝與羣臣達成一致才行。

凡親王每歲朝覲,不許一時同至,務要一王來朝,還國無虞,信報別王,方許來朝……凡親王及嗣子,或出遠方,或守其國,或在京城,朝廷凡有宣召,或差儀賓、或駙馬、或內官賫持御寶文書並金符前去,方許啓程詣闕——《皇明祖訓》

比如明孝宗時期,太皇太后周氏生病,覺得自己時日無多,想在閉眼前最後再見見小兒子崇王朱見澤。周太皇太后一共就生了倆兒子,即明憲宗朱見深和朱見澤。當時明憲宗朱見深已經不在了,就剩朱見深這一個親兒子。孝宗皇帝同意了奶奶的要求,准許叔叔回京,但大臣們死活不同意,最後這事到底也是沒個結果。周太皇太后閉眼也沒見到自己的兒子。

對於藩王明朝和清朝是怎麼對待的?方式不一樣本質相同! 第3張

另外,明朝除了藩王不許回京外,還有兩個更苛刻政策。第一是藩王除非是有極特殊情況,或是皇帝特許,才能出藩地。否則別說是入京了,就是在藩地內,想出城溜達一圈都不行。不然就得連累一堆人跟着倒黴。

比如明武宗時期,河北的宣寧王朱成鈷和山西的隰川王朱聰羨未打招呼就出城亂跑,結果就被朝廷扣了一半俸祿,負責管束他們的地方官也連帶着被治了罪。

還比如崇禎時期,清軍入關劫掠,當時在河南的唐王朱聿鍵上疏朝廷,請求勤王,結果就被崇禎皇帝以“藩王不得無故進京”爲藉口而拒絕了。後來唐王自率護軍千人從南陽北上勤王,崇禎聽說後不僅不賞,反而以“藩王不掌兵”的國規把唐王貶爲庶民,關進鳳陽皇室監獄,以儆效尤。

這個案例就可以看出,明朝防藩王已經到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程度。即便清軍都打到家門口了,皇帝對藩王也是防得極嚴。

對於藩王明朝和清朝是怎麼對待的?方式不一樣本質相同! 第4張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藩王大面積被捕,被清軍活捉,被農民軍活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朝廷不允許藩王到處跑。當時的藩王,極其的苦逼。不跑會被抓,跑了也會被抓。一直到崇禎十五年,朝廷秩序徹底崩塌了,藩王們纔開始跑路。比如開封被攻克前夕,周王朱恭枵帶着一家老小跑路,崇禎考慮到實際情況,便沒有追究責任。

第二點就是藩王一旦出京,其與生母就再也見不着面了。生母跟着藩王去封地養老,在明朝是不可能的,即便皇帝能同意,大臣們也不會答應。這與清朝是不一樣的。

清朝近支皇族被圈在京城,只要皇帝允許還是可以見到生母的。如果新皇帝同意,太妃們還可以在老皇帝死後,去兒子家裏頤養天年。比如康熙很寵幸的宜妃,雍正皇帝不待見她,就把她趕出了後宮,送到了五阿哥恆親王允祺家裏養老。

總體而言,明清兩朝對藩王的監管政策,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圈養,給吃給喝,區別無非就是圈養的地方不一樣。從苛刻程度來說,明朝比清朝還要不近人情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