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班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出身於儒學世家

班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出身於儒學世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儒客大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爲當時著名學者。在父祖的薰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羣書,於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洛陽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後傳》的基礎上,與其弟班超一同撰寫《漢書》,後班超投筆從戎,班固繼續撰寫,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中基本修成。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于後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銘》。後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株連,死於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班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出身於儒學世家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爲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爲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主要作品

班固著作頗豐,除《漢書》和《白虎通義》外,還有《典引》、《應譏》及詩、賦、銘、誄、頌、書、文、記、論、議、六言等四十多篇,《隋書·經籍志》有《班固集》17卷,已散佚。明·張溥輯有《班蘭臺集》,今人丁福保輯有《班孟堅集》。

軼聞典故

傅毅與班固都是東漢有名的文史學家,均爲扶風郡人,經歷也極爲相似,班固16歲時到京城洛陽太學求學,與傅毅成爲同學,一起在太學中嶄露頭角。永平五年(62年),班固遷爲郎,典校祕書,二人又在京城洛陽相遇。

漢明帝時期,神雀羣集,明帝要求百官作《神爵頌》,班固、傅毅獻賦,均得到了漢明帝的稱讚,平分秋色。在反對遷都長安問題上,班固作《兩都賦》,傅毅也作了《洛都賦》《反都賦》。漢章帝即位後,召傅毅爲蘭臺令史,二人又成了同事。傅毅作《顯宗頌》十篇,顯於朝廷,[80]班固心中頗有不平,在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譏諷傅毅“以能屬文爲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引出了“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的千古話題。

班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出身於儒學世家 第2張

漢和帝時期,竇憲任車騎將軍,請傅毅爲主記室。不久,竇憲升大將軍,又以傅毅爲司馬,班固爲中護軍。至此,二人又成爲同僚,均作《北征頌》歌頌竇憲北伐的功績。在幕府中,班固和傅毅受到了竇憲的重用,希望有朝一日成就功名。不久,傅毅去世,班固也在永元四年,因竇憲謀反案受株連,死在獄中。

傅毅作爲東漢的文史學家,爲世人交口稱譽,與班固不相上下。王充在《論衡》中記載了當時人們的評價:“是以蘭臺之史,班固、賈逵、楊終、傅毅之徒,名香文美。”三國時期,曹丕在《典論》中也說:“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