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臺靜農:本姓澹臺,字伯簡,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書法家

臺靜農:本姓澹臺,字伯簡,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書法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臺靜農(1903年-1990年),本姓澹臺,字伯簡,原名傳嚴,改名靜農,安徽霍邱(今六安市葉集區)人。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書法家。早年系“未名社”成員,與魯迅有過交往。曾先後執教於輔仁、齊魯、山東、廈門諸大學及四川江津女子師範學院,後爲臺灣大學教授。其書法廣泛涉獵金文、刻石、碑版和各家墨跡,篆、隸、草、行、楷諸體皆精。亦擅篆刻、繪畫。有《臺靜農書藝集》及小說、散文等書出版。

臺靜農:本姓澹臺,字伯簡,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書法家

曾在漢口上中學,未畢業即到北京大學國文系旁聽,後轉該校文科研究所國學門勤工儉學。1925年夏,魯迅發起成立未名社,臺靜農爲社員。創作以短篇小說爲主,兼寫詩歌、散文,多載《莽原》半月刊、《未名》半月刊等刊物。後集爲短篇小說集《地之子》、《建塔者》,分別於1928年、1930年由未名社出版,均爲《未名新集》之一。另外編有《關於魯迅及其著作》一冊,內收有關《吶喊》的評論和魯迅訪問記等文章共14篇,1926年 7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爲最早的魯迅研究資料專集。《地之子》共收小說14篇,顯示了作者善於從民間取材,通過日常生活和平凡事件揭露社會黑暗的特點。筆調簡練、樸實而略帶粗獷。格局不大,但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魯迅認爲,“在爭寫着戀愛的悲歡,都會的明暗的那時候,能將鄉間的死生,泥土的氣息,移在紙上的,也沒有更多,更勤於這作者的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他是20年代鄉土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建塔者》共收小說10篇,揭露新軍閥的血腥統治,歌頌在白色恐怖下堅持鬥爭的革命志士,是作者思想更趨激進的產物。但由於生活積累不足,人物形象不夠豐滿。臺靜農曾先後在輔仁大學、齊魯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等校任教。抗日戰爭開始,赴四川,在白沙女子師範學院任中文系主任。抗日戰爭勝利後,應當時任臺灣省編譯館館長的許壽裳的邀請,到該館任職。後又隨許壽裳轉至臺灣大學中文系任教。他是臺灣出版的《中文大學典》編纂人之一。

臺靜農:本姓澹臺,字伯簡,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書法家 第2張

他晚年收進《臺靜農短篇小說集》的十五篇作品,就有十二篇出自《地之子》。他在“後記”中寫道:“其十篇中的九篇都是以我的故鄉爲題材的,還保留了鄉土的語言。這次讀過後,使我有隔世感的鄉土情分,又悽然的起伏在我的心中。”(臺灣遠景出版社1980年版《臺靜農短篇小說集》)現代文學史家楊義先生認爲臺靜農的小說“從內容到風格,皆師法魯迅”,並認定他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的傑出的“鄉土小說作家”(《中國現代小說史》)。臺靜農的小說,師承魯迅的現實主義傳統,不僅寫出了傳統等級制度和封建習俗造成的鄉村悲劇,而且寫出了民國初年軍閥橫行和社會動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他筆下的人間閉塞、灰冷、殘酷有若傳說中的陰曹,到處是邪氣樸樸,鬼影幢幢。作者在描寫中,融進異常深摯的悲憤之情,這就更增加了其小說的悲劇色彩。因此,香港的文學家劉以鬯(音chàng)先生認爲:“二十年代,中國小說家能夠將舊社會的病態這樣深刻地描繪出來,魯迅之外,臺靜農是最成功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