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對待西方列強明朝比清朝強很多:原因何在?

對待西方列強明朝比清朝強很多:原因何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中後期之後的半個世紀,由於政治腐敗和各方面的落後,一度成爲了各大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戰爭賠款,不平等條約,簡直就是喪權辱國。

但是在中國歷史上,中國在與西方列強產生軍事摩擦時並非大敗而歸,比如我們接下來要講的中英之間的軍事衝突。

對待西方列強明朝比清朝強很多:原因何在?

網絡配圖

自從馬可波羅的遊記中出現對中國“遍地都是黃金”的描述後,進入大航海時代的歐洲,開始把矛頭瞄準中國。加上連年的戰亂與嚴重的瘟疫,歐洲人急需開闢海外殖民地與市場。當時葡萄牙在明朝廷的准許下於澳門進行貿易活動,從與中國的貿易中獲得大量利益,因此從16世紀後期開始,處於都鐸王朝的英國人也開始試圖接觸中國。

1576年,英國商人馬丁試圖通過西伯利亞開闢通往中國的路上航道,最終失敗;1584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先後兩次親自給明神宗寫信,希望中國皇帝能給予英國貿易方面的特權,但兩封信均沒有送到萬曆皇帝手中。後來的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應國內商人要求再次給明朝皇帝寫信,同樣也以失敗告終。

1635年12月,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派遣約翰·威德爾船長帶領一支船隊來華,希望能與中國達成貿易。但在葡萄牙人的阻撓下,英國人一直沒有機會登上中國。無奈之下,威德爾只能命令船隊停靠在潭仔(今屬廣東省汕尾市)。1637年7月,急迫的英國人開始將船隊沿着廣州方向駛去,此舉立馬引起了明朝沿海守軍的警覺。當英國船隊到達南頭寨(於東莞深圳一帶)時,明軍利用火銃警告,並在衝突中擊斃幾名英國人。

對待西方列強明朝比清朝強很多:原因何在? 第2張

網絡配圖

8月8日,英國船隊又抵達虎門亞娘鞋,駐守在虎門炮臺的明軍鳴炮示警,然而這並沒使英國人撤離,威德爾船長反而下令炮轟虎門。由於當時虎門守軍有限,加上英國船隊炮火威力強大,虎門一度失守,英國人趁機奪取幾門明軍火炮。明朝官員震怒,立馬派人交涉,命令英國人立刻離開虎門。

然而,先後經過兩次警告後,英國船隊依舊不予理睬。9月10日,明軍對英國船隊發動火攻,英國人僥倖逃脫後,威德爾率人燒燬虎門附近的三艘中國船隻,並進攻一座小城鎮,奪走30餘頭豬。9月21日,英軍再次攻佔虎門亞娘鞋炮臺,忍無可忍的明朝官員命令出動大明水師,大批艦隊開往虎門,試圖一舉剿滅英國船隊。

威德爾這回知道事情鬧大了,當即舉白旗投降,保證馬上撤離。隨後,明戰艦又與英軍與白沙島附近海域發生武裝衝突,明朝扣押在廣東的全部英國商人。爲了救回這些商人,英國於10月9日與明朝談判,威德爾在保證永不再來中國的保證書上簽字。11月22日,廣州的英國商人按照約定賠償明朝白銀兩千八百兩,囚禁在廣州的英國商人這才被釋放回國。

對待西方列強明朝比清朝強很多:原因何在? 第3張

網絡配圖

11月30日,中英雙方又在澳門簽訂一份正式的協定,英國人保證遵守中國法律。1638年1月10日,威德爾率領船隊回國,終明一世再也沒有來過中國。此時,離大明帝國滅亡已不足6年。

雖然明朝末年國家衰微,內部矛盾重重,但明朝統治者從未做出有損於國格之事。不僅對待英國如此,在任何一場抗擊外來侵略的戰爭中,明朝寧可戰敗也從未退縮。相對於後來的清朝,列強原本也是出於試探的心態派出少量軍隊,但在清軍不戰而潰的情況下,列強最終得以在中國無所顧忌。正是兩個王朝對待外來侵略的不同態度,導致瞭如今人們對它們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